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作者:遇見閩侯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春日裡的清晨

走進位于閩江畔的閩侯縣文化館

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

清新典雅的慕課教室

古香古色的古琴教室

設施齊全的錄音室、小劇場……

這個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的文化館

已達到國家一級館标準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閩侯縣文化館位于縣文化中心•石美祥/攝)

“第九屆全國服務農民、

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

名單日前公布

閩侯縣文化館位列其中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2022年4月6日,《人民日報》第6版報道《中宣部等表彰第九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

文化,看似無形

卻潤物細無聲地

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閩侯縣文化館怎樣

讓文化藝術浸潤百姓的心靈?

記者來到這裡

聆聽在時代的脈動中

文化館和普通百姓之間的故事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01 讓夢想起飛

在閩侯縣出生長大的女孩陳湘兒的生活中,閩侯縣文化館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當時,國小四年級的陳湘兒在故事比賽中和它結緣,從此,閩侯縣文化館就成了陳湘兒夢想起飛的地方。

小女孩在閩侯縣文化館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中不斷曆練,從縣城“飛”出,獲得福建省故事大王比賽金獎和“為祖國點贊”演講比賽全國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閩侯縣文化館舉辦的各類比賽都是純公益性的,組織有序。”在陳湘兒媽媽羅敏的記憶裡,女兒剛開始參加比賽時還有點膽怯,經過一次次的曆練後,羽翼漸漸豐滿。

“通過這些比賽,湘兒和很多優秀的孩子結識,對她成長很有幫助。”在羅敏看來,縣文化館用心組織的這些公益活動,給閩侯縣的孩子們帶來了“自信”這個人生中最美好的禮物。

在閩侯縣文化館的辦公室,記者看到連續三年的“橄榄花開”閩侯縣青少年書畫比賽作品都被集結成了精美的冊子。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資料圖檔:部分“橄榄花開”閩侯縣青少年書畫比賽作品•首邑群文)

“雖然集結成冊花銷比較大,但我們還是堅持留下了這樣的一本書,想讓孩子看到他們的作品變成了‘書’,得到了珍視。”閩侯縣文化館館長林琳說,文化館常年舉辦各類演講、舞蹈和書畫比賽,希望每個孩子得到美的熏陶,讓藝術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陪伴他們一生。

02 “青橄榄”成文化名片

橄榄是閩侯的一張農業名片

“青橄榄”合唱團則是閩侯縣的

一塊文化“金招牌”

随着合唱團在省内及

國内外各大比賽上“攬金奪銀”

閩侯的“青橄榄”也家喻戶曉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資料圖檔:“青橄榄”合唱團表演現場•閩侯縣文化館供圖)

“青橄榄”合唱團成立于2012年

由來自閩侯全縣各行各業的

聲樂愛好者組成

目前有70多名團員

年齡從20歲到60歲

閩侯縣甘蔗中心國小音樂教師林華是“青橄榄”的一員。從36歲入團至今10年過去了,林華一直堅持在“青橄榄”訓練、演唱。“團員們就像一個大家庭,大家再忙碌都風雨無阻地堅持訓練,就是為了心中那一份熱愛。”這些年,林華跟着“青橄榄”一起成長,一起走出閩侯,飛向全國。

“縣文化館為我們請的藝術指導教師水準都很高,閩侯縣委縣政府和各級主管部門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援,這些年經過國内外一些比賽的鍛煉,對我而言是很好的經曆,得到了成長。”作為一名國小音樂教師,林華用從“青橄榄”汲取的養料滋養着課堂上的孩子們。

在國内各大比賽屢獲殊榮的“青橄榄”,也成為閩侯縣文化館深入基層的一支志願“勁旅”。“為保證文化資源更有力地向鄉村延伸,閩侯縣文化館整合資源,形成網絡資源資料庫。群衆根據需求,可通過資料庫進行‘點單點将’。”據林琳介紹,閩侯縣文化館通過品牌項目“周末農家戲台”“鄉村公益講壇”向14個鄉鎮(街道)精準配送。2018年以來,“點單配送”100多場,“點将配送”70多次,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資料圖檔:“青橄榄”合唱團在“文化惠民進萬家演出走進大湖鄉”活動現場演唱•閩侯縣文化館供圖)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資料圖檔:“青橄榄”合唱團志願者演唱《紅歌聯唱》•林鑫/攝)

“‘青橄榄’合唱團的點單率很高,原來是合唱團在舞台上演唱,農民朋友們做觀衆。如今,每到鄉村文化節開場,活躍在文化陣地上的,除了群衆文藝工作者,還有村裡的農民朋友們。”讓林琳感慨頗深的就是基層群衆文化品位的大幅提升,“從原來的觀衆到舞台上的‘主角’,農民朋友們在舞台上歡欣起舞,在鄉野小路上放聲高歌,在活動現場展示技藝手藝,他們的加入讓鄉村文化節更加生機勃勃。”

03 從“緊俏品”到“日用品”

每周開放時長達56個小時,近5年已有七八萬人次獲益。舉辦“藝術公益大課堂”,在每年春秋季、暑期免費提供20多個項目的公益教育訓練……這不是一組組沒有生命力的數字,對于閩侯縣的百姓而言,這是一次次和藝術的“親密接觸”,是忙碌生活裡的“詩和遠方”,是對心靈的無限滋養。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資料圖檔:閩侯縣文化館開設多個藝術課程公益教育訓練班•閩侯縣文化館供圖)

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林琳為百姓們對文化生活的渴求而感動,但同時也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令我高興又‘苦惱’的是,每到節假日,走進文化館的群衆絡繹不絕;每次公益課堂招生,名額總是被‘秒搶’。今後,我們還要加大陣地建設,讓公益文化服務從‘緊俏品’變成‘日用品’。”

在這條路上,閩侯縣文化館也在不斷摸索,“未來,我們的慕課教室上課時将采用直播、錄播的方式,讓更多人通過網際網路進行掌上學習。同時,我們也嘗試引入社會優質教育訓練機構,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免費公益課堂中來。”

林琳說。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資料圖檔:閩侯縣文化館主辦“了不起的匠人•閩侯技藝傳承大賽”•石美祥/攝)

俄羅斯芭蕾舞劇《天鵝湖》、愛爾蘭踢踏舞劇《泰坦尼克》、中央歌劇院音樂會、内蒙古合唱團合唱音樂會……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品演出,作為惠民活動輪番在閩侯縣上演。“提起文化館,我們都很自豪。這些年還吸引了很多福州市區的觀衆慕名前來觀看演出。”豐富的文化生活帶來的幸福感,讓市民蘇女士感受很深。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資料圖檔:“高雅藝術走進閩侯”——愛爾蘭踢踏舞劇《泰坦尼克》•林若野/攝)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資料圖檔:中央歌劇音樂會現場•陳秋霞/攝)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資料圖檔:蒙古族青年合唱團音樂會現場•閩侯縣文化館供圖)

做了十多年的基層文化工作,林琳的知音越來越多,同時讓她感念的,還有閩侯縣對文化活動投入不遺餘力的支援。“做文化是一件‘燒錢’的事,但我們的構想總是得到縣裡各級上司的大力支援,才能讓一項項活動落地,給百姓帶來豐富的精神生活。”林琳說,投資文化雖然不能馬上見到效益,但卻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我願意做‘麥田裡的守望者’,守護好閩侯人民的這一片精神家園。”

福州日報 譚湘竹

通訊員 張存金 蘇楓 範志鳳/文

編輯:宋桂瑱 洪婷婷

校對:甯媛媛 李曉龍

稽核:王立強 潘傑

監制:謝永傑 倪心昕

在閩侯,有一群“麥田裡的守望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