天天看點

長株潭“綠心”村莊裡的鄉村振興試驗田

作者:湖南紅網湘潭站

一畝田能做什麼?

對于紮根鄉土30年的十二屆湘潭市政協委員、湘潭縣射埠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進階農藝師鄧述東來說,“一畝田”不是普通的一畝田,那裡凝聚着他的智慧,蘊藏着巨大的經濟效益;對于湘潭市嶽塘區昭山鎮楠木村村民來說,“一畝田”有望成為增收緻富的新抓手。

兩家委員工作室聯手

長株潭生态綠心,位于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結合部,面積約500多平方公裡,是湖南的一張靓麗綠色名片。

楠木村正處于這片綠心之中。春耕時節,2021年村裡種植的2畝赤松茸已采摘了幾茬。村黨總支書記袁虎強告訴記者:“2畝田總計能産赤松茸6000斤以上,1斤賣10多元,預估純利潤能達到2萬元。”

時間回溯到2019年3月,省政協将楠木村的一塊荒地設立為植樹基地,開啟了“助力長株潭綠心地區生态屏障建設,政協人在行動”序幕,并成立了由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參與的長株潭綠心委員工作室,助力綠心發展。

長株潭“綠心”村莊裡的鄉村振興試驗田

楠竹村省政協植樹基地。

當初栽下的小樹苗逐漸長大,曾經光秃秃的荒地慢慢變成生态林。在植綠增綠的同時,省政協還積極推動綠色産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

昭山鎮鎮長楊軍曾是嶽塘區政協委員,是長株潭綠心委員工作室駐室委員和聯絡員。他在湘潭市政協組織的委員工作室聯系會議上,多次碰到鄧述東,兩人常在一起交流工作。

鄧述東在工作中打造了“一畝田脫貧”模式,即采取包技術、包服務、包回收、包銷售、包利潤的“五包”機制,帶領貧困戶種植優質特色水稻,秋收後利用稻草做營養料,露天培育食用菌赤松茸,實作了“春種水稻千斤糧,秋種蘑菇萬元錢”的雙豐收。

長株潭綠心委員工作室和鄧述東委員工作室一拍即合。2021年3月,按照“政協搭台、創新示範、群衆參與、利益共享”的原則,楠木村開始啟動“深耕一畝田”鄉村振興試驗田項目。

“摸着石頭過河”

袁虎強告訴記者,作為綠心地區,當地不能搞工業生産,也沒有加工型企業,村民多在務農和在周邊城市打工。

初次到楠木村,鄧述東留下這樣的印象——基本看不到高效益的産業,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資源,讓他對在當地推行“深耕一畝田”項目充滿信心。“丘陵地帶有山有水有田,不愁沒地;綠心區産品品質有保障,再加上交通發達、經濟活躍,不愁銷路。”鄧述東說。

試點首先選在省政協植樹基地旁的2畝水田進行。鄧述東結合當地情況,探索了“黑花生+赤松茸”的模式。去年三四月間,在田裡種下了一批黑花生,成熟收割後又于11月種上了赤松茸。

長株潭“綠心”村莊裡的鄉村振興試驗田

村民在采摘赤松茸。

“讓‘山水田土’有産業,‘春夏秋冬’有收獲。”這是鄧述東給楠竹村村民描述的願景。他告訴記者,“深耕一畝田”項目無論是在農田、林下還是水塘都可以推廣,以稭稈等純生态肥料作為培養基,在保證赤松茸品質的同時,還可有效節省勞動成本。

通過循環套種、交替種植模式,2畝試驗田沒有“閑置期”,最大限度發揮了水田的時間效率和空間效率。

“我們也是摸着石頭過河,現在看來效果很好。”楊軍說。

“村民參與積極性很高”

試驗田的成功,讓村民們對種植松茸有了新認識。

為調動村民的積極性,長株潭綠心委員工作室在村裡設定了一個鄉村振興科普講堂,由鄧述東為村民們講解農業科技知識,并将村民們帶到湘潭縣種植孵化實驗基地學習。

同時,村裡還請楠木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負責生産經營,向村民提供就業崗位。

長株潭“綠心”村莊裡的鄉村振興試驗田

村民捧着剛采摘的赤松茸。

“大家看到了‘一畝田’模式有效益、能賺錢。”袁玉蘭是今年首批參與試種赤松茸的楠木村村民,年初她報名參加教育訓練後,在自家田裡種上了赤松茸。

現在,鄧述東到楠竹村最深刻的感受是“每次都有人追着我咨詢”。村民的認可和熱情,讓他倍感欣慰。下一步他打算在村裡探索“赤松茸+竹荪”“黑花生+黑洋芋”等更豐富的種植模式。

“政協委員為我們謀劃了‘金點子’,我們就要落實到位,真正轉化成鄉村振興的‘金果子’。”袁虎強告訴記者,村裡已經将“深耕一畝田”項目列入今年的工作計劃,将種植面積擴大到30-50畝,并計劃打造包括生産、技術服務、管理、電商服務、銷售等在内的全産業鍊條。村裡還積極對接了加工企業,可将赤松茸等進行烘幹深加工。

“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雖然現在很多工作還在推進中,但每天都有人來找我報名。”袁虎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