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潮汕書法史稿》

謝佳華 李楠 編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精裝 25印張 400p

印數 3000

ISBN 978-7-5508-3591-7

2022年1月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

定價:286.00元

内容簡介

作為一部潮汕地域書法史,該書以廣義的粵東閩語方言使用區為地理界線,以曆代來往潮汕地區、對潮汕文化有較重要影響的人物和曾有海外經曆的潮人為研究對象。作者經過六年的搜集整理,在查閱大量有關史料、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分别從潮汕書法史概述、開端、發展、變革、特色及人物傳記等六個方面來展開論述,較全面、系統地叙述了潮汕書法史雙線并行的脈絡模型,揭示了潮汕書法史在中國書法史上獨特的價值,具有較高的學術與資料價值。

本書分“緒論”“潮汕書法發展曆史概述”“潮汕書法史的開端”“潮汕書法史的發展期”“潮汕書法史的變革期”“潮汕革命書風”“潮汕海外墨迹”等篇章。刊載宗祠牌匾書法、書家墨迹、僑批書法、紅色石刻書法作品圖檔200餘張,由著名學者陳振濂先生作序并題簽。

作者簡介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謝佳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汕頭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汕頭書法研究院院長。書法作品多次獲獎或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西泠印社主辦的展覽。論文曾入選廣東省曆屆書論研讨會。出版有《沂園筆記》《反思中國書法》《學者書家詹安泰》《行書第一課》等專著,其中散文集《沂園筆記》獲第五屆冰心散文獎。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李楠,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汕頭市書法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龍湖區非遺項目“潮語古文吟誦”代表性傳承人,在《中國書法》等專業雜志發表論文十萬餘字。

潮汕地處嶺南東部、南海之濱,其文化源遠流長。這裡既有中原文化的傳承,又有海外文化的融合,形成了中西文化兼收并蓄的文化形态,在中華文明中獨樹一幟。

據潮學界研究,潮汕先民徙自中原。自唐代尤其是韓愈治潮以降,潮汕地區開始與中原主流文化同步接軌,曆代大賢興學重教,風氣日開,人文漸著,書法藝術也在潮汕大地落地生根。随着大量潮汕人移民海外,潮汕與海外的往來較其他地區更為密切,既有一批從海外回歸潮汕的學人書家,也有一批從潮汕走向世界各地、将書法文化遠播海外的民間寫手。在這種頗具特色的文化滋養下,潮汕地區走出了盧侗、劉昉、林大欽、林大春、吳殿邦、黃錦、釋道忞、曾習經、丁日昌、範家駒、佃介眉、賴少其、詹安泰、黃際遇、張競生、饒宗頤等書法大家。風流遠被,人才集聚。

潮汕地區有廣東最早期的本土碑刻和墨迹作品,也出現過盛極一時的進士書家群體,在書法創作理念和書法風格方面曾經多次處于廣東全域的優勢地位。

《潮汕書法史稿》從區域書法史入手,開辟出一個别具生面的研究新視角。紮根于本土第一手史料文獻,築基于大量的鄉土調查成果,構成了最新的本土史料群,進而形成了一些新觀點、新提法、新成果。對近現代中國書法史、近現代廣東書法史研究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地域書法史研究是中國書學界一處有待開墾的處女地,潮汕書法史的研究專著以“史稿”的形式編纂成書,對一個特定文化區域不同曆史時期、不同階段、不同外部社會環境和不同課題針對的書學現象,進行細緻地多方面探讨,這一做法值得肯定。

本書中還特别揭示出現代潮汕書法史獨有的兩個值得關注和研究的亮點。

一是潮汕地區存在紅色書法石刻群,有五十多處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勒刻于花崗岩之上的革命智語,地域橫跨潮南、惠來、普甯等地,散落在郁郁蔥蔥的大南山區之中,蔚為壯觀。這些石刻既具有書法的觀賞性和動人的故事背景,也表達了普通人民群衆對紅色政權的擁護與愛戴之情,在書法研究中具有唯一性。

二是“僑批”書法(僑批是海外華僑向國内親人彙款時的一種憑證文書,有附言短文),是潮汕僑鄉很有特色的實用型書法形式。現存的數十萬通記錄潮汕地區内外聯絡的“僑批”,時間跨越清末民國初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些資料不僅具有華僑史和鄉土文化的研究價值,從書法角度審視,也是皇皇大觀。各體書法精彩紛呈、書寫者衆多而身份各異、來自全球的各個區域、書寫内容實錄而豐富多彩,可謂是中國書法史上海外存在的最大規模的書寫行為。可以這樣說,大量的“僑批”就是那一特定時期的民間書法和實用書法。當讀者徜徉于“僑批”文字之中,深入地去品讀一封又一封的“僑批”時,我們會被其中樸素的文字和飽含深情的筆觸所打動,思接今昔,遙想當年遠在海外的華僑們艱辛的奮鬥情形,遙想他們在音書阻絕的情況下對家鄉、對親人深切思念之鄉愁,這應該是一種書法内容與書法藝術交融的典範式遺存作品群。

《潮汕書法史稿》完稿之際,适逢謝佳華先生代表汕頭市書協來杭聯系潮汕地區加盟“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國書法教師‘蒲公英計劃’公益教育訓練志願服務活動”事宜,翻閱攜來書稿,所獲良多。作者囑為序,因念此著必有益于書學,于南粵地方文化建設尤稱重要,故為蕪文以叙經緯如上。

陳振濂

2019年11月25日

于湖上西溪千秋萬歲宧

内頁欣賞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書影實拍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龍湖區非遺傳承人參與《潮汕書法史稿》編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