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姑子借兩萬三年不還,結婚嫂子隻參加不随禮:債務抵禮金了

01

常聽身邊姐妹吐槽,一心對婆婆好,把婆婆當親媽供着,婆婆卻事事都向着小姑子,把自己當外人。

關于如何看待婆媳關系這件事,其實也要因人而異,有些時候不是你對别人好,别人就一定會對你好,也不是我們講道理别人就會講道理,畢竟我們控制不了别人的想法,能控制的隻有我們自己。

是以,我們常常陷入的不是别人給的陷阱,而是自己的怪圈,如何跳出來,還需要自己想通才是。

小姑子借兩萬三年不還,結婚嫂子隻參加不随禮:債務抵禮金了

02

小雅結婚之前就已經想好了如何和婆婆相處,她覺得人與人之間的愛是互相的,隻要她對婆婆好,婆婆一定也會向着她,可現實卻狠打了她的臉。

小雅有個小姑子,比丈夫小十歲左右,公婆和丈夫都特别寵愛這個小姑子,以至于小姑子也很嬌縱。小雅是萬萬沒想到,自己和婆婆的沖突,竟然會是因小姑子而起。

剛結婚那會兒,小姑子還在上高中,青春期的小姑娘也很讓人頭疼,認定了什麼事情十頭牛都拉不回來,因為突然出現在家裡的嫂子讓她覺得哥哥的愛被剝奪,于是拼命的找小雅的麻煩。

起初是各種找茬,覺得小雅做什麼都不對,隻要沒按照她的心意做事情,就會發一頓脾氣。後來是對小雅各種幼稚的報複,把小雅洗好的衣服故意丢在地上踩髒,把小雅的盆栽故意打碎,甚至把小雅魚缸的水放掉,讓魚幹渴而死。

最可怕的是,無論背地裡做什麼事情,在公婆和丈夫面前,卻一直都是一副乖巧懂事的樣子。以至于小雅和丈夫說了很多次小姑子的所作所為,丈夫都不相信。

那個時候,小雅和婆婆的關系還算可以,婆婆不是個多事兒的人,但心卻偏的很,平時什麼事兒都能得過且過,唯獨小姑子的事情,眼裡揉不得一點兒沙子。

小姑子借兩萬三年不還,結婚嫂子隻參加不随禮:債務抵禮金了

和婆婆的沖突也是來源于小姑子總在婆婆面前煽風點火,說自己壞話。

開始的幾次,小姑子還隻是說小雅給她洗的衣服沒洗幹淨,或者是收拾屋子故意扔她有用的東西,後來幹脆編出了小雅虐待她,趁着家裡沒人故意打她威脅的事情。

這下家裡人都坐不住了,輪流審問小雅,平時看起來和善的婆婆,還因為這個謊言動手打了小雅,而丈夫也是站婆婆和小姑子,一時之間,家庭氣氛緊張了起來。

小雅覺得冤枉,可家裡沒有人相信她,那段時間她感覺自己都要抑郁了。她想不明白自己怎麼得罪了小姑子,更想不明白自己對婆婆平日裡都是掏心掏肺的好,她怎麼就能因為小姑子的片面之詞就懷疑自己的為人。

而最讓小雅失望的,還是丈夫,那個曾經說愛她的人,卻不相信自己。

小姑子借兩萬三年不還,結婚嫂子隻參加不随禮:債務抵禮金了

正當小雅不知道如何改變局面的時候,小姑子主動來示好了,或許是覺得自己赢了,或許是覺得小雅可憐,總之小姑子說以後不再找小雅麻煩。

經過了小一年的相處,小雅對小姑子還是了解的,怎麼可能那麼容易和解,肯定又憋着一肚子壞水,對于小姑子說的話,小雅是一個标點符号都不信。

果然,自那開始,小姑子時不時就讓小雅給她買東西,或者找小雅要零花錢,每個月都要花費小雅至少一半的工資,小雅掙的也不算多,丈夫的錢也從來沒有給過她,她也和丈夫談過财務的問題,住在婆家,要吃要喝的,錢都交給了婆婆,小雅不樂意,又不知道該怎麼反駁。

後來小姑子上了大學,離的遠了,要錢的微信電話小雅就自己屏蔽了,這又免不了被婆婆和丈夫一頓說,小姑子能花多少錢啊,給她點兒怎麼了,她在外地一個人沒錢花多可憐啊。

小雅也是被這理由逗笑了,反正要錢,她沒有。

小姑子借兩萬三年不還,結婚嫂子隻參加不随禮:債務抵禮金了

後來小姑子畢業了,說要創業,開美甲店,這可是需要資金的呀,小雅自然又成了小姑子剝削的第一對象,小姑子可能也是長大了,知道借,而不是要,可小雅知道這肯定是有借無還,是以她并不想出這個錢,就說自己沒錢。

可丈夫知道她剛發了年終獎,這又是一通遊說,婆婆也來助陣,一連幾天堅持不懈,這如果小雅不給錢,就把小雅拆了的架勢,小雅确實抵擋不住,最後還是給了錢。

這一次小雅沒有坐以待斃,既然說是借,就得還,雖然知道小姑子不會還,但小雅還是天天催,就算拿不到錢,也要惡心惡心小姑子,果然這錢一拖就是三年,卻也讓小雅等來了機會。

小姑子要結婚了,丈夫準備出一萬的禮金,可丈夫的錢都在婆婆手裡,這出彩禮錢的任務就落在了小雅手裡,而小雅卻在禮金簿上寫下了以債抵禮,然後心安理得的看着小姑子結完婚。

送走了賓客,婆婆就和小雅急了,自己家的事情怎麼都能解決,這禮金簿,親家也能看到,大喜的日子,小雅是故意讓她們難堪。

難堪?小雅真是笑了,她嫁過來也七八年了,以前她處處忍讓,可結果是什麼?今天就破罐子破摔了,随便吧,這段婚姻她早就過夠了!

小姑子借兩萬三年不還,結婚嫂子隻參加不随禮:債務抵禮金了

03

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是自己困住自己,不願放手,不願相信自己的失敗,甯願當一個傀儡。

第一:女人在婆家的遷就,往往換來的是越來越不公平。

有時候太善良未必是件好事,總有人會拿着你的善良要挾你,欺負你,道德綁架你。

你越是好說話,就越是容易被忽視,對婆家越是遷就,就越容易被當成軟柿子捏。

有人說,難道我善良我有錯嗎?我就非得十惡不赦才是對的嗎?那這世間的道理不都颠倒過來了嗎?

這樣的想法未免有些偏激,不是說不讓你善良,更不是說要讓你做個壞人,而是你的善良,要有鋒芒。

要知道,在一件事情上過度的忍讓,是對自己極度的不負責任,人們總喜歡試探一個人的底線,如果你一味的忍讓以至于失了底線,也隻會讓自己過得不舒心。

一如上文中的小雅,因為一開始對小姑子的縱容,導緻小姑子對她有恃無恐,變本加厲的玩弄她。

而小雅的婆婆即便打了她,她也隻是受着,沒有任何的反抗,而在婆婆眼裡不反抗就是認錯的表現,更加不把她放在眼裡。

至于小雅對丈夫,更是一忍在忍,工資卡交給母親,媳婦兒和母親有沖突了站母親,媳婦兒和妹妹有沖突了站妹妹,就這樣,小雅還是跟他過了七八年。

有時候我不能了解,有些人堅持的到底是什麼?過分的遷就又是在害怕什麼?人活一世,最應該做的難道不是順應自己的心意,讓自己快樂一些嗎?

小姑子借兩萬三年不還,結婚嫂子隻參加不随禮:債務抵禮金了

第二:婆家不會有“媽”,女人在婆家一定要留一個心眼。

婆婆就是媽,這是兒媳婦兒對婆婆最大的誤解。

在婆婆心裡一直有個排行榜,排第一的是自己家的人,排第二的才是兒媳婦兒,是以什麼丈夫啊,小姑子啊,小叔子啊,在婆婆心裡都比你這個兒媳婦兒重要。

是以因為婆婆偏心自己家的人而生氣,大可不必。

我們常常認為付出了真心,就應該得到對方真心相待,就算不向着我們,至少也應該講道理,可有時候,你付出那麼多的人,不僅不向着你,甚至還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你。

其實并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心理落差誰都會有,唯一的方法就是降低自己的心理預期,婆婆就是婆婆,婆婆就起那個以禮相待但要求不要太高的人。

面對婆婆的偏心,也要淡定,首先要保證自己不要生氣,隻有清醒的頭腦才能幫助我們做最優的選擇,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

既然知道得不到婆婆全心全意的愛戴,自然也應該保留一些付出,畢竟我們都有私心,做不到博愛,更做不到以德報怨,是以啊,想要自己幸福一點,還是要多留個心眼。

文/無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