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哄孩子戴口罩,他創作了一個童話故事

為了哄孩子戴口罩,他創作了一個童話故事

保林叔叔講故事

|喜馬主播

《山海經·妖精學校》|代表作品

北京|生活城市

百變、童趣|作品特點

01:從電台主持轉型兒童故事主播

2003年,周保林便進入北京人民廣播電視台工作,先後在十餘檔廣播欄目中擔當制作人、編輯,并創作多部影視劇作品。

2015年,周保林的職業生涯迎來拐點。

此時的喜馬拉雅正處于發力階段,與有聲内容打交道多年的周保林成了喜馬拉雅早期主播。

“在給自己的孩子講故事的過程中,我很享受,因為自己本身就在播音行業工作,也産生了把故事講給更多小朋友聽的想法,但是具體要講什麼内容,發展到什麼方向那時候還沒有清晰的規劃。”

為了哄孩子戴口罩,他創作了一個童話故事

經過與喜馬拉雅團隊溝通,周保林的兒童故事處女作《十二睡前故事》(現更名《每天25分鐘|保林叔叔講故事》)在喜馬拉雅正式播出,他也以“保林叔叔講故事”的稱号叩開了兒童教育的大門。

2016年,周保林正式擔任北京電台品牌欄目《毛毛狗的故事口袋》主持人,同時創辦品牌欄目《保林叔叔講故事》。目前《保林叔叔講故事》已經在全國100多家廣播電台聯播,覆寫全國26省約2.56億人群,廣播到達率74%。

周保林說,轉到兒童故事方向之後我更開心了,和孩子們接觸讓我覺得很放松。但是在兒童故事領域發展帶來的不隻有心情上的愉悅,也有不斷自我充電的緊迫感。

為了哄孩子戴口罩,他創作了一個童話故事

不同于普通的兒童故事電台主播,隻是念已經寫好的故事。周保林還擔任着創作者和教育家的角色。用故事引導孩子做出正确的選擇、樹立正确的觀念一直都是他努力的方向。

“喜歡聽故事是人的天性。把教育内容用故事包裝起來,做成‘糖衣炮彈’,躲過大腦‘過濾器’,讓知識偷偷‘溜進’孩子的大腦。這就是‘故事教育’,遵從孩子的天性,用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周保林比喻說。

在北京霧霾最嚴重的時候,周保林發現自己的兒子不喜歡戴口罩,便以“桑迪”為原型創作出《小口罩桑迪的故事》。“我把最初的故事原型講給兒子,然後拿給兒子一個新口罩,說它就是‘桑迪’。兒子特别興奮,恨不得晚上摟着‘桑迪’睡覺,第二天自己就高高興興地戴着‘桑迪’上幼稚園去了。”

除了周保林的兒子,聽到這個故事的很多小朋友也乖乖地戴上了口罩,家長們紛紛在背景留言表達對周老師的感謝。

保林叔叔的故事教育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形成了好的習慣,為家長和老師帶來了更多反思、提升的空間。

02:聲音能承載更多功能

在視覺資訊充滿螢幕的時代,聲音像開在裂縫中的花,成為安撫人們浮躁内心的精神出口。

“聲音産生的能量是視覺産品不能代替的。卡通片傳遞出來的人物形象就是小朋友們看到的那樣,但是如果我說現在有一座宮殿在你面前,每個人想象出來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堅持在音頻傳播領域深耕的原因。”

為了讓孩子們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在很多故事中,他會把一些人物形象或者畫面講出一個大概的輪廓,輪廓内的細節則由小朋友們填充。

為了哄孩子戴口罩,他創作了一個童話故事

聲音打開的是一個宇宙,很多人會在這裡相聚,赴一場奇妙的約會。

周保林講兒童故事,但是評論區經常會出現其他年齡層的朋友,有的是小朋友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甚至還有一些上班族。

“我的節目吸引來很多不同類型的人。雖然說是用故事教育兒童,但是有些成年人也渴望自己教育缺失的部分在某一個時間段被填充,我的故事涉及到知識教育、審美藝術、三觀培養等多個方面,在某種層面上來說,我的故事可能适用于大多數人。”

隻用聲音,甚至可以完成跨越時空距離的互動。

為了哄孩子戴口罩,他創作了一個童話故事

在節目中預設伏筆是周保林深受喜愛的一大原因。他經常會把故事做一個小小的反轉,很多小朋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會猜想故事的結局,但是他經常把小朋友可能想到的結果排除在外,創作出有偏差的結果。

“直播的時候,經常會有小朋友問我各種故事的結局是怎麼設定的。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讓小朋友在聽的過程中保持思考、提高參與度的方式。”

為了讓小朋友們切實感受到聲音帶來的魅力,周保林甚至邀請部分小聽衆參與到節目的制作中來,通過自己的親身指導讓他們了解不同聲音是如何發出來的,平時喜歡聽的節目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喜馬拉雅的圈子是周保林和孩子們互動的常用工具。通過留言、評論,他可以了解到小朋友們喜歡的方向,調整自己的節目内容。

“《保林叔叔講故事》和一般傳統電台節目不同的一點就在于我們的制作方法類似于影視劇制作,同步更新專輯的時候,我都要求我的團隊不要提前制作特别多,要看到孩子對每個人物、劇情的回報。回報時間大概在一周左右,在下一周的時候故事的劇情也做了重新調整。這樣可以保持内容的新鮮感。”

03:以喜馬拉雅為主戰場

喜馬拉雅是周保林創作的主戰場。

“我很感謝喜馬拉雅,喜馬拉雅幾年如一日的支援讓我覺得踏實、親切。每一次喜馬拉雅團隊的老師們和我們交流,都會在内容規劃、未來發展、技術支援上提供很多實際的幫助。尤其是在兒童内容逐漸精益求精的前提下,喜馬拉雅仍然能給予我們這樣的追求更精品内容的團隊更大的支援,真的太棒了!”

持續地被平台關注、扶持,做出滿意的成果,讓周保林和他的團隊幹勁十足。他不想把讓節目變成一個個割裂的單品,而是要形成體系,與普通的制作者差別開來。

為了哄孩子戴口罩,他創作了一個童話故事

去年,周保林和團隊确定了未來節目發展的架構——左手科學、右手神話。

在科學上,他們創作了《蛟龍少年科考隊》故事,并創立賬号同步登陸喜馬拉雅。以中國前沿的科學技術成果為背景,内容涵蓋大陸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航天航空、深海探測、高速鐵路、跨海大橋等科技領域,故事驚險、懸念疊生,培養孩子科學思維及豐富想象力,内容全部經國内著名科學家團隊審訂。

《蛟龍少年科考隊》

在神話上,周保林團隊以《山海經》為藍本,參考衆多曆史學家搜集的史料,架構了封神榜和西遊記兩條大主線,把中國傳統的神話内容做了一個大梳理,讓它成為中國神話宇宙的一個完整體系。

精品的内容需要和商業化互相扶持。

周保林對自己在喜馬拉雅上的商業化成效頗為滿意,“2017年,我給小朋友們講的《西遊記》上線喜馬拉雅,收聽人數最多一天有八百多萬,最少也有三四百萬。從那時開始,我的節目收益就可以完全支撐我們九個人的團隊進行内容創作了。也有不少的母嬰品牌通過喜馬拉雅找到我們,喜馬拉雅幫我們過濾掉很多品牌,省掉了我們篩選的精力,這是非常棒的選擇。”

關于未來,周保林充滿信心,希望通過喜馬拉雅和更多不同領域的專家達成合作,在兒童教育方面創造出更多精品的内容,把平台優勢和内容優勢打通,在這個平台上發出自己最耀眼的光。

主播問答

問:都舉辦過什麼線下活動?

周保林:故事大賽、嘉年華都舉辦過。我們的主題嘉年華還是很有影響力的,每一屆都會有很多的家庭參與進來,第三屆是和鳳凰衛視一起做的,效果特别好。希望疫情過後可以和喜馬拉雅合作,做一些更有意思的活動。

問:是怎麼走上播音主持這條道路的?

周保林:其實在初、高中的時候我很内向,想表達但又不敢表達。大二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必須要突破一下了,就參加了校藝術團,走到台前,不停地演出,發現了另一片天空。最開始入行我做的是編輯、記者,但是一直很喜歡播音這個領域,大學的時候也有過主持人、演員的經驗,就又做了電台的主持人。

問:如何打磨面向兒童的故事?

周保林:給小朋友聽的故事要和他們自身的生活有關聯,也要有新鮮感,還得展現一定的互動。是以我在創作之前經常和身邊熟悉的小朋友聊他們喜歡什麼,在網上向小聽衆們、家長們征求意見,用整體的故事方向滿足他們的喜好,用反轉的方式增強彼此之間的互動。

*文章配圖由主播提供

為了哄孩子戴口罩,他創作了一個童話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