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讀李颀(唐)《送魏萬之京》——「書寫經典」網絡展第570期

作者:書寫經典網絡展

經典需要傳承,文化需要弘揚,書法和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曆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自信需要從點滴做起,将古詩詞通過書法的形式予以表現,希望給詩詞、書法愛好者,尤其是給青少年愛好者,提供一些借鑒,進一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

特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書法愛好者和詩詞愛好者,共同開展【書寫經典】網絡展覽活動。

【書寫經典】網絡展第570期,書寫李颀(唐)《送魏萬之京》》。

原文: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關城樹色催寒近,禦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釋文:

清晨聽到遊子高唱離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過黃河。懷愁之人最怕聽到鴻雁鳴叫,雲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過客。潼關晨曦催促寒氣臨近京城,京城深秋搗衣聲到晚上更多。請不要以為長安是行樂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寶貴時光消磨。

作者介紹:

李颀,生于公元690年,卒于公元751年,漢族,郡望趙郡(今河北省趙縣)、河南颍陽(今河南省登封市)一帶人 ,唐代詩人。開元二十三年中進士,曾任新鄉縣尉,後辭官歸隐于颍陽之東川别業 。

李颀擅長七言歌行,邊塞詩,風格豪放,慷慨悲涼,與王維、高适、王昌齡等人皆有唱和。主要作品《李颀集》。

作品讀感:

離别離别,離就是别嗎?詩人送别晚輩魏萬,成詩記之。

古今多少離别人,離别再難相見,一生不長也不短,相遇之人多,離别之人也多,珍惜當下,珍惜所有遇見。

本期參加書寫者:

郝乙(河北石家莊、1974年),師承牛逍先生,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金融書法家協會會員。

張長義(四川樂山、1959年),字常宜,号宜齋主人,退役軍官,四川樂山市天開書法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姚淑芳(湖南邵陽、1965年),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經濟師,書法及古詩詞愛好者。

陳永強(廣東惠州、1973年),字俞秀,廣東惠州,自幼喜歡書寫,愛好文史,現為書法教育訓練者。

婁建華(山東聊城、1975年),國小教育工作者,愛好寫作,勤習書法。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作協會員。作品散見于多家平台或刊物。榮獲第三屆長江文學獎2021年度詩人獎杯和李白杯詩人獎章。緻力于詩歌生活化,生活詩歌化。

陳長水(河南鄭州、1945年),河南廣播電視台二級美術師,中國文藝家藝術研究院會員。

劉國華(湖南嶽陽、1945年),嶽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嶽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協會會員。

解讀李颀(唐)《送魏萬之京》——「書寫經典」網絡展第570期

郝乙

解讀李颀(唐)《送魏萬之京》——「書寫經典」網絡展第570期

張長義

解讀李颀(唐)《送魏萬之京》——「書寫經典」網絡展第570期

姚淑芳

解讀李颀(唐)《送魏萬之京》——「書寫經典」網絡展第570期

陳永強

解讀李颀(唐)《送魏萬之京》——「書寫經典」網絡展第570期

婁建華

解讀李颀(唐)《送魏萬之京》——「書寫經典」網絡展第570期

陳長水

解讀李颀(唐)《送魏萬之京》——「書寫經典」網絡展第570期

劉國華

解讀李颀(唐)《送魏萬之京》——「書寫經典」網絡展第570期

姚淑芳

解讀李颀(唐)《送魏萬之京》——「書寫經典」網絡展第570期

郝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