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語講“畫虎畫皮難畫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說的是,單看表面,
是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的。
但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且言為心聲,行為心表,
其實,日常的言談舉止,
早已暴露了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
最簡單的,
看一個人怎樣說話,
就能知曉對方是什麼樣的人,
特别是那種早已形成習慣的說話方式。
口無遮攔的人,粗魯沒禮貌,
說話溫聲細語的人,和善可親,
而常把謝謝挂在嘴邊的人,
往往是這3種,值得深交!
01
有教養,讓人舒服的人
有個女孩問:
“從不說謝謝的人是什麼心态?”
原來,女孩的室友,從來不會說謝謝,
借給她東西,給她吃的,幫她帶飯,
不管做什麼,她都不說。
挺能了解女孩的無奈,
就像在公共汽車上給人讓座一樣,
有的老人面無表情,一屁股就坐下去,
有的老人則會笑着回一句“謝謝”。
而給小孩讓座,則經常會收到一句
奶聲奶氣的“謝謝”。
一個很小的細節,
一句簡單的“謝謝”,
不僅說出了一個人的禮貌,
也彰顯了良好的家風和教養。
中國人天性含蓄,
老一輩家長是不擅長說謝謝的,
但他們卻用另一種方式教會我們“感謝”,
譬如感激的微笑,鄰裡間互贈的吃食。
真正的教養,
與學識、外貌、金錢無關,
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習得,
而是點滴的積累,是根植于内心的自覺。
一個有教養的人,
言行有分寸,靈魂有深度,
也從不吝啬向别人表達感謝,
與其相處常如春風拂面般舒服。
02
内心溫柔,懂得換位思考的人
魯迅先生說: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但内心溫柔的人,卻懂得換位思考,
對于他人給予最大的尊重和了解。
很喜歡李健,
因為他有着極強的共情能力。
在一個音樂綜藝節目上,
選手郝亞青含淚作自我介紹:
“我是個活動歌手。”
有導師問:“什麼是活動歌手?”
另一個導師解釋:“就是大樓開幕時就去……”
話未說完,李健淡淡說道:
“哦,和我們也差不多啊。”
短短一句話,是尊重,是了解,
是不讓人難堪的溫柔。
亦舒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标志,
就是發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
理由很簡單,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而你,不一定懂他們的生活。”
因為善良,是以了解,
因為懂得,是以溫柔。
内心溫柔的人,
心裡總是裝着别人,
在上不傲人,在下不卑人,
常常真誠向每一個人表達感謝,
在向一個陌生人問路之後,
在得到同僚或朋友的幫助之時,
在從滿頭大汗的外賣小哥手上接過飯菜時,
一聲輕輕的謝謝,溫暖人心。
一個人最頂級的善良,
是換位思考。
一個常把謝謝挂嘴邊的人,
凡事體諒,常懷慈悲,将心比心,
不僅人緣好,且能長久赢得人心。
03
心懷感恩,真誠厚道的人
作家張曉風說:
“凡不肯說‘謝謝’的人,
是一個驕傲冷漠的人,
他覺得在這個世界
過的是“銀貨兩訖”的日子。”
當越來越多的人,
将他人的付出視為理所應當時,
依然有一些人,總能記住别人的好,
心懷感恩,知足惜福。
《紅樓夢》裡,
劉外婆為生存求助賈府,
得到王熙鳳給的20兩銀子,百般感謝。
後來,賈府敗落,别人避之不及時,
她先是去獄中探望,
後又變賣家産贖回被賣的巧姐。
劉外婆雖隻是個農婦,但樸實厚道,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欠誰什麼,
對那些幫助自己的人,恩情常存于心,
知恩圖報,也不是一句空話。
04
喜歡把謝謝挂嘴邊的人,值得深交
蔡康永說過:
“說話是一件我們靠自己用一點心,
就可以不斷進步的事。
你怎麼說話,決定了你是誰。”
你越會說話,别人就越快樂,
别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
一個喜歡把“謝謝”挂嘴邊的人,
謙遜有禮貌,善良有教養,
知恩感恩,重情重義,
為人不自私,懂得換位思考。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
不用費心,舒服,惬意,
這樣的人,也最值得深交。
“謝謝”使人在漠漠的天地間
忽然感到一種“知遇之恩”,
往後餘生,做個真誠溫暖的人,
也珍惜那些喜歡說“謝謝”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