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英國倫敦書展:海外讀者希望讀到更多《舒琳的外公》

2022英國倫敦書展:海外讀者希望讀到更多《舒琳的外公》
2022英國倫敦書展:海外讀者希望讀到更多《舒琳的外公》
2022英國倫敦書展:海外讀者希望讀到更多《舒琳的外公》

4月5日至7日,2022倫敦書展(London Books Fair 2022)在英國倫敦奧林匹亞展覽中心舉行實體線下展覽,這也是2019年以來倫敦書展首次舉行實體線下展覽,為被新冠疫情“圍困”數年之久的全球讀者,提供了寶貴的精神“援兵”。

作為全球版權貿易最活躍的出版業展覽會之一,和英語國家最具影響力的圖書也展覽會,中國始終重視倫敦書展這個向世界顯示和推廣圖書的平台。2022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50周年,盡管疫情反複,中國有60多家出版機關前往倫敦實體參展,借助60平方米的中國出版聯合展位,向與會者展示中國的圖書。

本屆書展中國出版聯合展位的統一主題是“讀懂中國”(ReadingChina),共計實體展出約500種、1000冊中國版權的出版物,并積極開展網絡圖書展示、版權洽談和重點圖書推廣活動,力圖線下與線上相結合,向英語區圖書業者和普通讀者介紹和推廣中國,幫助他們了解相對陌生的中國文化,以及中國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一切。

本屆書展大量推出介紹中國上司人政治理念、國際和社會價值觀的書籍和著作,并重點推介了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的主題圖書,同時重點展示反映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最新成果的代表性作品。除主題圖書外,還重點展示了社會科學、傳統文化、文學、童書等作品,力圖為國際同行及海外讀者打開一扇了解中國的大門和窗戶。

除了實體線下展覽,倫敦書展官網“讀懂中國”主題頁面和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也同步進行中國圖書的展示和推廣,以利于全天候不斷推動中國優質圖書走出國門,進入海外市場。

盡管中方參展機關在2022倫敦書展上作出很大努力,為這個國際重要的英語圖書平台帶去了“中國的聲音”,但坦率說,這個“中國聲音”終究小了一點,盡管為期3天的展會上出現了一些吸引參觀者和同行關注、令人驚喜的“中國元素”,如蒲公英兒童書店(Dandelion Children's Bookstore,中文版)和奧特-巴裡書店(Otter-BarryBooks,英文版)聯合推出的、入圍本年度英國兒童插畫獎格林納威獎章(Kate Greenaway Medal)的兒童繪本《舒琳的外公》(Shu Lin's Grandpa),以及英國社會科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著名學者阿爾布羅(Martin Albrow)新書《中國與人類共同未來:探索共同價值觀和目标》(China and the Shared Human Future: Exploring Common Values and Goals),都在會展内外激起不小關注和一些反響,但總體上看,這種驚喜還是少了一點,這從本屆書展期間當地媒體對“中國元素”的報道寥寥無幾(甚至連負面報道也幾乎沒有)就可見一斑。

對此,一些去了本屆書展現場的朋友表示“有話要說”。

一位朋友表示,盡管借助書展平台介紹和推廣中國是參展主要目的,向海外解釋和推廣中方理念、價值觀也至關重要,但手段和途徑應該更“柔軟”,“畢竟即便是本國政論性圖書如今也乏人問津,主要政治人物出書也要注意思想性和可讀性的平衡,倫敦書展說到底還是個商業書展,是商業圖書版權交易的平台,光注重‘好賣’不可取,但書送到這裡歸根結底還是要‘送來賣’的”,這位業界朋友希望參展的中國元素圖書“色彩更豐富一些,叙述更柔軟一些”。

另一位朋友則回憶起2012年中國參加倫敦書展的盛況。那屆書展,中國主賓展廳面積高達2019平方米,創下倫敦書展史上的紀錄,并舉辦了“中國圖書全球出版盛典”和中英作家、學者對話會。當時盛況空前,展廳門前鮮豔的五星紅旗飄揚,展廳内則用紅、灰、藍、白、黃五種顔色差別5個單元,象征中國文化元素中重要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概念,中外學者和文化名流就出版、文化、電影等領域展開了豐富多彩的交流,其中也不乏激烈但有趣的争論和觀點碰撞,這種“軟輸出”的“穿透力”,至今許多與會者仍津津樂道。這位朋友表示,“讀懂中國”的前提是讓讀者有興趣“讀中國”,要首先吸引他們來“看”(Look),他們才有機會“看見”(See)些什麼。“從這個意義上講,類似倫敦書展這樣的海外平台,需要更多類似《舒琳的外公》這樣生動活潑的‘中國風’圖書,因為這是海外讀者和同行所喜聞樂見、能夠并願意‘讀’和容易‘讀懂’的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