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叔本華到底說了什麼?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華的哲學思想

作者:藝術家們的心靈與世界

#以書之名#叔本華到底說了什麼?以下是關于叔本華哲學思想的簡單介紹。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主要是以意志作為世界的本質認識我們所熟知的世界,以虛無主義和悲觀主義看作為人生歸宿的哲學體系。

叔本華這個悲觀主義思想在哲學史上影響巨大;著名的哲學家勃蘭特.羅素在他的《西方哲學史》中評價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哲學是“可以作為大多數哲學家所提倡的樂觀主義的解毒劑”,叔本華的哲學思想對其後的哲學家們也産生了強有力的影響。

叔本華到底說了什麼?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華的哲學思想

在表象世界中,人作為意志的外在展現沒有任何自由。在表象世界中,人不停地滿足其生存和生殖欲望。不管人的欲望是否被滿足,其結果都帶來痛苦一方面,短暫的滿足雖然會帶來稍許的幸福,但滿足欲望之後,很快就會感到無聊,而無聊即是另一種痛苦的開始;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滿足,而滿足不了的那些欲望又會帶來痛苦。由于能夠被滿足的欲望在所有欲望中所占比例實在太小,是以整個人生是痛苦的。

人生是痛苦的,叔本華從意志的肯定和否定兩方面讨論了如何能夠解脫痛苦的問題。從肯定意志的角度看,肯定意志就是,人生盡管有痛苦,但痛苦過程之中也有些許的、短暫的欲望滿足和片刻的幸福,這種片刻幸福也豐富了整個人生的意義,使人了解和承受人生的痛苦,這是大多數人所可能擁有的幸福。人生是痛苦的,但其中的幸福對大多數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從否定意志的角度看,否定意志而獲得幸福的方法就是,認識有清靜劑的作用,在認識的條件下,意志會自動退出意識的主導地位,人作為表象界最進階的意志展現者就會厭惡意志,主動地、自願地壓制意志,抑制欲望,形成禁欲,否定生命意志和生殖意志,進而解脫痛苦對于這個認識了自身本質的人來說表象和意志就意味着歸于無了。這種禁欲者雖然肉身尚存,但是其意志已經死去。用叔本華的話說,這是一種“微弱的生存。這種否定方式如果推廣開來,就是人類的消失和世界的寂滅,即解脫了痛苦,也無所謂幸福。

叔本華到底說了什麼?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華的哲學思想

叔本華揭示痛苦,但是不會止步于痛苦。他的哲學在整體意義上來看是沒有幸福可言的,但從個體意義上來看,是有幸福可依的這種幸福雖然短暫,但是卻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在叔本華那裡絕對的幸福是沒有的,但是相對的幸福我們卻是可以達到,我們也隻能享受到相對的幸福。

叔本華繼承來自于康德的“物自體”并把它深入地了解成“意志”,作為痛苦根源的“意志”在叔本華哲學裡定義為一個極度空虛的需求者,他支配着我們不斷的去滿足它,作為主體的我們不是在滿足意志,就是在滿足意志的路上;痛苦就這樣反複地降臨在我們頭上。我們不得不在意志的支配下生存着,無法反抗;就像提線木偶一樣,而意志就是那個表演者。

叔本華到底說了什麼?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華的哲學思想

意志主要分為生存意志和生殖意志(是延長生命意義上的生存意志),生存意志在本能下産生欲望,這種欲望是不确定的。當欲望得不到滿足,意志在表象界會讓主體表現為痛苦;當欲望得到暫時的滿足,意志會表現為快樂或者愉快。但是這種感覺很快會被新的欲望所代替,被新的痛苦所代替。意志就這樣左右作為主體的我們,讓我們得不到片刻的安甯。

意志,它騷動不安,不斷欲求着什麼,它是需求,是渴望,是貪婪,是強迫,是痛苦意志的世界不是别的,隻能是痛苦的世界。隻要承認意志是世界的本質,由于意志的确定性的渴望和需求,是以意志的世界就隻有痛苦。無論作為主體的我們如何做都改變不了意志給我們帶來的痛苦。正如叔本華所說的“消除痛苦的不斷努力除了改變痛苦的形态外,再也做不出什麼了”。

叔本華到底說了什麼?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華的哲學思想

叔本華揭示了人世間的痛苦,并把它血淋淋地展示在我們面前,無情地披露了我們看似快樂的本質最終還是痛苦。在他的悲觀主義哲學下,在人們看起來好像隻有絕食而死才是解脫。

我們活在世界上是否也有幸福可言?叔本華本人解脫痛苦達到幸福的方法主要從暫時的解脫(比如宗教、藝術審美)和永久的解脫(絕食自殺),還有就是處于這兩者之間的解脫方法(禁欲來壓制意志的滿足以消除欲望)。

叔本華是以活生生的現實生活的荒謬性、虛幻性、混沌性和不穩定性颠覆啟蒙的基本理性原則來關注生命和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