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章俊傑:探索美學+商學的新商業魅力

作為一名主業是中國美院教師的創業者,章俊傑一直試圖通過自建工作室來探索美學創新與商學能夠更好融合的路徑。他認為,美學創新與商學相輔相成,并不是沖突的。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平衡,美學設計無疑會成為企業在商品競争中的一大利器。

來源 | 經理人傳媒旗下《經理人》雜志

本刊記者 / 蔣秋霞

章俊傑:探索美學+商學的新商業魅力

伴随國潮在漢服、小家電、鞋包、奶茶等消費品領域的興起,進一步挖掘東方文化的新時代魅力,并且将東方文化元素更多地融合到商品中,是當下消費需求萌生的新機遇。

“我一直認為美學設計和商業關系是很近的,因為我們都是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素生(SOZEN)設計機構創始人兼設計總監章俊傑表示,未來,美學跟商業的融合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消費者需求、愛好的個性化,提供産品的企業也需要依賴本土文化作個性化表達。大陸消費、汽車、家居等很多領域的企業都帶有東方符号這個特征,這說明企業也希望自己擁有一種立場,一種特點,一種觀點。并且,很多企業意識到,這種融入文化元素的設計逐漸會建構為自己産品的優勢競争力,進而獲得商業的勝利。

創始人之外,章俊傑還有多個身份,設計學博士,現任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跨文化設計領域。他強調自己的主業是大學老師,創辦工作室是自己的一個職業追求。他一直希望能探索出文化美學的創新應用在消費市場領域能夠赢得認可并成功的路徑。經過七八年的發展沉澱,目前他創辦的工作室能夠提供産品設計、包裝設計、品牌設計、視覺設計等不同領域的服務,是一個交叉融合的設計平台。面向不同的市場,旗下推出了包括SOZEN、手心裡、激流等在内的多個品牌。

從教書育人的大學教授到開始商業運作的工作室創始人,怎樣實作角色的過渡?如何把握美學創新與商業價值之間的平衡?章俊傑表示:“我真沒覺得這之間是沖突的。其實作在很多商品,包括各種汽車,對于整個美學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它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它其實不是一個強加的美學,并不是說貼一張圖檔,弄換一個顔色,它就叫美學。哪怕是一個家電用品,它看上去舒不舒服,好不好用,兩者都是結合在一起的。”

以竹為材 賦能手工藝行業

最先讓章俊傑一鳴驚人的是“素生”,這是一個專門以竹為靈感的藝術創作品牌。2011下半年,章俊傑帶領學生們在紹興嵊州一帶做田野調查,結識了一家竹編廠的廠長。在他的帶領下,參觀了用當地獨特竹編工藝編織的人物、動物等竹制品。章俊傑被獨特的編織工藝吸引了,但是這麼好的工藝卻在鄉間蒙塵,實在可惜。是否能夠與自己擅長的美學設計、創新有更好的碰撞呢?于是,他開啟了傳統工藝+美學創新+商業的探索思考。

章俊傑:探索美學+商學的新商業魅力

這些在鄉村中生活的竹編手工藝人,從事竹編已經二三十年。随着機器工業的發展,這種竹制品也在市場上漸漸式微,甚至淪落為邊緣産品。好的手藝也是以無法傳承給下一代。章俊傑和SOZEN的出現,其實給這些傳統的手工藝人們帶來了走進新時代,融入新市場的希望。

“隻有擁有消費者,有買方市場,願意接受這類竹制工藝品,這些手藝人才能夠有出路。甚至他的下一代,其他年輕人才願意加入這個行業。”章俊傑表示,做SOZEN這個項目,并不是單純地要用竹制品來實踐自己的美學理念,同時這也是一個帶有社會責任感的實驗。傳統手工藝是項目保障,SOZEN嘗試通過設計師的介入,通過美學創新者的介入,讓它跟商業結合起來,去合理地塑造它的價值。這不僅能夠實作手工藝文化的傳承,而且也能夠實作自身美學設計的實踐價值。

事實上,章俊傑與這些竹編手工藝者的合作,的确為他們帶來了很大改變。瀕臨沒落的竹編廠規模擴大,章俊傑還組織瑞士等國内外設計師們去參觀交流,激活了當地竹編手工藝的活力,為實作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章俊傑看來,自己與當地手工藝人們的合作,從商業角度來看,其實建構了一種新的商業閉環,用最傳統的手工藝,由設計師們賦能進行解構重塑,把它設計成現代消費者能夠接受的語言,進而制作為當代的産品。

到今天,以竹為素材,依然是章俊傑日常工作中非常好的創作主題。但是作為一名主攻美學創新的工業設計師,他對本人及其工作室有着更高的追求和規劃。是以,從2014年左右開始,工作室開拓了産品、視覺、包裝等企業服務業務,到目前為止已經與上百家企業或品牌合作創新。

其中,“手心裡”正是此階段誕生的品牌。章俊傑将其定位為“一個基于大衆化體驗型産品的工業産品品牌”。其當年主打的一款産品系荷葉狀的金屬書簽,“其實是希望借助這款産品讓我們回到一種紙質閱讀的狀态,它其實代表一種良好生活的理念,希望通過一個很簡單的産品,能夠快速地喚起大家的共鳴。”這個品牌在全國上百家書店都有銷售,網上也擁有10多個銷售管道,真正意義上成為了融合美學與商學的創意品牌,也讓章俊傑對兩者結合模式有了更多思考。

無論是推出融合傳統竹編工藝的籠織吊燈、台燈,還是結合十二生肖臉譜設計的竹制扇子,章俊傑及其工作室團隊所做的系列設計背後,都有着濃濃的東方文化氣息。“我認為,任何設計師都應該尊重自己國家的文化,而且應該努力傳遞這個文化并發揚光大,這也是文化自信,是以作為一個創作者,我一直在堅持。”

章俊傑經常攜帶自己的設計品出國參展,根據他的回報,很多接觸的外國設計師都非常認同東方文化。與此同時,國内消費領域的很多頭部企業也非常關注文創産品的創新,比如推出故宮聯名的産品,而消費者也非常願意為此買單。章俊傑認為,很多企業已經在有意識地融合本土文化做商業創新,并嘗試以此打造自己的專屬競争力,這種發展勢頭很好,有助于國内企業越來越有文化自信,逐漸實作自我表達,融入到全世界的話語體系中。

躬身力行 反思美學與商學的互動

在七八年探索美學與商學融合的“實驗”中,章俊傑也在一步一步加深自己的思考和了解。他介紹,其實在做“素生”品牌時,自己也遇到了很多難題。

章俊傑:探索美學+商學的新商業魅力

一是成本高,效率低。不僅僅是手工品的人工成本,由于合作的竹編手工藝人們多生活在鄉村,方言盛行,首先在溝通成本上就碰到了很多難題,這也是造成成品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二是産品不夠标準化。由于是手工制作,這不可避免地因為手工藝人技藝水準的不同而産生參差不平的成品,并且次品率相比于機器規模生産也要高。三是流通管理難。比如在運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竹子被壓壞的情況。四是定價難。按照投入産出來核算,不僅需要考慮到手工制作的人力成本,還要計算通過營銷展覽推廣、品控物流等等綜合投入,要實作收支平衡或盈餘,高售價在所難免,而這無疑會失去很多消費者,也難以成為大衆化的商品。

章俊傑逐漸意識到,“如果不了解商業,我的設計有可能隻是單純的美觀,而不是一個能被消費者接受的産品。”他表示,這些年體會比較深的是,産品設計不僅僅是一個東西本身,不僅僅是美醜的問題,它關系到商品能不能在市場上長期存在,有多長的生命周期,而且它能不能讓一個行業興旺。這些都是促使他最終選擇走進商學院學習的原因,他希望借此答疑解惑。

作為2021級浙江大學MBA創客班的學生,章俊傑坦言自己在這裡學習到了很多系統的商學知識,并且結識了來自各行各業的朋友。“班上的氛圍特别好,這是超出我想象的。我原來也隻是想嘗試一下,但到了這個班級之後,老師同學之間溝通得都特别愉快,我倒也沒有特别功利的想法,就是很自然而然地相處,同時也了解到各行各業跟商業相關的資訊,原來圈子比較狹窄。課堂上,通過吳曉波老師的《戰略管理》、嚴進老師的《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都學到了很多之前不是太了解的管理知識。”來浙江大學MBA學習拓寬了自己的商業圈和知識面,讓他特别欣慰。

據悉,浙江大學MBA創客班旨在培養創新型創業者,為學員們創業提供體系化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和高能級的創業實踐生态。為此,浙大建立了一支優秀的課程師資隊伍,既有學術專精的校内教師,又有豐富創新創業創投經驗的課程教師和實踐導師,還建立了貫通曆屆學生的學生組織創享理事會,通過課程學習、知名企業參訪、創業競賽、特色講座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提升創業技能和素養,已經湧現出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潛力型創業項目。

“章俊傑同學在美學和産品設計方面已經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并在積極投入創新創業實踐。通過加入MBA創業管理項目,不僅可以對創新型創業活動有更為體系化知識學習,還可以更好地融入浙江大學的創新創業生态,提升高品質創業的能力。”浙江大學MBA創客班學術主任邬愛其老師表示,他加入MBA創客班,很吻合浙大管理學院“商學+”的人才培養理念,讓商學與人文、科技等領域深度融合,在交叉複合中激發出更多新的創新創業機會。他的創新創業實踐,具有典型的多學科知識的特點。希望未來他的創業實踐可以助力更多藝術家的創意成果得到更好的商業化,并以美學和産品設計的新理念新方式幫助更多中國企業在美學經濟和體驗經濟下找到新的發展機會。這也是我們所期待的擁有社會理想和情懷的青年創業者。

章俊傑一直堅持“讓美學創新走向大衆化”的初心,希望自己的工作室能夠成為為優秀原創設計師們服務的平台,不僅能夠産出創意性的内容,為合作方提供價值,同時,挖掘東方文化的價值,自主創造一些作品。而且,他堅定認為,美學創新與商業是非對立的,存在強大的融合關系,未來,中國的創意産業會越來越大,這需要很多很多的創作者跳出來,他們需要鼓勵。這與浙江大學MBA創客班賦能青年創業者的目的不謀而合。

而要面對未知的挑戰,無疑也對文創産品的創作者們帶來了更多跨學科的知識挑戰、經營管理和營運的挑戰,這正是章俊傑們在不斷實踐自己的美學理念時,也不斷注重和加強自身内功修煉的原因。浙江大學MBA創客班是國内首個榮獲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所學生教育指導委員會頒發的優秀創新創業教育項目獎的MBA項目,未來,也會為更多像章俊傑一樣的優秀創業者提供更優質的商學教育,培養更多對大陸社會經濟具有引領作用的優秀創業管理人才。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商學+”:以未來20年的社會需求為導向,采用交叉融合的培養方式,培養一流上司者和管理科學家為目标的人才培養生态系統。以“管理理論+科技洞見+人文素養”為内涵,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在全國率先建立起“商學+”教育生态系統,并由此展開一系列教學改革。

如涉及版權請告知删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文章好看就點這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