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陸制裁美企後,美對台軍售癱瘓,百億合約未傳遞,美媒:怪疫情

作者:孫緒聞

據美國《防務新聞》最新消息,美國國會衆議院外交委員會近日讨論了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對外軍售項目積壓問題,在經過一番整理之後他們發現驚人的事實,2019年下半年到2022年初,目前美國總計價值142美元的對台軍售合約遲遲未能傳遞。

這是什麼概念呢?從2009年到現在為止美國總計與台當局簽署了将近400項軍售協定,且總金額不過300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這些合同到現在還有一般沒有傳遞。

并且相當一部分都是最近幾年的,特别幾項最主要的大型軍購案,包括台當局簽署的關于大修、更新台軍現役F-16A戰鬥機,進口M1主戰坦克以及M109A6自行火炮這三宗涉及金額最大的軍購案目前仍然沒有全面傳遞。

大陸制裁美企後,美對台軍售癱瘓,百億合約未傳遞,美媒:怪疫情

2019年7月到2022年3月的這段時間美國政府與台當局總共簽署了價值170億美元的軍售訂單,積壓142億美元,占比高達83.5%。

《防務新聞》指出,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疫情,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最近12個月以來美國政府加大了對烏克蘭政府的軍事援助以及關注度。

相比起政治鬥争為主的台灣問題,美國精英們一緻認為烏克蘭的局勢更加緊張,這确實是正确的判斷。

大陸制裁美企後,美對台軍售癱瘓,百億合約未傳遞,美媒:怪疫情

因為烏克蘭地區的軍事沖突其實從2014年之後就一直沒有結束過,或者說在過去八年時間裡烏克蘭軍隊一直在襲擾東部兩州,而幾乎每年冬季都會例行性地爆發一次烏克蘭危機。

是以美國将軍事援助與對外軍售供應優先關注烏克蘭,這确實是沒錯的。

不過也有一些人反對這種做法,共和黨衆議員沙博認為:“烏克蘭當然是關注焦點,但也不能忘記了台灣地區”。

大陸制裁美企後,美對台軍售癱瘓,百億合約未傳遞,美媒:怪疫情

不過這個理由其實也站不住,雖然美國制造業空心多年,但軍工業并沒有那麼空心,美國軍工業産能還是很足的,産能比較緊張的細分領域其實隻有水面艦艇。

疫情對美國的經濟的影響當然有,但躺平抗疫的初衷不就是為了緩解産能緊縮嗎?民營經濟确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但在過去的24個月時間裡美國軍隊裝備更新換代速度總體而言還是在上漲的,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也算不上大頭,美國不過援助了一些輕武器,最有技術含量的也就是單兵反坦克飛彈與肩扛式防空飛彈。

如果說僅僅是因為疫情與烏克蘭戰事的影響就能讓美國對台軍售瀕臨癱瘓,那是否可以認為一旦戰争爆發美國軍工業就根本無法正常運作?是否可以認為戰争爆發後美國軍隊根本無法獲得補充戰損的新裝備?

大陸制裁美企後,美對台軍售癱瘓,百億合約未傳遞,美媒:怪疫情

顯然這是站不住的,要是說疫情和給烏克蘭的一點援助就能讓對外軍售癱瘓,那也太看不起美國人了!

更實際的原因,恐怕還是美國刻意為之地拖沓,以及台當局心照不宣地配合。

美國對台軍售長期以來都是美台高層牟利的重要管道,就和阿富汗戰争上那永遠算不明白的軍費爛賬一樣,台軍大修、更新一架F-16V戰鬥機的價錢是兩億美元,都夠美國空軍買兩架F-35,并且讓飛行員上去飛1000個小時的花費。

大陸制裁美企後,美對台軍售癱瘓,百億合約未傳遞,美媒:怪疫情

這裡面到底有多少回扣?美國人吃多少,民進黨高層那票腦滿腸肥 不學無術的“台獨”頭子能吃多少?換而言之,一些軍購案恐怕本身也是無法“正常傳遞”的。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也有自己的顧慮,實際上台軍更新戰鬥機、采購主戰坦克與自行火炮的這三個占比最大的訂單,美國政府一直都在反對這三個項目。

因為他們認為台當局采購這些武器裝備的用處很小,并不能帶來有效的戰力提升,在解放軍面前台軍有60架戰鬥機和沒有差別真的不是太大。

大陸制裁美企後,美對台軍售癱瘓,百億合約未傳遞,美媒:怪疫情

美國情報部門一些官員就提出過這種擔憂:假如說現在打起仗來,白宮的意見暫且不論,但美軍确實沒信心打這一仗,傳遞給台軍的一些先進技術裝備等于是轉手送給解放軍了。

是以一些美國官員其實也在台海局勢日益緊張之後阻撓一些軍售案的傳遞,他們認為“至少應該確定台海形勢穩定之後再做打算”。

除此之外美國軍火公司還擔心被中國大陸制裁,此前洛馬、雷神和波音均因為參與對台軍售,被中方實施了反制,他們當然對此事能拖就拖,免得再受制裁之苦。

大陸制裁美企後,美對台軍售癱瘓,百億合約未傳遞,美媒:怪疫情

雖然現在台當局自己不願意承認,但事實就是烏克蘭戰事爆發之後美國白宮基本已經預設了在台灣問題上不傾向于出兵幹涉的立場。

這倒不是說美軍絕不會幹涉,除非他們認為有機會打赢,否則是不會出兵的,相比起傳遞給他們一些比較先進的技術裝備,美國更願意援助低技術的輕武器,效果更好風險也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