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人的煩心事:兒子讓搬去新房住,别人都誇孝順,她卻知道裡面的彎彎繞

文|秘籍君

一位老人有了煩心事,煩心的是什麼呢,是兒子打電話過來了,說新房已經裝修完畢,也通風大半年,爸媽可以跟着搬過來住進去了。

按理說這是好事。畢竟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跟老人一起住,尤其是剛結婚的小年輕們。他們一來是想有自己的兩人世界,二來也是不想那麼早就為婆媳相處的事情傷腦。

是以,通常情況下,即便是父母給湊的錢買的婚房,通常也隻是小兩口自己住。

老家人都誇她兒子孝順。這年頭結了婚還想着爸媽的小夥子可不多見,而且老兩口也能跟着兒子進城去享福,多好!

但她不願意。實在是因為,她很清楚這裡面的彎彎繞。

因為如今很多老人都面臨這樣的現狀:兒子兒媳邀請父母來家裡住,說是陪伴老人,全家人享阖家歡樂。實際上,對不少父母來說,自己隻是在被“啃”罷了,關鍵是子女們還不感恩。

老人的煩心事:兒子讓搬去新房住,别人都誇孝順,她卻知道裡面的彎彎繞

“陪伴式養老”讓父母煩惱:不懂感恩的子女讓自己身累心累

這位老人為啥心煩呢?就是因為她知道,兒子喊她去新家住,實際是因為兒媳馬上就要生了。結合周圍老人的經曆,她知道,自己作為未來孩子的奶奶,就要開始看娃——帶娃的流水線生活了。

她心煩的是,從兒子以前的表現看,他并不是有多心疼自己媽,自己和兒媳又沒相處過,不知道她是什麼樣的為人,自己未來這幾年的帶娃生活不知道過得順不順。

其實身邊很多老人都是這樣。兒子或者女兒生娃了,請父母過去幫忙帶。父母顧及子女工作的辛勞,覺得幫忙帶娃也是應該的。可問題是,很多子女是以就把父母的這份付出視為理所當然了。

老人的煩心事:兒子讓搬去新房住,别人都誇孝順,她卻知道裡面的彎彎繞

不少父母不僅要忙着照顧娃的一日三餐,上學接送,還要料理家務,一整天沒有空閑時間。這樣也就算了,因為生活習慣、飲食愛好或者孩子教育上的事,子女也沒少和父母有摩擦,有時候甚至直接大聲吼父母。這讓很多付出了勞力心力的父母十分受不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位同僚就曾憤憤地跟我說,她公公的習慣有多不好,吃完飯總愛打嗝放屁,聲音特大,一點也不講究。為此她和他吵了好幾回了,他就不能控制一下嗎?我當時聽的一臉懵:這事,老人家可能根本控制不了啊。

我明白文章開頭老人的煩心所在。她是害怕自己付出了還不落好。

如今老齡化情況加重,我們提倡“居家養老”,父母盡量和子女住在一起。但對一些家庭來說,父母退休後的十年時間裡,是子女的得力助手,幫着料理家庭和照顧孩子等。

老人的煩心事:兒子讓搬去新房住,别人都誇孝順,她卻知道裡面的彎彎繞

但等父母年齡大了,七八十歲顫顫巍巍時,可能就會因為各種主觀或者客觀的原因,要主動或者被動地離開城市回到老家。

這些原因包括:孩子大了要分房睡、家裡房間不夠;在城市就醫需要跨區轉醫保不友善等。但你能說,這裡面不包含一些“人走茶涼”的意味嗎?

文章開頭的老人其實是我姑。她把煩心事說給我媽時,我媽心直口快地說了句“你五六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兒子口上說要孝順你,實際誰用誰還不知道嗎?要是你二十年後兒子還能主動把你請到身邊,那才是真孝順!”

我深以為然。

進階育嬰師,心理咨詢師。懂養育懂心理,也關注寶媽自我成長和家庭經營,力當媽媽們的貼心人。

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