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可卿病重,這位老先生為何不願給她看病?有3個隐情

作者:陳想書語

話說當初秦可卿病重,公公賈珍憂心忡忡、關懷備至,同時請了好幾個太醫給她診治,但效果不佳,按秦可卿一個貼身服侍的婆子的說法,是“有一位說是喜,有一位說是病,這位說不相幹,那位說怕冬至,總沒有個準話兒”,反倒把病越治越重了。

這時,神武将軍馮唐之子馮紫英向賈珍推薦了他“幼時從學的先生”張友士。按照馮紫英的介紹,這位張先生“學問最淵博的,更兼醫理極深,且能斷人的生死”,水準高得很,如今因“上京給他兒子來捐官,現在他家住着”。

秦可卿病重,這位老先生為何不願給她看病?有3個隐情

這對賈珍來說自然如久旱逢甘雨,趕緊下名帖去請。而那位張先生呢,也确實與那幾位太醫不一樣,前來細細看過以後,把秦可卿的症候說得真真切切,治療方法說得明明白白,隻可惜已被那些庸醫耽擱太久,終究沒能起死回生。

不過張友士的醫風醫術,我們以前已經談過,不作展開;這裡重點關注一個細節,就是賈珍邀請張友士為秦可卿看病的過程中,張先生雖說答應前來,卻表現得有些勉為其難。

有三處表現。

第一處:賈珍派人到馮府下帖邀請張友士,張友士請那位仆人轉告賈珍:“醫學淺薄,本不敢當此重薦,因我們馮大爺和府上的大人既已如此說了,又不得不去,你先替我回明大人就是了。大人的名帖實不敢當。”

他答應前來,但強調自己“醫學淺薄”,隻是因為馮紫英和賈珍吩咐,“不得不去”,且沒有收下賈珍的名帖,不算主動受邀。

第二處:受邀次日,張友士來到甯國府,賈珍少不得奉承一番,張友士說:“晚生粗鄙下士,本知見淺陋,昨因馮大爺示知,大人家第謙恭下士,又承呼喚,敢不奉命。但毫無實學,倍增顔汗。”

他又強調自己“知見淺陋”,隻是應馮紫英和賈珍的要求,“敢不奉命”。

秦可卿病重,這位老先生為何不願給她看病?有3個隐情

第三處:賈蓉提出先給張友士報告一下秦可卿的症狀,張先生的意思是先看過脈息再說:“依小弟的意思,竟先看過脈再說的為是。我是初造尊府的,本也不曉得什麼,但是我們馮大爺務必叫小弟過來看看,小弟是以不得不來。如今看了脈息,看小弟說的是不是,再将這些日子的病勢講一講,大家斟酌一個方兒,可用不可用,那時大爺再定奪。”

他還是強調自己“本也不曉得什麼”,隻因馮紫英吩咐,是以“不得不來”,還表示自己看過秦氏病症後,處方要“大家斟酌”,可用不可用要“大爺再定奪”。

看張友士這三處表現,倒似與馮紫英的介紹頗有距離;但就他對秦可卿之病的診斷來說,又确實是對症下藥,确實是有其高明之處的。

那麼,他卻是為何如此反複強調“本來不願意來”呢?謙遜一點是可以的,但是不至于不肯給人看病啊?要知道,醫生給人看病天經地義,并且就是要自信,有自信才能給病人及其家屬以信心啊!

難不成張友士虛僞?從整體表現來看,卻分明不是。那麼,為何?

我覺得有三個隐情。

秦可卿病重,這位老先生為何不願給她看病?有3個隐情

首先是因為張友士并非醫生。

從馮紫英的介紹可以看出,張友士“學問最淵博的,更兼醫理極深”,就是說,他看病救人的本事隻是他學問中的一樣,或者隻是他的一項業餘愛好,隻不過已經到了很高境界,但卻并非“執業醫師”。

這一點,賈珍也給予了印證,說張先生“原不是混飯吃久慣行醫的人”。

既然醫學并非自己的正式工作,那麼,盡管那時候估計沒有“非法行醫”這個概念,給人看病還是要慎重,特别是到甯國府這樣的豪門大戶給人家兒媳婦看病,那是更不好随便應承的。

其次是因為張友士必須謹慎。

張友士是因為馮紫英介紹以及賈珍親自下帖邀請才去甯國府的。

而在這之前,馮紫英想必已經把他從賈珍那兒所了解的秦可卿生病和診治情況,向張友士簡單地說過一些,張友士也知道在他之前已經有幾位太醫在為秦可卿看病。

秦可卿病重,這位老先生為何不願給她看病?有3個隐情

太醫裡面自然也有庸醫,因為太醫作為一個職業,有“太二代”“太三代”,水準不見得就永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肯定有找關系、走後門進太醫院的。

但畢竟是“太醫”,人家幾個太醫在看,還沒個起色,自己去就一定能成?馮紫英誇他“能斷人的生死”,畢竟有點誇張的嘛。

是以這事還真是不要摻和的好。但馮紫英是自己的學生,其實一定程度上也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上京來為兒子買官謀前程,少不了馮紫英的幫助,他的面子不能不賣;加上賈珍與馮紫英關系密切且下帖來求,就變成不得不去了。

在不得不去的情況下,也必須充分留好退路:可不是我自告奮勇要去的,實在是抹不開面子才去,效果不好可不能怪我。

就是去了,也須是“非正式”地去,是以他并沒有收下賈珍的邀請文章:我不是正式受邀,而隻是友情支援。

也正是以,張友士在親手診脈,對秦氏之病有了把握後,就放松多了,在介紹病症,提出治療意見等等時,就都是“笑”着說話了。

秦可卿病重,這位老先生為何不願給她看病?有3個隐情

第三是因為張友士也許知道秦氏真正病源。

張友士為秦可卿診脈後,說了她的病源:

據我看這脈息:大奶奶是個心性高強聰明不過的人,聰明忒過,則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則思慮太過。此病是憂慮傷脾,肝木忒旺,經血是以不能按時而至。

就是說,秦可卿的病根本上是“心病”。對此,“從前若能夠以養心調經之藥服之,何至于此”。

歸根到底,秦氏需要“養心調經”。

那麼,秦可卿為什麼會有嚴重到幾及于死的心病呢?

張友士隻是說她“心性高強聰明不過”,聰明要強的人多思多想,于是傷脾傷肝,造成身體生理病變。

他說得很明白,但其實又很模糊:到底怎麼造成的?參考一下王熙鳳,同樣“心性高強聰明不過”,也同樣身體不好,為什麼沒到秦可卿這樣的地步?

他并沒有細問,也沒有細說。

我覺得,這不是張友士的疏忽,而是知道不可問、不可說。

秦可卿病重,這位老先生為何不願給她看病?有3個隐情

這是一件“可聽不可說”之事。也許馮紫英是向張友士說過賈珍“爬灰”之事的。

是以張友士不情願來甯國府給秦氏看病,估計他是早已料到,她這病是“心病”,“心病還須心藥治”,但這“心藥”可怎麼弄?

是以他給秦可卿開了“養心調經”的藥方,但吃藥并非關鍵,怎樣除去那“心魔”才是。而這,卻是他無法明說和解決的。

是以一開始,他還真不情願上甯國府的門。

以上說法妥否?歡迎朋友們讨論!

作者附白:本人喜歡閱讀和搜羅電子書,多年來收集了不少,關注并私信書名,必盡力滿足。

此處所有圖文,均為本人原創,不論深淺,隻求用心。望朋友們評、贊、藏、轉,不吝支援,公衆同名,敬請關注。

(網圖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