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科遭歧視,團隊不足40人,這本IF50的期刊如何爆冷逆襲?

作者:AEIC學術

本期小編要給各位學者介紹的是一本非常年輕的期刊,期刊所屬學科也是一個起步較晚的學科。但是,學科的小衆和期刊的年輕絲毫沒有阻礙期刊的迅速發展,2020影響因子49.548,逼近50大關。

然而,這樣一本領域内的重量級期刊,中國的專家學者幾乎沒有立足之地。談起這門學科——精神病學,一直遭受到群眾的挑戰和質疑。

我們今天介紹的期刊就是精神病學領域的頂級期刊——World Psychiatry。

01

“發育遲緩”的精神醫學

當我們醫學已經有了較高的發展水準時,現代醫學中的重要分支精神醫學還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甚至治療方法還停留在“作法”“驅魔”。

1950年,距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過5年,社會主旋律從戰争轉向和平與發展。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第六版》将精神疾病、精神神經症和人格障礙納入人類疾病範疇,精神醫學的發展也逐漸駛入快車道。世界精神病協會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學科背景下應運而生。

相比于1858年就已經成立的英國醫學會和1847年成立的美國醫學會,創辦了World Psychiatry期刊的世界精神病協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直到1950年才成立,與各大醫學會成立的時間相比整整晚了一個世紀。

2002年,時任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傑出的精神科醫生Mario Maj教授才一手創辦了學會的官方期刊World Psychiatry。

學科遭歧視,團隊不足40人,這本IF50的期刊如何爆冷逆襲?

主編Mario Maj教授是目前唯一一任主編至今仍未卸任,将期刊從0做到現在的IF排行第23位,領域第一。

02

主編嚴審稿件,年發表量剛過百

除去主編Mario Maj教授,編委團隊也隻有8人,顧問團隊僅僅24人,這個不足40名學者的小團隊經營着精神醫學最牛的期刊。

在這個基本線上投稿時代,稿件初篩靠專業編輯團隊,主編隻會參與關鍵稿件的決策。很難想象,目前期刊的所有投稿還是需要将稿件直接發給主編Mario Maj教授進行初審。主編教授對待任何一篇稿件都格外認真。

專業的局限性加上編委對稿件挑剔,直接導緻期刊年發文量極少,最少時才50篇,多時也才剛剛過百。

雖然,近十年稿件發表數量有小幅度上漲,但比起動辄上千的其他醫學期刊,這個發文量實在不值一提。

學科遭歧視,團隊不足40人,這本IF50的期刊如何爆冷逆襲?

03

精神醫學難覓中國學者身影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和快速發展的期刊中,我們卻難覓中國科學家的身影,僅在顧問團隊中有一名中國香港教授——麥列菲菲(Felice Lieh-Mak)。

學科遭歧視,團隊不足40人,這本IF50的期刊如何爆冷逆襲?

在曆年發文中,中國學者的發文數量更是屈指可數,排在十名開外。

學科遭歧視,團隊不足40人,這本IF50的期刊如何爆冷逆襲?

U. S.New大學排名顯示,精神病/心理學(Psychiatry/Psychology)專業,全球排名前七的高校是哈佛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在這個看起來還非常小衆的醫學領域,優秀的科研成果集中産出在幾所世界排名靠前的高校中。期刊發文機構排名情況和學科全球大學排名情況基本吻合。

學科遭歧視,團隊不足40人,這本IF50的期刊如何爆冷逆襲?

相比于世界領先高校,國内精神醫學學科發展還十分滞後。2016年後,經國家政策調整,将精神醫學獨立發展,雖然有國家扶植,但是學科仍然面臨着有專業無人報考的窘境。

學科遭歧視,團隊不足40人,這本IF50的期刊如何爆冷逆襲?
學科遭歧視,團隊不足40人,這本IF50的期刊如何爆冷逆襲?

在國内,精神醫學還無法從冷門專業行列中剔除,群眾對于精神病學的偏見還是存在,學科面臨巨大人才缺口。目前來看,精神醫學在大陸大陸發展之路道阻且長、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