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抱着學習的态度去欣賞,冷謙繪《幽居圖》

冷謙是一位道士,人們尊稱他為“仙人”。同時他也是一位著名畫家,擅畫山水。據說他看過唐代畫家李思訓的真迹,經過兩個多月的臨仿學習,頓悟了繪畫的奧妙,從此以後在畫壇上聲名顯赫。這個故事,一看就有誇張的成分,哪怕天才也不能快速精通筆墨技法,這隻是人們對他有好感,覺得他是天縱奇才,學什麼都快。

這幅《幽居圖》是冷謙的作品,直接證據是畫中有款識和印章。不過這幾個字很一般,和畫中的線條差距太大。故此讓人對這幅畫的真僞産生了疑問。從風格上看,《幽居圖》具有典型的吳門畫派面貌,更加讓人對這幅畫的來曆産生了疑問。

抱着學習的态度去欣賞,冷謙繪《幽居圖》

冷謙 幽居圖

冷謙生活在元朝末年,病逝于明朝永樂年間。以他出家人的身份來看,他應該相當排斥這種寫實工細的風格。哪怕他喜歡細節真實,也應該學習王蒙的作品。《幽居圖》無論在構圖上,還是筆墨調性上,都屬于吳門畫派改良畫壇浙派後的風格。這些疑問解決不了,這幅畫的來曆總會讓人産生種種遐想。

畫中有個細節,文人與仙鶴同時出現在庭院中。仙鶴一看就是最後補畫的,有一種懸浮的視覺效果。很明顯,這是明末的風格。難道是畫家穿越了,還是畫家有先見之明。如果這兩個條件不成立,那麼《幽居圖》很有可能不是冷謙的作品。

抱着學習的态度去欣賞,冷謙繪《幽居圖》

冷謙 幽居圖 局部

當然了,判斷一幅畫的來曆,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識,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明白的。以上簡單分析,隻是表達疑問。接下來,抛開疑問,從風格技巧上欣賞一下這幅作品。

《幽居圖》中規中矩,四平八穩,處處流露平和恬淡的美感。仿佛歲月在此時此處停止,就這樣直到天荒地老。畫中彌散空寂、靜谧的感覺,仿佛萬事萬物都沒有被世俗氣息侵擾。為了展現這種韻味,中鋒側鋒混用,巧妙利用染的技法,襯托線條的表現力。哪怕用筆層層疊疊,看着也不會亂。這一點,展現了技法上的紮實。

抱着學習的态度去欣賞,冷謙繪《幽居圖》

冷謙 幽居圖 局部

畫這種題材的山水畫,需要找到一個情感支撐點,故此畫中才有了一隻後添加的仙鶴。在道教傳說中,鶴是神仙的使者,是吉祥好運的征兆。在文人士大夫群體中,也有梅妻鶴子的典故。畫一隻仙鶴,就是為了強調胸中有丘壑,畫作無盡山。

畫中山水清幽,畫中墨色濃淡相宜,畫中氣韻貫穿天地。這樣看來,《幽居圖》也是一幅極好的作品,從欣賞角度看,沒必要糾結作者是誰了。

抱着學習的态度去欣賞,冷謙繪《幽居圖》

冷謙 幽居圖 局部

冷謙傳世作品很少,在缺乏對比的情況下,抱着懷疑的态度,欣賞這幅《幽居圖》。這樣會少一些糾結,多一點收獲。畢竟,畫中的筆墨技法可圈可點,值得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