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叱咤于街中:在新千禧年來臨之際

叱咤于街中:在新千禧年來臨之際

這幅《富貴有餘》撕開之前要價600元

在這棟位于廣州北部的社群住宅建築裡,電梯将帶你路過穿插于居民樓的數個展覽,住宅樓頂部是展牆的視覺元素的一部分,地下一層儲存着美術館的檔案,這些展覽空間共同組成了廣東時代美術館。

藝術在地化,藝術與生活交織。這座開放于2010年的美術館自身就是珠三角特殊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注腳,也是廣州在城市化程序中寫下的有趣的一筆。這座美術館常邀請藝術家進行開放的駐地創作,打破美術館隻呈現完成作品的正常,整個館區給人的感受是可觸的、生猛的與生長的。

叱咤于街中:在新千禧年來臨之際

當你到達19樓展廳,便來到20世紀90年代粵西臨海的廣東省陽江市——時代美術館正在舉辦陽江青年的展覽“叱咤于街中”,整個展區由一條跨越半個陽江城區的街道構成,陽江的建築實體嵌入了展廳,人們在街道、巷子和自建房之間遊走,觀看着90年代至新千禧年初陽江及其周邊的藝術實踐。這些作品來自于90年代的陽江藝術青年,他們組成“陽江組合”,進行在地創作。

除了展區本身,這棟住宅樓的19層還有可以俯瞰廣州城市景觀的露台和兩個玻璃展廳,人們穿行在上世紀90年代的陽江和2022年的廣州。

展覽入場處是密集的書法作品,一幅書法寫在縮印的報紙頭版之上,報紙是新千禧年前後的《南方都市報》,記載着廣東在21世紀之初的勃勃生機。書法一直是陽江組合的創作主線。作為工業時代前的書寫範式,書法在當下失去實用價值後,被奉為藝術,原來因為參與生活而帶來的現實強度也與其工具屬性一同消退。

再走幾步,迎面是街頭的服裝攤和減價大甩賣的海報。内容緊湊、節奏快,入場的展區将人迅速帶入當時的陽江。正如展覽介紹,“20世紀90年代,廣東沿海城市陽江正夾裹在新舊交替中,挑戰與機會并存,現代化程序帶來的新秩序對日常生活産生了劇烈改造。”

叱咤于街中:在新千禧年來臨之際

“是古畫嗎?”

館内懸挂着一條十多米長的白布,一雙雙眼睛順着白布上那幾道長痕望了又望。實際上,這是“陽江青年”曾青柏在廣州美術學院的畢業作品,他在長達十多米的白布上拓印下自行車行走的軌迹,直接把作品懸挂在廣州美術學院圖書館的外牆上。

當時的國内美術學院中,許多學生在畢業作品中放棄了蘇式藝術教育,而是直接參與藝術革新浪潮。從1979年開始發轫自民間的國内新美術運動,在20世紀90年代對美院學生産生了直接影響,當時的畢業生曾青柏用騎車“拓印”來探讨寬版畫的傳統定義,也是一次直接回應當時外部激蕩的新實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