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誕生于千年之前心理學理論,拿還珠格格解釋你就懂了!

題記:知道是什麼樣的人得病比知道一個人得的是什麼病更為重要。

——希波克拉底

有很多我們以為曆史很長的事物,其實是最近幾十年才有的。

比如說現在遍布城市每個角落的新疆美食大盤雞,其實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才有的;比如說我們旅行的時候都會用到的拉杆箱,其實出現于1991年,距今還不到30年;再比如說我們現代人都知道大腦是人用來思考的器官,但是在古代卻并非如此。

中國古代的醫學典籍《素問》中明确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焉。”“心藏神”。君主,大家都懂,就是統治者、話事人。“神明”大緻上可以了解為我們上一章所說的“靈魂”。也就是說大陸傳統醫學認為,心髒是人類用來思考的器官,所有器官中的No.1,是靈魂的栖居地。

我們看看那些和心理學有關系的漢字就能很容易發現這一點:“思想”兩個字都是心字底;“情感”的“感”也是心字底,“情”則是豎心旁;“記憶”的“憶”是豎心旁——當然最好玩的是,就連這門學科本身都叫“心”理學,而不是“腦理學”。

順帶一提,頭部在中國傳統醫學裡是髒腑經絡交會的地方,但是地位跟“五髒”相比,相差甚遠。網民們今天挂在嘴邊上的“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你也能有”,如果回到中國古代去說,大概會變成“心者佳物也,願汝亦有之”。

誕生于千年之前心理學理論,拿還珠格格解釋你就懂了!

中國最早認識到大腦作用的很可能是明代晚期的大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說“腦為元神之府”,“元”有首領的意思。

李時珍認為大腦是主管進階中樞神經機能活動的器官,是以稱之為“元神之府”。李時珍是怎麼知道這一事實的呢?有科學史專家認為是受到了西方傳教士利瑪窦等人的影響,也有專家認為是李本人通過解剖發現的。不過通過這些争論我們也可以獲知,西方在李時珍之前就已經發現了大腦的真正作用。

在古希臘,最初的情形和中國差不多,亞裡士多德在詳細論述了靈魂存在的形式和定義之後,又堅定地指出心髒是人類用來思考的器官,也是知識和生命力的源泉,因為心髒每時每刻的跳動都可以散發出激情。而靈魂,毫無疑問就栖息在心髒中,至于大腦,隻是心髒的一個降溫散熱器——可能亞裡士多德是因為每次心跳加快時往往會伴随着大腦的“發熱”才會這樣猜測的吧。

很顯然這次他又猜錯了,亞裡士多德啊,為什麼錯的總是你……

不過比亞裡士多德稍早一些,古希臘就已經有人提出“大腦思考中心”說,這個人就是被尊稱為西方“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如你所知,希波克拉底最大的貢獻是在醫學領域,他提出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古代西方從醫人員首先要遵循的職業道德,一直到今天也還是醫科學生們上課第一天就要學的重要内容。不過他對心理學做出的貢獻同樣十分重要,被尊為心理學的鼻祖之一。

誕生于千年之前心理學理論,拿還珠格格解釋你就懂了!

希波克拉底像

希波克拉底生活的古希臘時代還處在蒙昧與文明的分界點上,人們生病時第一個想要求助的對象是宗教,第二是巫術,第三才輪到醫生。同樣是由于宗教與巫術的影響,那個時代的人體解剖還是一種被禁止的行為。那麼醫生靠什麼了解人體的構造呢?靠猜。

為了獲得人體的第一手資料,更為了挽救無數人的生命,希波克拉底勇敢地沖破了禁令的束縛,開始秘密進行人體解剖,不但包括五髒肺腑,甚至連頭顱和大腦也包括在内。在希波克拉底的傳世之作《頭顱創傷》中,他較長的描述了人體遭受到頭顱創傷和大腦受損的情形,甚至提出了給病人進行開顱手術的詳細方法。當然,在當時的衛生條件下,這種開顱手術也隻能是紙上談兵罷了……

研究頭顱創傷的一個意外收獲是,希波克拉底發現當頭顱受傷特别是大腦受損時,人的精神狀态和意識就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精神障礙變成精神病患者。于是他大膽斷言,大腦才是人體的最高思想和精神中樞,相比心髒來說,更适合作為靈魂的栖居地——不過作為唯物主義者的希波克拉底并不相信虛無缥缈的靈魂之說,他更願意相信“體液”。

希波克拉底寫道:“人應該知道,我們的快樂、喜悅、歡笑和玩笑以及我們的悲傷、痛苦、哀傷和眼淚都來自大腦,而且隻來自大腦——我們經曆這些東西皆因罹病的大腦,因為這時候,它處于不正常的高熱狀态、寒冷狀态、潮濕或者幹燥狀态——瘋狂即來自它的潮濕狀态。當大腦處于不正常的潮濕狀态時,它會因為需要而移動,當它移動的時候,視力和聽覺都不能夠安定下來,我們聽到的和看到的一會兒是這個,一會兒又變成那個,舌頭講話的時候與任何時候看到的或者聽到的東西相一緻。可是,當大腦處于安靜狀态的時候,一個人就會變得聰明起來。大腦的毀壞不僅僅是因為粘液,也是膽汁作用的結果。你不妨按這個辦法來區分兩者:那些因粘液而瘋的人多半是安靜的,既不喊叫也不瞎鬧;那些因膽汁而罹病的人多半會吵吵鬧鬧,幹些壞事,而且躁動不安;在大腦已經冷卻下來,并與正常不同地收縮下來的時候,病人還遭受不明原因的壓抑感和苦悶。這些病情是由粘液引起的,而且正是這些病情引起了記憶的丢失。”

體液學說是希波克拉底的獨門絕藝,他這套理論最初是為了用來抵制當時流行的“神賜疾病說”——即認為疾病來源于衆神的旨意,無須醫治也無法治愈。希波克拉底批駁了這種謬論,他認為每個人體内都流淌着4種不同種類的體液,即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黃膽汁(yellow bile)和黑膽汁(black bile),由于四種體液在人體内所占的比例不同,人類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身體狀态和氣質類型,疾病正是由四種液體的不平衡引起的。那麼四種液體為什麼會不平衡呢?因為人體受到了外界的刺激啊!

誕生于千年之前心理學理論,拿還珠格格解釋你就懂了!

四種體液和四大元素的對應關系扇形圖

從哲學上講,希波克拉底的四體液學說繼承自另一位古希臘大哲學家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的“地火水風”四元素理論——四種體液和構成世界的四種元素一一相對應:血液對應空氣,粘液對應水,黑膽汁對應土,黃膽汁對應火。以我們今天的觀點看,無論四元素學說還是四體液學說都是荒誕不經的謬論,但在兩千多年以前,他們能認識到世界和人體由物質組成,并且還建構出一整套可以自圓其說的理論,已經很不容易啦!

希波克拉底的四體液學說不隻是一種醫學理論,也是一種心理學理論。在《論人的本性》一書中,他認為不但身體狀況,就連人的“氣質”和“性格”也是由體液來決定的,正是由于四種體液在人體内的比例不同,人有了四種不盡相同的氣質類型:

血液占人體比例最高的人,性格比較熱情活潑,但是比較反複無常,做事粗心且浮躁,稱作多血質;黑膽汁占人體比例最高的人,性格比較敏感憂郁,容易傷春悲秋,但是往往會有比較高的文藝才華,稱作抑郁質;粘液占人體比例最高的人,性格比較冷靜,不容易出現情緒起伏,稱作粘液質;黃膽汁占人體比例最高的人比較直爽暴躁,精力旺盛且不易疲勞,稱作膽汁質。

以今天的觀點看,希波克拉底的這套理論當然是荒誕不經的,他所認為的四種體液對人性格的影響更無從談起。但是它至少有一點是正确的:人體的生物學基礎會影響性格和精神健康。

希波克拉底之前,從來沒有人用“人體内物質的變化”來解釋人的精神世界。在希波克拉底之後的西方世界,體液學說也一直經久不息,直到18世紀才被更為精确的解剖學事實所證僞。他所歸納出的四種人格特征一直流傳到了今天,殘存在人們的口頭語中直到現在還被不斷提及。原因何在?當然是因為這四種人格實在是太典型,太常見了,以至于我們到現在為止還沒能建立一個能比它更為直白易懂的人格分類體系。

比如說《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組,就完美契合了希波克拉底歸納的四種人格特質:直爽暴躁的孫悟空是膽汁質,粗心熱情的豬八戒是多血質,敏感憂郁的唐僧是抑郁質,至于沉默冷靜的沙和尚,當然就是粘液質啦。

誕生于千年之前心理學理論,拿還珠格格解釋你就懂了!

82版電視劇《西遊記》海報

再比如說當年的經典電視劇《還珠格格》中的四大主角,吵吵鬧鬧的小燕子無疑是多血質,總是哭鼻子的紫薇顯然是抑郁質,冷靜可靠的大哥哥福爾康多半是粘液質,而直率又能幹的五阿哥,當然就是膽汁質了……

誕生于千年之前心理學理論,拿還珠格格解釋你就懂了!

《還珠格格》劇照

你看,那些人物性格刻畫比較鮮明的故事中,不管是古今中外,我們通常都會看到這四種典型的人格。如果說瓊瑤還有可能是受希波克拉底學說影響的話,那麼生活在明代的吳承恩就不太可能接觸到了。時至今日,我們早已經忘記了這四種人格的名字最初代表的含義,而把它們本身作為四種最典型的人格特征。

到了近代,俄國偉大的生理學家、現代心理學的創始者之一巴甫洛夫在自己“虐狗實驗”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人和動物的進階神經活動類型理論,他認為人有“興奮”和“抑制”兩種基本神經過程,這兩種神經過程又具有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3種屬性。

它們的不同結合可以構成多種神經類型,但最常見的有4種:弱型;強而不平衡型;強而平衡靈活型;強而平衡惰性型。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四種神經類型,竟然可以完美對應于希波克拉底體液學說中的4種氣質:抑郁質、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巴甫洛夫在數千年後證明了希波克拉底到底有多麼偉大。

轉載内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實體所立場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公衆号

來源:原點閱讀

編輯:藏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