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mart精靈#1:更奔馳還是更吉利?

smart精靈#1:更奔馳還是更吉利?

一周前,smart精靈#1正式在海外首發亮相。這台由梅賽德斯-奔馳操刀設計、吉利負責整車研發制造的純電小型SUV,預計将在年内國産上市,并銷往全球各地。雖然目前還沒有公布詳盡的價格詳情,不過沾邊國産+吉利兩大親民元素,讓不少國内消費者對于新車的低廉價格産生無限遐想。

事實上,真會如消費者所願?

在關于smart精靈#是偏奔馳還是偏吉利的站隊中,于筆者個人看來,更傾向于前者,畢竟精靈#1的外觀,就長的奔裡馳氣的,還有smart車标加持。是以,期望精靈#1能賣個實惠價的消費者,恐怕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smart精靈#1:更奔馳還是更吉利?

早在兩年多前,吉利和奔馳宣告正式成立新合資公司,助力smart品牌的純電發展,并将公司總部落戶位于大陸的甯波杭州灣新區。此舉可以了解為smart的轉型,以及吉利的向上,是奔馳和吉利雙方共同打造雙赢局面的一次嘗試。借助吉利的浩瀚SEA智能架構,将smart打造成一個更加實用、可靠的純電品牌,另一方面,借力與奔馳的深度合作,日益提升吉利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平易近人的外觀造型

從外觀上看,smart精靈#1和目前smart的在售車型有着雲泥之别,不過不得不稱贊奔馳設計團隊的功底果然老道,新車外觀呈現的進階感能夠和奔馳的豪華定位比對。采用全新的設計語言,同時為将來品牌的家族化設計風格提供了方向。

smart精靈#1:更奔馳還是更吉利?

前臉貫穿式的LED日行燈和兩側大燈結為一體,下方尺寸不大不小的中網,與兩側進氣口位置平齊,前唇還使用了顔色厚重的下護闆點綴。整體設計風格不算犀利,可是不失現代時尚感,還攜帶着小型汽車與生俱來的憨态可掬。

車身側面,精靈#1使用了黑色隐藏式門柱設計,搭配不同的車身配色,營造出了懸浮車頂的感覺。其中C柱寬厚的下壓幅度,頗有奔馳旗艦SUV GLS之範,再加上粘貼的smart車标,邁巴赫GLS的既視感瞬間出來了。其次,隐藏式的門把手和無邊框車門也增加了全新smart精靈#1的純電辨識度和運動感。車身尾部,尾燈同樣采用貫穿式設計,兩端寬中間修長的樣式與車頭燈互相呼應。同時,簡約、短促的尾部造型,強化了新車的可愛标簽。

smart精靈#1:更奔馳還是更吉利?
smart精靈#1:更奔馳還是更吉利?

從奔馳的設計思路來看,大緻可以看出擺脫了昔日smart影子的新車,仍舊以取悅女性消費群體為主。畢竟放眼當下國内的微型車市場,純電領域被五菱宏光MINI EV帶火後,其它自主品牌廠商相繼推出尺寸、價格接近的産品與之較量。這些被冠以廉價低端的車型,大多數服務于平民百姓。而在高端市場,目前可以滿足更高端使用者出行的小型純電車,似乎還是一片空白。smart作為高端燃油小型車的先驅,在純電轉型時代順理成章繼續立足高端豪華市場。

多方位提升的實用性

衆所周知,汽油時期的smart車型定位小衆,加上奔馳豪華品牌魔力的加持,即便車身嬌小玲珑,動力捉襟見肘,也能以一個不錯溢價售價,成為大多數高淨值女性使用者的日常代步工具。可閱聽人面狹小導緻的銷量基盤不大,使得smart長期處于虧損的狀态。而吉利的出現,是smart扭虧為盈個一個契機。新能源賽道是許多新勢力彎道超車的機會,smart作為傳統汽車品牌,選擇與吉利為伴,無疑是抄了新能源發展的一條捷徑。

smart精靈#1:更奔馳還是更吉利?

首先,smart精靈#1采用了更為家用主流的4門布局,剔除了雙門版本的小衆局限性。而在車身尺寸上,精靈#1的增長比較明顯,甚至已全面超越燃油的smart四門版。據悉,新車長寬高分别為4290/1910/1698mm,軸距為2750mm。作為參考,燃油smart四門版的資料為3495/1665/1554mm,軸距為2494mm。

smart精靈#1:更奔馳還是更吉利?

顯然,新車整體尺寸與MINI COUNTRYMAN接近,而得益于純電平台的優勢,軸距上還有高達183mm的明顯領先。不難想象,在家用空間需求方面,smart精靈#1将更能貼近使用者的需求,尤其是鐘愛于大空間的國内消費者。

其次,除了空間的提升,内飾質感的進步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包括整個内飾的布局、用料品味等都在往豪華和科技靠攏。從車輛形态來看,新的smart精靈#1有了和MINI針鋒相對的實力,恰巧MINI的純電程序也是選擇了和國内長城為伍,兩者的路線極為相似,孰能率先跑出?值得期待。

smart精靈#1:更奔馳還是更吉利?

最備受矚目的部分,就是由吉利主導的這套純電驅動系統,在精靈#1上的實力如何呢?新車采用後置永磁同步電機驅動,裝配66kWh三元锂電池,最大功率200kW,峰值扭矩達343N·m,零百加速僅為6.7s,而官方公布最大純電續航可達560km。

smart精靈#1:更奔馳還是更吉利?

綜合來看,精靈#1的動力性能參數不太出色,在電車動辄幾秒輕松破百的認知裡,新車調校得略為保守。不過考慮到其實6.7s的成績放在燃油車裡面也是屬于鋼炮級别,同時,還能為車輛增加更為可觀的續航資料,這樣的設定消費者也是會了解的。回歸到代步通勤的本質,560km的續航按照日常使用已經是綽綽有餘。是以,吉利對于精靈#1的動力調校,是相對均衡和協調的。

雅斯頓小結

smart精靈#1到底是更奔馳還是更吉利?其實真的沒那麼重要,奔馳也好,吉利也罷,更重要的是精靈#1能有一個更加光明的前程。從新車的産品實力以及定位來看,它的售價不會有我們預期的低,而值不值這個價格,将是smart能否轉型成功的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