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最美四月天,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甯德這座濱海城市的甯靜,一時間蕉城區嚴陣以待,緊急進入臨時管控狀态,這座城市仿佛按下了“暫停鍵”。
但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未停歇,主動請纓,全體請戰到疫情防控最前沿——蕉城區七都鎮,由“藏藍”化身“大白”。“請求再上一線!”是他們共同的心聲。他們就是楊春警隊——甯德市警察局蕉城分局刑偵大隊。
全副武裝向險而行

4月9日,疫情警報在蕉城區驟然拉響,刑偵大隊迅速集結,第一時間奔赴蕉城區七都鎮封控區和各個卡點位執行封閉控制、交通管制和密接轉運等任務,全力配合七都鎮及相關部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用“藏藍戰袍”築起堅實的“防疫長城”。
“請相關民警穿戴好防疫裝備,迅速到門口集中,前往七都支援。”随着一聲令下,刑偵大隊大門外,身穿防護服的民警整裝待發,在蕉城公安分局副局長胡衛清和大隊長楊凱的帶領下,90餘名民輔警作為首撥力量開赴七都鎮開展封控隔離工作。
清查、封控、轉運、隔離……一到七都鎮,民輔警們便奮戰在封控區内,一方面,協同做好核酸檢測、排查管控、隔離轉運、物資保障等各項工作;另一方面,強化疫情宣傳,規勸群衆規範佩戴口罩、不要随意出門,規勸商鋪按要求暫停營業,減少安全風險。
挺進封控區、管控區意味着風險和挑戰。在疫情大考前,刑偵大隊服從大局,聽從指揮,以保衛人民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己任,立下“軍令狀”,身體力行地扛起抗疫的戰旗,凝聚衆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硬核力量,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
24小時線上守護
30℃的天氣,穿上防護服在烈日下防疫是什麼感受?4月12日,時值正午,七都鎮主通道口卡點氣溫最高達30度,但是卡點上的刑偵大隊民輔警仍然全副“武裝”,身着密不透風的白色防護服,始終堅守七都鎮“第一關”,杜絕人員流出、流入,為防止疫情外溢築牢防線。
雖然尚未進入夏季,但是正午的高溫,随時都“烤”驗着民輔警們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這幾天中午溫度太高了,大家如果感覺不舒服就要趕快喝藿香正氣水啊!”4月12日中午,七都鎮主通道口卡點,刑偵大隊中隊長樂廣挺提醒大家工作的時候也要注意身體。
“自4月9号以來,我們都是24小時線上,沒有完整地睡過一覺,白天天氣炎熱,穿起防護服像蒸籠一樣。但是,通過我們的努力能為蕉城人民築起一道防線,也是值得的!”樂廣挺說,按照全區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卡點的從業人員全員都穿上了防護服,手上也戴着橡膠手套,整個人捂得嚴嚴實實,透過護目鏡可以看到,他們額頭上豆粒大的汗珠一直往下掉,雙手在塑膠手套裡被汗水一直浸泡着,已經發白發脹。
一天24小時值守,困了,簡易的帳篷、三張椅子拼起來便是小憩之地;餓了,面包或者一桶泡面就是一餐;冷了,就搓搓手跺跺腳……“蕉城區的天氣早晚溫差比較大,這幾天白天溫度高的時候逼近30度,一到晚上降至10來度,還伴着陣陣冷風。”民警王和堯說。
深夜的七都大橋疫情防控卡口,陣陣冷風拂面而過,民輔警為了禦寒,就在執勤間隙通過蹦跳的方式熱身提神。當遠處車燈亮起時,他們又立即恢複執勤狀态,敬禮、查驗身份證和“雙碼”……又是一個無眠之夜。
他們都是群衆工作的能手
每一次敲門都是一次危險,每一次對話都有可能被感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流調、轉運密接者、次密接者是一項危險而艱巨的任務。“這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具備做好群衆說服的良好能力。”大隊長楊凱說。
時間回撥到4月9日,刑偵大隊接到了一個重要流調任務——“核查确診病例及其家人”過去14天的活動軌迹,最大限度查清密接、次密接人員。大隊副教導甘志國、中隊長呂鳴化身流調員,立即前往現場,對确診病例的相關活動軌迹開展基礎排查和詳細分析,對确診病例可能途經的路線場所進行視訊追蹤。
“我的任務簡單說就是弄清楚是誰、什麼時間在哪裡出現,接觸過哪些人。”作為流調員,甘志國說,看似簡單的描述,實際操作十分複雜。他們未放過任何一點細節,一遍遍做确診病例和家屬的說服,通過分析各時間節點、關鍵位置,細心地幫助其回憶,一筆一畫地勾勒其記憶輪廓,一點一滴拼湊起完整的活動軌迹。
4月11日淩晨,楊凱接到一份緊急通知,要求對密接人員采取轉運措施。楊凱帶隊迅速開展行動,安排好人手奔赴現場。在轉運密接、次密接人員時,他們常常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與被轉運者溝通不暢,被轉運者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等等。
“這些人都曾和新冠肺炎确診病例有過不同程度的接觸,目前雖然未發現有症狀,但存在極大的隐患風險。在轉運過程中,有時,密接人員已經同意集中隔離,可當我們與醫務人員到達後情緒又波動了,不願意上轉運車。大家隻能不厭其煩地耐心溝通、百般安撫,以極大的耐心一遍遍解釋、勸導。”楊凱說。
這個抗疫的春天,最美的風景也許不是姹紫嫣紅,而是挺身而出和守望相助。“楊春警隊”不顧危險,奔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以實際行動诠釋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使命擔當。
來源:蕉城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