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
明明這兩年鋪天蓋地地“關愛女性婚育困境”,但在國産影視裡,你基本看不到一個塑造得可愛的媽媽角色……除了去年大爆的李煥英。
李煥英這個媽的形象特别傳統,是老一輩的典型媽媽,不怎麼“獨立女性”,一口一個“咱閨女”。
但就是這樣一個老派人物,帶火了“媽系美”,去了媽味的污名化,是女性審美域的一大拓寬。
在這一塊,李煥英比這幾年的女總裁們加起來的貢獻都大。

最近一個讓飄眼前一亮的媽形象,不在所謂的女性劇裡。
而是楊紫瓊新電影的預告片。
從片名就開始暴躁,叫《媽的多重宇宙》。
講一個媽媽去辦稅大樓,結果誤闖多重平行世界,開始拯救宇宙的計劃。
把媽媽這一常見人設,腦補出了多彩的無厘頭中二味。
目前電影還沒得看,但這個媽媽的沙雕可愛,通過楊紫瓊利索的打戲,和一句粵式英文,已經躍然紙上。
是的,可愛。
國産劇寫媽媽,寫她們苦,寫她們強。
寫她們可憐,但從來不願意寫她們可愛。
女性劇沖爆款,最愛的人設,當屬無所不能的中産階級獨立女性媽媽。
簡稱,獨立媽媽。
此類爆款媽媽,往往有着優越的教育背景,無所不能的手腕和能力,以及先進文明的三觀。
一個邏輯清晰的頭腦,一張擅長輸出金句的嘴。
一身本領,配置超神,卻要被困在一房兩廳,竈台兒女間。
仿佛不這麼極端地寫,就沒法使觀衆愛她們。
她們上得戰場,出得廳堂,入得廚房。
玩得溜商戰,治得了小三,搞得定孩子的學區房。
連全人類的公敵熊孩子,都被她們的人格魅力整破防。
她沒有短闆,能力全方位,無論是在家還是出去闖,肯定都做的比老公強。
老公的工作能力是什麼水準?六年做到投資圈準大佬。
但以獨立媽媽能力标準看,這算啥?瞎忙活,沒效率。
要是我來做,這種上升速度,我還能抽出時間帶娃,事業家庭兩手抓,樣樣做到人上人。
上一次佩服人心态、能力之如此超神,還是谷愛淩冬奧兩跳之間在ins上發情人節唇印。
但獨立媽媽,最典型的代表,應是前兩年勇闖滬派富婆圈的顧佳。
對内。
一日三餐包辦,肉蛋奶營養均衡,擺盤講究。
家人的每日look造型顧問。
老公不從,她佯裝擺臉,嬌嗔軟語,哄得服服帖帖。
對外。
她這頭要搞人脈,運作人場。
那頭要治小三,治理情場。
完事還得帶鬧情緒的老公上幼稚園(公司)。
維護客戶關系,全她一手包辦。
既有辦事手腕,又有道德底線,能屈亦能伸。
好容易把孩子弄進了富二代們的頂級幼稚園,幼稚園裡有個孩子犯了癫痫,家長們在群裡聯名讓孩子退學。
隻有顧佳,教育理念清醒正确,孑然一身挺身而出,勸各位家長高擡貴手。
在中産階級媽媽圈,她不但認知水準鶴立雞群。
體能、智商也是全方位碾壓。
兒子被幼稚園圈排擠,被兩個蠢蛋富太太關進了家裡小房間。
顧佳發現後,直接把兩個體格相當的富太太揪進了小房間暴打一頓,以一敵二,武力超絕。
發洩完了,也不留手尾,富太太衣衫不整地指着顧佳鼻子說要報警,讓她滾出幼稚園圈。
顧佳坐在女王椅上穿上她的細高跟,直接拿“吃回扣”“拐帶”等名目,讓這個蠢蛋趕緊閉嘴,自己去抹皮炎平。
總之,獨立媽媽們無論做什麼,都像進階人類降維打擊,令普女媽媽們電視機前拍手稱爽。
但事後細想,卻不免emo,羞愧難當。
這類女性的創作邏輯,其實了解起來,也不難。
獨立媽媽們能力強,才能展現出她們回歸家庭的可惜。
可如此塑造媽媽的形象,虐點,爽點是有了。
這個邏輯的另一面,卻指向一個危險的方向——
那是不是,女的隻要不夠強,被家庭吃掉,就不足為惜呢?
獨立媽媽,其實是這個傳統與女性意識覺醒交織之際,誕生的一種别扭的媽媽形象。
她們既能完美達成傳統母職的所有KPI,又能适應新時代獨立女性應對社會、适應市場的标準——哪怕是已經曆了長時間在家帶娃脫離社會的軟性閹割。
由于國産大女主讨喜的邏輯一直一直是:制造完美受害者。
那麼它便要制造這種,既符合母職道德,又符合獨立女性标準,渾身挑不出瑕疵的産物。
而其實,塑造一個令人共情的媽媽角色,何須至此?
寫媽系智慧,把她塑造得事無巨細地強大,不但假,還容易有道德綁架普通女性的嫌疑。
切口小而巧,才是共情的關鍵。
傳統型的媽自有傳統的好,哪裡就要這樣避嫌摒棄?
好比開頭提的《李煥英》。
咱媽的當媽智慧在哪?
遇到了穿越過來的閨女,急中生智一個諧音梗,就毫無痕迹地替閨女解了圍。
樂瑩,玲兒嘛
傳統型的媽,智慧全在生活處。
雖然時代背景導緻的認知局限,讓她們走不出家庭,但在家庭這一畝三分地裡,媽媽的智慧,也可以大有作為。
麥兜《我和我的媽媽》,就把這種傳統的媽系智慧,刻畫得很靈。
麥兜的媽媽,一個單親母親。
她不會搞商戰,不會鬥小三,不會手刃富太太。
作為單親媽媽,她手頭不寬裕,家裡的床太小,她教麥兜“畢屎定理”:打斜睡,位置大。
麥兜很想買相機,但是媽媽嫌貴罵他“給我留點棺材本啦”,就教他用眼睛當鏡頭,做人肉相機。
拉近景、推全景、特寫、CUT……
麥兜說媽媽給了他一個比物質更重要的東西:想象力。
想象力這種東西,隻能在對生活有絕對熱情的人身上看到。
浸泡在生活的拮據和艱辛裡的麥兜媽,仍能保有這種熱情,這難道不是比無所不能更動人的強大嗎?
在如今的獨立媽媽們身上,看不到這種有血有肉的強大。
在賈玲看來,李煥英生了自己這個沒用的女兒,不漂亮,沒出息,除了健康快樂一無是處。
而媽媽年輕時明明也是小廠花一個,有機會和廠長兒子結婚,過上更光鮮的生活。但卻栽在了她和她爸這一支平庸的基因裡。
但李煥英眼裡,自己的人生又是另一個版本。
在她看來,活寶女兒就是她人生中的活段子,對她來說,健康快樂比光鮮富有可貴。
這是李煥英的獨立,她雖然沒有什麼超前的觀念,但她的幸福标準是自己定義的,而不是被環境裹挾的。
她認定了,便不抱怨,在自己的選擇裡認真經營,安然自得。
是以她的知足不是被動妥協,而是一種主動選擇。
是以李煥英也許活得不夠光鮮,但絕對敞亮。
是以怎麼把一個媽媽寫可愛。
不是舍去她的平凡和局限性。
而是在局限中找到可貴處,在平凡中找到不凡處。
當然,我們也能充分了解,在女性主義是香饽饽的時代,劇方就是想寫一些觀念超前的酷媽媽。
但真的,比飙金句更酷的當媽方式,世界上還有很多。
大豆田永久子這個媽就夠酷,她酷就酷在她當媽可以沒媽樣。
她永遠裝不好紗窗,也不會修浴缸。
意面從來沒放好,打開櫥櫃永遠是兜頭的意面雨。
她實力證明不會做的事就算是當了媽也不會做,為母則全知全能都是神話故事。
生活上迷糊是大豆田的人設,既然是人設,那意味着哪怕是缺點也不用改。
家裡沒客人的時候她也常常蓬頭垢面——是真正的發如雞窩。
反觀國産劇中産階級的獨立女性媽媽們,要麼在家也梳個油頭,要麼就搞一個有晚晚式的慵懶美居家look。
都在嘲櫻花妹包袱重睡覺還要化素顔妝,誰知道現在的國産劇還要把不必要的包袱往女的身上壘。
親子關系上也是。
永久子在女兒面前也沒啥權威性。
反倒是女兒,一副小大人的模樣,還要教育她媽少把衣服堆沙發上。
被教育了永久子隻能哼哼唧唧頂嘴:哪有人不往沙發上放換洗衣服的……
雙人相聲裡的C位永遠是逗哏,自由永遠屬于被吐槽的一方。
能被孩子罵的媽,才是真正有做人自由的媽。
能在某個領域保有自己的懶,便是保留了她的人性,也是捍衛了所謂媽做人的權利。
看完了生活上的懶,再看她事業上的強。
事業方面,永久子她算個女強人。
但她的強也是半吊子的強。
她不想管人,隻喜歡靜靜地畫圖,是個工匠人格,不是什麼野心女霸總。
但也許因為比較靠譜,被生病的社長委任了做代理社長。
從此在老員工跟前小心,在新員工面前尴尬,相當于被軟性孤立。
她本來不想接這個委任,但結果還是接了。
不是基因突變黑化,而是想踏出舒适區,抓住自我成長的機會。
契機看起來也很日常,她在咖啡廳裡看到一個備考的JK。
把手上的數學題解出來後,才開始吃草莓甜點,那時的甜點看起來更好吃了。
達成成就後的褒賞往往更加心安理得而美味。
這或許才更貼近普通女性們的成長。
不是叫嚣着進步,不是每天睜眼就念叨着階級上升,做夢都夢到爬上人生巅峰。
獨立女性也是人,為人母,她們有懶惰,為事業女性,她們有怯懦。
我們不可能讓認知局限的女性超前,不該讓她們無助地被抛棄在前進的文明後,這是關懷。
我們應該為現在還未進入婚戀的女性對未來的母親角色有新的願景和自由,這是引領。
當熒幕上的媽媽讨人喜歡的必要條件,不是強大。
當她們不再通過無所不能,既獨立女性又宜室宜家,來獲得大衆的垂憐時。
媽媽這一身份,或者才真正獲得了向上、向前、向左、向右……甚至待在原地不動也可以的,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