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方城縣博望鎮:适逢盛世感黨恩 八旬藝人又“出征”

作者:鳳凰南陽
方城縣博望鎮:适逢盛世感黨恩 八旬藝人又“出征”

“俺雖然腔(調)頂不上去了,但頭腦清醒記性好,能吃能喝心勁足,這都是托共産黨的福,想當年俺為周總理唱過戲,今天俺還要再唱幾句新戲詞,為老少爺兒們助興啊”!4月15日,春光明媚,曾經到北京為共和國成立三周年獻藝,并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的方城縣博望鎮三弦書藝人潘桂榮又有闆有眼兒地唱了起來……。

方城縣博望鎮:适逢盛世感黨恩 八旬藝人又“出征”

今年86歲的潘桂榮家住博望鎮博望村,是新中國南陽地區第一代青年民間藝人之一,以她唱腔圓潤、吐字清淅,邊唱邊舞的獨特演唱風格,用流行于南陽地區的三弦書唱迷了無數觀衆,唱出了時代主旋律。

方城縣博望鎮:适逢盛世感黨恩 八旬藝人又“出征”

1951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周年前夕,河南省文化廳為了向共和國獻禮,在全省挑選出類拔萃的民間藝人赴北京參加文藝彙演,潘桂榮以年輕貌美、形神兼備、唱腔優美的演藝實力被省文化廳上司選中。馬上就要登上國家級的大舞台為中央上司獻藝,潘桂榮抱定了隻許成功、不能失敗的思想,徹夜背台詞、練手勢,力争用最優秀的南陽三弦書獻給共和國的上司們。潘桂榮說:“我暗暗提醒自己,這是為中央上司唱戲,必須要沉着、要冷靜,決不能辜負上司的厚望,一定要把南陽的三弦書唱響北京城”。面對記者,她越說越帶勁:“随着熟悉的三弦響起,我很快入了戲,台下的一陣陣掌聲更堅定了我唱好戲的決心,就這樣,我代表咱南陽人唱的這出《姊妹比婆家》深深打動了觀衆的心,短短一出戲得到了三次鼓掌,演出結束後,還受到周總理等國家上司人的親切接見。每當想起這事我就來勁,這一輩子都忘不了啊”!

如今,年逾古稀的潘桂榮“一提這事就來勁”是因為她的三弦書唱響了中南海,以南陽獨有的三弦演藝形式打動了無數觀衆的心。

從北京回鄉後不久,潘桂榮與酷愛三弦彈奏的趙福申傾情相愛,結成了志趣相投的百年之好。在此後的幾十年裡,潘桂榮的演藝從未停歇。由于三弦書隻需三個人參演,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一人打闆,也不需搭台,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就能開戲,因而頗受群衆歡迎。在城鄉群衆業餘文化生活極度匮乏的解放初期至七八十年代,三弦書與鼓兒詞、大調曲等頗具地方 特色的曲藝表演形式,深受群衆喜愛。加上潘桂榮唱戲唱響了中南海,一時間名聲大震。她們每到一地演出,十裡八村的村民都會歡呼雀躍地口口相傳:“潘桂榮來了,快去看戲啊”!

改革開放以後,随着農村經濟的高速發展,群衆的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但是,潘桂榮最拿手的《武松打店》、《姊妹比婆家》、《賣丫鬟》、《劉海砍樵》、《花打朝》等三弦書劇目至今仍閱聽人多中老年觀衆的喜愛。

眼見得自己一天天變老,潘桂榮雖說健康狀況不錯,但她感到畢竟年齡不饒人,總想着把這門獨特的地方劇種傳承下去,“不能讓我的手藝失傳”是這位酷愛三弦書的民間藝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為了傳承藝術,從20多年前開始,潘桂榮先是把做生意的兒子、媳婦引上了唱戲的道路,兒子趙東寶與媳婦潘海琴自己學會之後,又教孫媳婦尚雲傑學唱,成了祖孫三輩的三弦書世家。每當重大節日或十裡八村的農家有了喜慶事,都會請她們前去助興;同時,在演唱傳統劇目的基礎上,博望鎮還組織擅長文藝創作的老教師、老幹部成了文藝創作團隊,先後編寫《古鎮展新姿》、《小倆口學藝》、《人大代表傳技術》、《邪教害死人》等小節目十多個,精心組織排練,以三弦書演唱形式讴歌黨的好政策,宣傳新農村的新人新事新風尚。其中,以歌頌黨的扶貧政策 為主題的《小倆口學藝》等小劇目由潘桂榮師徒巡回演出後,起到十分積極的宣傳作用。同時,在國家重大政治活動或有關部門舉辦重大演出活動時,市、縣、鎮有關部門也會邀請潘桂榮師徒參演,并多次捧回大獎。

“今天,是鎮裡為了編排《梨花深處是故鄉》新歌曲,宣傳博望的黃金梨,助力鄉村振興,我跟老娘一說,她又來了精神,找出珍藏的服裝和八角鼓又唱了起來……”潘桂榮的兒子趙東寶說:“她就是人老心不老,别看八十多歲了,唱到興 頭還能一蹦老高,又扭又唱哩……”。(圖文:沈俊偉 李善喜 董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