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天名句古詩詞欣賞

作者:hi浮生若夢

1,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望驿台》

靖安宅裡當窗柳,望驿台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春天名句古詩詞欣賞

靖安宅裡,韋叢天天面對着窗前碧柳;望驿台前,春意闌珊,落紅滿地。

兩處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盡;此時,家裡人思念着出門在外的親人,出門在外的人一樣也思念着家中的親人。

全詩緊扣“思”字,層層深入地展開,先寫閨中绮思,再寫驿旅苦思,然後轉入失望的刻骨相思,最後疊用兩個思字,點明詩旨。此詩用對局開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嚴謹中有變化,表現了詩的聲情之美。

2,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着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春天名句古詩詞欣賞

一半的煙霧一半的雨滴呈現在那溪水橋旁,捕魚老人喝醉酒睡着了也沒有人前去叫喚一聲更沒有人去把他晃一晃。他那懶散而不受限制的意味兒是何等的深長啊,春風吹拂着花草還散發着幽香。

山山水水如果有什麼等待的話,這其中的意味兒也隻有陶淵明了解得最明朗。你若問我離開要到什麼地方去,你跟着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向往的地方。

這首詞詞人移花接木,詩人谙熟前人的詩句風韻,考慮到句式長短、對偶聲韻,使這首詞詞情達意、情思連續,使之如出己口,置身于寬闊寂寥的環境,突出隐逸的主題,同時表達了詞人對于榮利的摒棄以及對先哲的崇敬之情。

3,花開紅樹亂莺啼,草長平湖白鹭飛。

出自宋代徐元傑的《湖上》

花開紅樹亂莺啼,草長平湖白鹭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箫鼓幾船歸。

春天名句古詩詞欣賞

在那開滿了紅花的樹上一群黃莺兒亂啼,西湖岸邊已長滿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靜的湖面上翻飛。

暖風晴和的天氣,人的心情也很好,夕陽裡船船遊客吹箫擊鼓興盡而歸。

這首詩寫詩人泛舟湖上,為兩岸明媚的春光所陶醉的愉快心情。前兩句着重寫景,後兩句側重抒情。這首詩前兩句描繪西湖春天的繁華勝景:繁花似錦,團簇如樹,群莺歡叫,岸邊草長,湖面平靜,白鹭翻飛,勾畫出一幅西湖春景圖。後兩句由景到人,遊人蕩舟遣興,沉醉在湖光山色之中,寫出了南宋時期西湖遊覽的盛況。

4,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複明。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南湖早春》

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複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鹂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春天名句古詩詞欣賞

春風吹散雲霧,驟雨初歇,天氣剛剛放晴,陽光重新照在湖面上溫暖又明快。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紅點點;新生的綠蘋,整整齊齊鋪滿了水面。

白雁身上雨水未幹翅膀沉重,隻得低空飛行;黃鹂的舌頭也頗有些生澀,不聽使喚。

不是說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漸漸地體弱多病我的興緻也減少了。

《南湖早春》,前六句描寫南湖早春明媚動人的景物,最後兩句顯示出作者遭到貶谪後消沉郁悶的心情。縱觀全詩,詩人對江南春色是由衷喜愛,掩飾不住的,他雖自歎“年年衰病減心情”,可随着春光轉濃加深,心情也會日益開朗起來。

5,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将雨行。

出自宋代汪藻的《春日》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整個春日大概都沒有連續十天清明無雨的日子,到處都是在天上的雲彩攜帶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裡的一潭綠油油的春水比鏡子還要碧綠光亮,古渡口邊人經過時水邊的鷗鹭卻自在不受驚吓。

籬笆外将開未開的桃花探頭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邊煙雨靡靡,打濕了行客的衣裳,午後雞鳴一聲将人從閑夢中喚回了現實。

桃花出籬,紅杏出牆,皆為農村中常見之景。而此處卻以清麗之筆寫出一個宛如開卷有益人似的桃花。它嫣然一笑,令人魂飛;再一細看,花蕊半綻,又似含情脈脈的少女。詩雖詠物,卻是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躍動着青春的脈搏。,

6,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出自唐代沈佺期的《雜詩三首·其三》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裡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将旗鼓,一為取龍城。

早就聽說黃龍城有戰争,連續多年不見雙方撤兵。

可憐閨中寂寞獨自看月,她們思念之心長在漢營。

今晚上少婦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何時高舉戰旗擂鼓進軍,但願一鼓作氣取龍城。

 首聯“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語言平易似娓娓道來,給人以鮮明突出的印象。颔聯“可憐閨裡月,長在漢家營”,是借月抒懷。頸聯“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緊承上聯進一步抒寫離人相思。尾聯“誰能将旗鼓,一為取龍城”,抒寫出了征夫、思婦的願望。

7,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出自五代馮延巳的《鵲踏枝·六曲闌幹偎碧樹》

六曲闌幹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钿筝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莺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碧綠的楊柳依偎着曲曲折折的欄杆,春風和煦輕柔,鵝黃嫩綠、如絲如縷的楊柳在風中款款擺動腰肢,搖曳多姿。是誰突然彈起钿筝,驚醒那安栖的燕子,雙雙穿簾飛去。

然而幾天時間放眼望去盡是落絮紛紛,正當杏花盛開,嬌豔無比之際,卻下起清明雨。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夢甜之際,卻被窗外清脆的莺啼聲驚起,而美夢也再也無尋處了。

詩人由寫景始,由寫人終。寫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變化,在變化中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人先寫人物的行動,把細筝移玉柱,但穿簾雙燕卻勾起了主人公無限的傷感,成為全詞感情轉折的基點。再寫人物的心理,“驚殘好夢無尋處”,直接抒發主人公内心的傷感。

8,畫樓春早,一樹桃花笑。

出自清代淩廷堪的《點绛唇·春眺》

青粉牆西,紫骢嘶過垂楊道。畫樓春早,一樹桃花笑。

前夢迷離,人遠波聲小。年時到,越溪雲杳,風雨連天草。

此詞抒寫春日感懷。上片寫眼前景色。垂楊道上紫骝嘶過。畫樓春早,一樹桃花。下片抒懷人之情。前夢迷離,征帆遠去。波聲漸小。芳草連天,越溪雲杳。

9,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出自宋代晏殊的《踏莎行·小徑紅稀》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台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蒙 通:濛)

翠葉藏莺,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小路旁的花兒日漸稀少,郊野卻是綠意盎然,高高的樓台在蒼翠茂密的樹叢中若隐若現。春風不懂得去管束楊花柳絮,好似那蒙蒙細雨亂撲人面。

黃莺躲藏在翠綠的樹葉裡,紅色的簾子将飛燕阻隔在外,爐香靜靜燃燒,香煙像遊動的青絲般緩緩上升。醉酒後從一場愁夢醒來時,夕陽正斜照着幽深的庭院。

此詞寫暮春閑愁。上阕寫郊外暮春景色,蘊含淡淡的閑愁,将大自然春之氣息表現得淋漓盡緻,下阕寫身邊的春景,進一步對愁怨作鋪墊,表達了詞人面對時光匆匆逝去的無奈和哀傷。全詞以寫景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顯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10,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

出自元代虞集的《聽雨》

屏風圍坐鬓毵毵,绛蠟搖光照暮酣。

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

我的鬓發已是斑白稀疏,獨坐于屏風之間,看着紅燭發出搖曳的光影照亮這寂靜深夜。

在京城多年性情盡改,忽然聽到春雨淋淋的聲響,又重新勾起對家鄉江南的思念。

前兩句為第一個層次,主要寫詩人在殿内值夜的環境。詩的第二個層次由寫環境開始自然過渡到寫心境。此詩描寫了作者獨處在屋子裡,獨坐屏風前的所感所思。詩中寓情于景,用平淡自然的言語,抒發了作者對于家鄉的思念和對官場的厭倦之情。

11,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出自唐代杜牧的《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和煦的太陽照耀着大地,積雪大半已消融,解凍的路面布滿泥濘,經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蔥,馬聲洪亮,催促主人上路。

雲霧缭繞的九華山路旁,寺宇時隐時現,青弋江村邊,春風楊柳,輕拂橋面。

你的志向像鴻雁一樣鮮明,躊躇滿志,而我的心情卻像懸挂在空中的旗幟般空虛。

我們原來是一起從京城到宣州任職的,此時卻不能一同回去了,在這風光明媚的春日裡,我隻身回到京城以後,将會感到非常寂寞的。

詩的前半部分環境描寫與後半部分詩人惆怅心情構成強烈對比:江南的早春,空氣是那樣清新,陽光是那樣明亮,芳草是那樣鮮美,人(裴坦)是那樣倜傥風流,熱情自信,周圍一切都包孕着生機,充滿了希望;而自己并沒有是以感到高興,反而受到刺激,更加加深了内心的痛苦。這裡是以江南美景反襯人物的滿腹愁情。

12,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

出自清代姚鼐的《山行·布谷飛飛勸早耕》

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

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

布谷飛來飛去的勸說人們早些耕種,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撲打着翅膀。

在層層石樹之間的路上行走,聽得山裡田園放水的聲音。

開頭兩句用形象而整饬的對仗句式刻畫兩種鳥兒的活動,為寫春耕營造一種正當其時的氛圍。第三句寫扣題發揮,從仰望的角度寫山路之陡峭曲曲。最後一句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寫的是山鄉農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

13,一簾紅雨桃花謝,十裡清陰柳影斜。

出自元代胡祗遹的《陽春曲·春景》

幾枝紅雪牆頭杏,數點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幾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莺啼。

一簾紅雨桃花謝,十裡清陰柳影斜。洛陽花酒一時别。春去也,閑煞舊蜂蝶。

幾枝初開的杏花紅雪般堆在土狀,點點青山如畫屏一樣隐現在屋上。一個春季,能有幾天這樣明媚、晴朗?陽春三月的景緻令人陶醉,隻适合醉眼朦胧地而不适合清醒地去欣賞。

  花雖殘了,蜂兒卻把它釀成了蜜,雨雖來了,燕子卻借它調好了築窩的泥。綠蔭窗下,濃睡的我醒來已經很晚了。是誰把我叫起?是那窗外早晨鳴叫的黃莺。

  像一簾紅雨飄下,那是凋謝了的桃花,十裡長的柳蔭,樹影兒歪斜。一時間來洛陽賞花飲酒的人紛紛都告别了。春天歸去了,閑壞了舊日裡忙于采花的蜂蝶。

第一首可名之為“春晴”,第二首可名之為“春睡”。第三首可名之曰“春歸”。這組曲子将春意寫得十分濃麗,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并在細小的物像中顯出大自然複蘇後的生機。

14,林下春晴風漸和,高崖殘雪已無多。

出自明代王守仁的《春晴》

林下春晴風漸和,高崖殘雪已無多。

遊絲冉冉花枝靜,青壁迢迢白鳥過。

忽向山中懷舊侶,幾從洞口夢煙蘿。

客衣塵土終須換,好與湖邊長芰荷。

林下春光明媚風兒漸漸平和,高山上的殘雪已經不多。

垂吊在空中的蛛絲冉冉飄動花枝靜谧,遠遠的看見白鳥從石闆路上面飛過。

忽而在山中懷念起舊時的朋友,多少回夢到洞口霧氣缭繞的藤蘿。

衣服沾滿塵土最終要換下呵,好到湖邊采荷花與菱角。

這是一首描寫景物的詩,詩中記叙了初春風和日麗的景色,詩人抓住和風、殘雪、冉冉飄動的蛛絲、靜谧的花枝、遠處飛過的鳥兒等景物極力烘托出初春的溫馨,但詩人的本意并不在于賞春,而是通過對春日風光的詠贊,排遣被貶谪後的抑郁情懷。

15,雨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出自宋代仲殊的《柳梢青·吳中》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袅煙斜。雨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門外秋千,牆頭紅粉,深院誰家?

江岸草青沙平,吳王故都的池苑内,柳絲袅娜,斜煙飄逝。雨後寒氣已輕,風中花香清幽,春分時節,梨花如雪。

行人乘船漂泊天涯,酒醉醒來,隻見殘陽西沉,烏鴉亂飛。一戶人家的門外立着秋千,牆頭閃過紅粉佳人的身影,這是誰家的深院?

第一句,寫出江南早春的特色和給人的感受;第二句,則抓住了吳中地區春暖花開、香氣飄溢的典型場景;第三句緊承前兩句而來,描畫出雨過風軟之際梨花怒放的迷人景象。下一句不僅寫出了風順舟輕,水流極快,而且詞人陶醉于大好春色的輕快心境也正寓含其中。“門外秋千,牆頭紅粉,深院誰家?”詞人正為春殘日暮而心神迷離之際,突然發現了人間還有比自然景色更加動人的春景,使得詞人更加神往而深深陶醉了。

16,不枉東風吹客淚。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出自宋代歐陽修的《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

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綠暗紅嫣渾可事。綠楊庭院,暖風簾幕,有個人憔悴。

買花載酒長安市,又争似、家山見桃李。不枉東風吹客淚。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細細算來,一年春光已過了三分之二。綠蔭濃濃,紅花重重,依然是往年的情景。庭院中,楊柳依依,簾幕裡吹拂着暖風。有個人正在憂心忡忡,滿面憔悴。

就算在長安市裡買花載酒,富貴滿足,又怎比得上在故鄉家中,看見桃李花開,綠葉粉紅一團團的喜悅心情?不怨春風吹得異鄉人落淚,都因想家的情太深。相思難以表達,夢也無痕迹,隻有歸來那天才會真的如願。

這是一首以傷春、懷人、思歸為内容的詞作。前半片問傷春日之遲暮,春光不能留駐,詞中以“綠暗紅嫣”暗示春已到頭,轉眼就将是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流露出了幾分傷感。上片側重寫春愁,下片側重寫鄉思。思鄉不已,夢鄉不遇,最後決定唯有歸去才是。反映了作者厭倦宦遊,欲歸鄉的心情。

17,林花著雨胭脂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對雨》

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靜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龍武新軍深駐辇,芙蓉别殿謾焚香。

何時诏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

春天的雲彩倦卧在芙蓉苑的牆上,蒼茫暮色下江亭矗立,春景寂靜。

林中的花朵附着雨珠顔色更濃,水荇揮舞着翠帶,牽引着陣陣微風。

龍武禁軍簇擁龍辇盛大出行的景象不再如今已是龍辇深藏,殿門深鎖,無人焚香。

什麼時候皇帝才能下诏重制金錢會的盛況?即便短暫,也讓我重拾沉醉于錦瑟麗音的好時光。

前兩聯寫曲江春雨圖,緊扣标題中的“雨”字;後兩聯寫“對雨”之思,觸景生情,但這情又非直白宣洩,而融于翩翩遐想,更見含蓄深婉。委婉表達在憶舊與憧憬中隐約可見的忠君憂國之心和對國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

18,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出自宋代鄭文寶的《柳枝詞》

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将離恨過江南。

高高的畫船系在春水邊,行人與友人依依不舍,直到半醉才離去。

不管煙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風吹,帶着行人遠去,滿載着離恨去到那遙遠的江南。

該詩寫離恨,用了反襯手法寄寓了作者離别時的不舍。

19,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

出自唐代崔塗的《春夕》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胡蝶夢中家萬裡,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争。

溪水流走,花兒凋零,這是多麼無情啊。正是這無情的時節,我送着最後一縷春風吹過了楚城。

往事如夢,離家萬裡,醒來時正值夜裡三更時分,樹枝上杜鵑在凄厲地啼叫。

家鄉的來信長年斷絕,春天萬物萌生,鏡中的我卻已是滿頭白發了。

我現在是因為自己抱負未展而不願歸去,我要歸去時自然就歸去了,五湖的風景又有誰來與我争搶呢?

詩的前四句通過對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繪,緣情寫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間互相映襯、烘托,構成一片凄涼愁慘的氣氛。詩中沒有直接點出思鄉,而是一片思鄉之情蕩漾紙上。後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動人。尾聯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饒有情味。

20.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饷開;

出自宋代範成大的《春日田園雜興》

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未成。坐睡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饷開;舍後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牆來。

高田二麥接山青,傍水低田綠未耕;桃奇滿村春似錦,踏歌椎鼓過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攜向田頭祭社來。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

騎吹東來裡巷喧,行春車馬鬧如煙。系牛莫系門前路,移系門西系碡邊。

寒食花枝插滿頭,蒨裙青袂幾扁舟。一年一度遊山寺,不上靈岩即虎丘。

郭裡人家拜掃回,新開醪酒薦青梅。日長路好城門近,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尋春有好懷,雨餘蹄道水如杯。随人黃犬攙前去,走到溪邊忽自回。

種園得果廑賞勞,不奈兒童鳥雀搔。已插棘針樊筍徑,更鋪漁綱蓋櫻桃。

吉日初開種稻包,南山雷動雨連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漲看看拍小橋。

桑下春蔬綠滿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頭洗擇店頭賣,日暮裹鹽沽酒歸。

《春日田園雜興》是南宋詩人範成大創作的大型組詩《四時田園雜興》的第一部分,共包括十二首絕句。組詩描寫了農村春季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

21,桃李務青春,誰能贳白日。

出自唐代李白的《長歌行》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

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醜葉,涸水吐清泉。

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務青春,誰能贳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

金石猶銷铄,風霜無久質。

畏落日月後,強歡歌與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桃李花盛開的時候,花朵缤紛也隻是照耀當年。

春風吹向大地,萬物複蘇,草木都意欲彰顯自己最美的一面。

枯枝都長出可愛的新葉,涸流中吐出清泉。

天地萬物都跟随大自然的運轉,太陽公羲和沒有停鞭休息的時候。

如果不早早建功立業,又怎能在那史冊上留下名字呢?

桃李最美好的時光是在春天,但誰又能賒欠時光?

富貴與神仙,兩者是不能同時得到的,再蹉跎下去二者都會擦肩而過。

金石之堅尚會銷蝕殆盡,風霜日月之下,沒有長存不逝的東西。

我害怕落在時間之後,是以隻能歡歌縱酒,強以為歡。

秋霜殘酷,蕭殺萬物,對人也無所惜,突然降臨,蒲樹與柳樹的葉子就凋落了。

這是作者借樂府古題而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表達的是作者期望盡早建功立業、功垂千古、名留史冊的強烈用世之心。此詩共二十句,分為兩個部分,以十句作為一個部分,前後思想貫通,展示作者理性與悟性互相作用的心象。全詩熔叙事、抒情、議論手法于一爐,詩情跳蕩,變化莫測,意脈妙結,自然渾成。

22,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珰緘劄何由達,萬裡雲羅一雁飛。

新春時節,我身披白衫怅然地卧在床上;幽會的白門冷落了,令我萬分感傷。

隔着蒙蒙細雨凝視紅樓更覺凄涼,隻好頂着珠簾般的細雨,在依稀閃爍的燈光中黯然歸來。

凄楚的暮春,遙遠的路途,哪裡可以寄托我的悲凄傷感?隻有在殘宵夢中才能與你相見。

耳環情書已備好,怎麼才能送達?隻有寄希望于萬裡長空中,那一隻剛剛飛來的鴻雁。

《春雨》抒寫了詩人與情人相見時的歡樂,離别後的懷思和失戀中強烈的痛苦。此詩開頭先點明時令,再寫舊地重尋之凄怆,繼而寫隔雨望樓,尋訪落空之迷茫,終而隻有相思相夢,緘劄寄情。一步緊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絲不絕如縷。

23,春雨樓頭尺八箫,何時歸看浙江潮?

出自近現代蘇曼殊的《本事詩十首·選二》

烏舍淩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春雨樓頭尺八箫,何時歸看浙江潮?

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這兩首《本事詩》充分表現出了蘇曼殊的浪漫才情和内心沖突。上述二詩,極其典型地展現出了蘇曼殊的浪漫“情僧”和雲遊“詩僧”的形象。

24,絲絲楊柳絲絲雨。春在溟濛處。

出自宋代蔣捷的《虞美人·梳樓》

絲絲楊柳絲絲雨。春在溟濛處。樓兒忒小不藏愁。幾度和雲飛去、覓歸舟。

天憐客子鄉關遠。借與花消遣。海棠紅近綠闌幹。才卷朱簾卻又、晚風寒。

垂下一絲絲楊柳,飄下一絲絲細雨。春天就在迷迷潆漾之處。我覺得梳妝樓太小了,藏不下我的許多憂愁。閑愁好幾回同雲飛去尋覓一隻送我回鄉的輕舟。

上天憐我客中遊子故鄉遙遠,借一株海棠花給我消遣。海棠花淋雨後更紅豔,好像有意靠近綠欄杆。可我剛剛卷起紅簾子,偏偏又碰上晚來風寒。

這是一首描寫羁旅他鄉凄迷心境的詞。起筆點染景物,寫詞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歸。詞中匠心獨運,寫“愁”多,用“樓”小作襯托。寫哀愁,用海棠反襯。

25,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出自唐代王涯的《遊春曲二首·其一》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在栽有萬棵杏樹的江邊園林,一夜春風催花開。

整個園子裡顔色深淺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出遊時惬意的心情。在栽有萬棵杏樹的江邊園林,一夜春風催花開,萬樹顔色深淺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杏花浸染着江水,江水浸潤着杏花,江邊杏花林,水中杏花影,互相映襯,相得益彰,春意倍加濃郁!

26,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钗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和風暖雨,湖面冰層已慢慢融化。柳葉發新芽,梅花綻放,已經感覺到春天将近了。這樣的時刻又能和誰把酒論詩呢?獨坐相思,淚融殘粉,就連頭上所戴的些許首飾,也覺得無比沉重了。

初試金絲縫成的夾衫,慵懶的斜靠在枕頭上,隻怕把那頭钗壓壞也難以顧及。愁思太濃,又怎能做得好夢?直至夜闌人靜之時,仍剪弄燈花,以排遣愁懷。

此詞上片描繪室外風和日暖的春景,渲染一種令人陶醉的環境氣氛,抒發懷春之情思;下片意脈承前而來,着重刻畫詞人具體的閨中寂寞生活。全詞從白天寫到夜晚,分層次、多側面地刻畫出一位熱愛生活、向往幸福、刻骨銘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婦形象。

27,千紅萬紫安排著,隻待新雷第一聲。

出自清代張維屏的《新雷》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隻待新雷第一聲。

大自然雖然默默無言但卻有情,每當寒冬将盡便促使春意萌生。

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萬紫千紅,隻等春雷一響,百花就将競相開放。

詩中通過對大自然的贊頌和對美好春天與充滿生命力的新雷的呼喚,表達了詩人對春天即将到來的喜悅之情,抒發了詩人期盼新社會和新生活的迫切願望。從詩中可看出,處在曆史大轉變前夕的詩人,已經朦胧地意識到了除舊迎新的時代要求。

28,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出自唐代劉長卿的《餞别王十一南遊》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望着你的小船駛向茫茫雲水,頻頻揮手惜别淚水沾濕佩巾。

你像一隻飛鳥不知歸宿何處,留下這一片青山空對着行人。

江水浩浩一葉孤帆遠遠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賞着五湖之美。

誰能見我伫立汀洲上懷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滿無限愁情。

這是首送别詩,寫與友人離别時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煙水迷蒙的遠方駛去,但詩人還在向他灑淚揮手送别。漸漸地,看不見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鳥在飛着,不知它們要飛往何處;遠處隻有青山默默地對着詩人。朋友乘坐的船兒沿長江向遠處去了,詩人在斜陽裡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遊五湖的情景。就這樣離别了,不知有誰知道詩人對朋友的悠悠相思。詩人借助眼前景物,通過遙望和凝思,來表達離愁别恨。

29,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定風波·暮春漫興》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鐘。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簾栊。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少年之時,春天遊玩的興緻比那美酒還濃烈,插花、騎馬疾馳,醉倒于美酒中。年老之時一到春天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而今隻能在自己的小房子裡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春風把将謝的花全都卷走後還是沒有停息。可是我不恨它,因為花兒開放需要春風的吹拂。想問一下,有誰能看見春天離去呢?是那飛來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陽中與春相遇。

上片以少年春意狂态,襯托老來春意索然。下片風卷殘花,當悲,但以“休恨”開解;“花開元自要春風”,一反一正,寓意頗深,耐人尋味。春歸無迹,但飛燕卻于來時夕陽中相見,則于迷惘惆怅間,掠過一縷欣慰情思。

30,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莺亂飛。

出自南北朝丘遲的《與陳伯之書》

  遲頓首陳将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将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鹄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毂,擁旄萬裡,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镝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審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側于萬物。将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将軍無昔人之罪,而勳重於當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複,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台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轺建節,奉疆埸之任,并刑馬作誓,傳之子孫。将軍獨靦顔借命,驅馳氈裘之長,甯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北虜僭盜中原,多曆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況僞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方當系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将軍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莺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于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怆悢!

  是以廉公之思趙将,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西獻,楛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北韓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揔茲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懷,君其詳之。丘遲頓首。

《與陳伯之書》是南朝梁文學家丘遲所寫的一篇書信。丘遲通過《與陳伯之書》描寫勸降陳伯之的利與弊,表達了丘遲的愛祖國,愛民族的思想感情,促使陳伯之作出慎重抉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