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斷和防治方法

作者:吉山花瑤

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斷和防治方法

_李樂軍

雞傳染性鼻炎是養殖過程中常見的一類禽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症狀為眼部和鼻腔發炎,影響雛雞生長發育和蛋雞産蛋率,尤其是初産雞産蛋率會明顯下降,危害較大。

1 病原特征

雞傳染性鼻炎的病原菌為副禽嗜血杆菌,是一種兩端鈍圓、短小的革蘭氏陰性菌。該緻病菌無芽孢,無鞭毛和運動力,革蘭氏染色呈紅色或粉紅色,是一種兼性厭氧菌,一般在含有雞血的培養基或巧克力平闆培養基内可良好生長,培養基表面會出現濕潤、半透明、灰白色菌落。該病原體對自然環境的耐受力較弱,自然條件下幾小時即死亡,且不耐熱,45℃ 6 min 即可死亡,也不耐消毒液,但該病菌耐幹燥和低溫 。

2 流行病學

2.1 易感動物

不同年齡雞隻均可感染,雛雞在 20 日齡可發病,發病率超過 70%,超過 14 周齡雞隻接觸病原菌後發病率高達 100%。

2.2 傳染源

病雞和隐性帶菌雞。

2.3 傳播途徑

副禽嗜血杆菌會在病雞噴嚏、咳嗽和糞便過程中排出體外,污染塵埃、空氣、飼料、飲水和用具等,健康雞隻采食到病菌污染物後病原菌便會感染消化道,也可吸入空氣病原菌感染呼吸道。

2.4 流行特點

雞傳染性鼻炎全年均可感染,由于冬季和早春溫度較低,該病原體容易存活,一旦發病,易呈地方流行性,是以冬季發病率高于其他季節。由于成年雞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成年雞隻感染後多呈散發性。

3 臨床症狀

3.1 育成雞感染

發病初期,病雞體溫升高,最高可達 43℃,病雞呼吸不暢,可視黏膜有發炎,眼睑下有膿性分泌物,并伴有惡臭味,流鼻涕,一般感染後3 d病雞體溫恢複正常。随着病情發展,病雞精神沉郁,停止采食,雞冠顔色發白,羽毛蓬松,角膜渾濁,呼吸困難,飲水量下降,肺部聽診有雜音。育成雞病程為 3~5 d,病情嚴重者可推遲至 14 d,食欲廢絕,視力下降或失明,蛋雞卵巢發育受阻,開産時間推遲。如雞舍衛生環境不良,淘汰率可超過 30% 。

3.2 成年雞症狀

發病初期,病雞不願走動,閉目厭食,鼻流漿性黏液,鼻腔有膿性分泌物,伴有惡臭味,眼睑出現不同程度水腫,部分病雞腫脹部可沿至頸部。母雞産蛋率下降,公雞睾丸出現萎縮,随着病情發展,後期可繼發感染其他疾病。成年雞病程為 4~18 d,死亡率為 15%~25%。

4 病理變化

病變位置集中在鼻、咽喉、氣管和眼部,病雞的鼻腔和鼻窦出現急性卡他發炎,眼睑腫脹,眼球萎縮,鼻腔内有膿性或幹酪樣壞死物,咽喉腫脹,氣管黏膜腫脹、充血,病雞眼内和口腔内也有膿性分泌物,會粘連周邊黏膜組織。蛋雞卵巢萎縮,卵泡發育不良,有血腫症狀,輸卵管内有許多黃色幹酪樣分泌物。病雞心髒、腎髒、肝髒、胃腸等病變不突出,消化道内無食物。

5 診斷方法

采集病雞眼睑或鼻腔膿性分泌物,制成塗片後染色,若染色呈紅色即為革蘭氏陰性菌,該病原菌在普通瓊脂培養基内無法良好生長,在巧克力瓊脂平闆培養基内,培養時需要 CO 2 ,37℃恒溫下可生長良好,若培養 24~48 h 後在培養基表面有光滑濕潤、淺灰半透明的小菌落生成,可初步診斷為雞傳染性鼻炎。可将該病料進行血清平闆凝集實驗、聚合酶鍊式擴增實驗(PCR)、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檢測,多種檢測方法同時使用可更好地判斷雞群感染的病原菌類型。确診後可以對病原菌進行紙片擴散法的藥敏試驗,确定高敏感度的藥物,做到精準用藥。

6 防治及預防方法

6.1 治療方法

西藥主要為抗生素治療,用藥前先采集病料組織,分離培養緻病菌,然後進行藥敏試驗,以高敏抗生素作為治療藥物,這樣可以縮短治療周期,保證藥效。若該養殖場雞群對慶大黴素、鍊黴素、恩諾沙星等藥物敏感,可以肌肉注射抗生素藥物,使用量約為常量的 1.5 倍,每日 2次,連續注射 4~6 d。同時,為預防病雞繼發感染其他細菌性疾病,可以在雞群飲水(1000 kg)中添加 100 g 酒石酸泰樂菌素, 全天用藥量在 5 h 内飲完,之後病雞可自由飲用。無法飲水的病雞,需要灌服,一次灌服量為 10 mL,每日3 次,連續用藥 4~5 d 。

中藥治療能緩解病症,固本培元,可與西醫治療相配合,促進病雞恢複。方劑:通鼻竅的辛夷 10 g、清心降火的郁金 10 g、滋陰清肺的沙參10 g、清瀉肺熱的知母和黃柏各 10 g、涼散風熱的二花 80 g、清熱解毒的蒲公英、闆藍根和薄荷各 80 g、通竅止痛的蒼耳子 80 g、散寒除濕的白芷 80 g、疏理肝氣的木香 80 g、祛風解表的防風80 g、鎮咳祛痰的甘草 80 g,研制成粉末,拌到成年雞飼料(1000 隻用量)中,每日1 次,連續用藥 4~6 d,同時做好清糞和消毒工作,加強雞舍保溫和通風。

6.2 預防方法

6.2.1 疫苗接種,提高全群抗病力  雞傳染性鼻炎疫苗主要包括雞傳染性鼻炎 A 型油乳劑滅活苗、雞傳染性鼻炎和雞新城疫二聯滅活疫苗、雞傳染性鼻炎二價油乳劑滅活疫苗等,若養殖場出現感染,未發病雞群可緊急接種滅活苗,同時在飲水中加入适量的磺胺類藥物或中藥,可以提高全群的抗病力,預防繼發感染。全場雞群需飲用葡萄糖、食鹽或電解多元等抗應激能力。

6.2.2 強化管理,做好環境消毒 首先,合理控制飼養密度,以防密度過大雞舍通風不良,并堅持不同日齡分群飼養,以防病原交叉感染。其次,保持雞舍幹燥幹淨,防止病原菌滋生,養殖人員出入雞舍需做好消毒工作,更換消毒的工作服和鞋帽,進出前後服裝均用紫外線消毒,每周用消毒液清洗 1~2 次。雞場每周用 3% 氫氧化鈉溶液消毒,雞糞統一堆積發酵處理。雞舍用高錳酸鉀溶液熏蒸消毒。再次,雞場應保證全進全出管理模式,外來人員、車輛不能随意入場,保證雞場安靜,以防噪聲刺激雞群。

7 總結

雞傳染性鼻炎是養雞場常發的一類呼吸系統疾病,日常養殖沒有做好衛生和消毒管理,加之寒冷季節通風不良,淘汰雞雞舍清掃消毒不徹底,雞舍會誘發二次感染。雞傳染性鼻炎對蛋雞的危害較大,會嚴重降低産蛋率,且雞傳染性鼻炎治愈後易複發,隻有做好淨化管理才能從根本上起到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