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曆史原貌複現,

從西方視角,

找尋中國近代史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

〈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

曆史原刊,16開700頁圖文原貌複現,從西方新聞報道中找尋中國近代史。

精裝雙封,圓脊鎖線,這是考究厚重的曆史典藏,專注打造閱讀與收藏的雙重體驗;全書彩色印刷,力求複刻百年前新聞版畫原始風貌。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2014年,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的《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出版上市,受到讀者的歡迎和專業學者的肯定,如《南方人物周刊》《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多家知名媒體也都對作者及圖書進行了專門報道。

2022年,時代華文書局在原作基礎上增訂再版。新版本從裝幀形式到封面設計,都與之前完全不同。本次再版重制,将平裝改為精裝,三卷合為一冊,增加近五十頁的内容,采用内外雙封設計,從閱讀價值和收藏價值來說都更勝一籌,但定價依舊不變。

本書的編著者沈弘教授是多年研究海外圖像曆史方面的專家,是“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系列圖書的開拓者和創始者。多年來,沈弘教授陸續編譯相關系列的圖書,呈現了海外圖像資料中的中國曆史事件和社會生活風貌。

本書最大的亮點,是沈弘教授多年來收藏的、從英國圖書館直接擷取的一手資料,圖檔原版高清,格外珍貴。沈弘老師也直接根據原稿檔案進行翻譯整理,大大減少圖文訛誤,他耗時十年,将《倫敦新聞畫報》與中國相關的文字與圖檔翻譯集結成冊出版,故成此書。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編譯者沈弘教授

西方社會、海外新聞媒體如何看待中國近現代曆史,這是社會學科、新聞傳播學科長久以來受到廣泛關注和讨論的議題,有關這一議題的海外媒體的曆史資料也并不匮乏,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倫敦新聞畫報》這一媒體呢?我們為什麼要對《倫敦新聞畫報》的内容進行編譯研究呢?《倫敦新聞畫報》的媒體地位、内容的代表性如何展現呢?

或許在21世紀《倫敦新聞畫報》已不再有名,但在一兩百年以前,它絕對是領先于同類報刊的世界性刊物。它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圖畫”為内容主體的新聞刊物,早在攝影技術發明并投入新聞報道使用前,《倫敦新聞畫報》以其細膩生動的密線木刻版畫和石印畫,從風俗人物到戰争速寫,生動的展現出世界各地其時、其事、其人、其景,在非資訊化時代以驚人的繪畫技巧與傳播速度完成報道。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倫敦新聞畫報》原報

《倫敦新聞畫報》創刊于1842年,時值鴉片戰争時期,晚清命運轉變的開端。《倫敦新聞畫報》從最初的就對晚清帝國表示了密切關注,派駐大量畫家兼記者,陸續向英國發回了上千張關于中國的速寫和幾十萬字的文字報道,完整記錄了晚清的命運軌迹。

這些珍貴的圖文資料,大多是現場的目擊報道,屬于第一手的原始資料。它們對于這一時期曆史事件的記錄和觀點往往是中文史料中所忽略的片段,它們所報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國社會生活的細節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點,而且其報道的系統性和連續性也是許多其他中西文曆史資料所不能企及的。

是以雖然講中國近代史的書很多,專業的著作也很多,但這本書卻很不一樣。雖然講的是兩個世紀前的曆史,但依托于大量同時期的珍貴圖像資料原貌呈獻,讀者能夠更加直覺地了解文字叙述的曆史是何種場景。同時,由于是西方記錄的中國曆史,是以曆史資料能夠儲存得相對完善,可以原貌呈獻當時的曆史,叙述視角也與本國史書很不一樣,這對中國的讀者來說,是極為珍貴的拓展眼界、增進對世界認知的機會。

主流現代史主要着眼于對曆史影響比較大的人物和事件,本書卻是包羅萬象,記錄大人物、大事件的同時,也會記錄很多小人物、小事件。

或許對于曆史洪流來說,這些是微不足道的,但卻讓宏大嚴肅的曆史變得鮮活、生動、具象、立體。

晚清不止鴉片與槍炮

除了戰火硝煙、國破山河,還有自然風光、人文建築、市井百态、奇人異事;場景不僅有外交會談、鴉片貿易、戰火硝煙、條款簽訂,還有皇帝大婚、澳門總督被刺、中國人參加世博會……

01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02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不止着眼北京與廣州

除了國都與廣州十三行,還有上海、甯波、南京、香港、台灣、澳門,有英軍經過的倫敦、埃及、馬尼拉;除了地形要塞、水師戰船、港口商行,還有各地山川湖海、特别的器具物事……東西方交相穿插映照關于晚清的曆史。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帝國不止帝王與重臣

兵将、使臣、行商、茶女、海盜、繡女、船夫、太平天國起義軍、倫敦唐人館的中國家庭、吸鴉片的普通人……不同身份的人的曆史生活具象,小人物也值得被記錄。他們不再隻是其他史料中被一筆帶過的曆史陪襯。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雖然這是一本曆史書,但因為是百餘年前的新聞報道和版畫速寫集結而成,是以本書可以說是曆史知識與圖像美術的結合典範,具有新聞報道和版畫藝術的雙重價值。

史學界、美術界、老照片出版界等各界權威人士都有對本書進行專業方面的推薦。著名曆史學者、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馬勇,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陳琦分别從曆史學、美術學的方向親筆作序講述了《倫敦新聞畫報》的價值所在。此外還有國内一線老照片雜志總編輯馮克力,知名學者雷頤、餘世存、解玺璋、楊天石等多位權威人士為此書寫下推薦詞。其中大量制作精美的銅版插圖和頗具現場感的速寫,不僅展現了寬廣的19 世紀中國世俗社會生活圖景,同時也為新聞紀實性銅版畫藝術研究提供大量的範本。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書籍推薦丨從西方視角,找尋中國近代史

通識曆史寫作者、時評人杜君立對本書的評價或許是相對全面的:

《倫敦新聞畫報》并非大英帝國的官方報紙,它不僅是民間性的,而且是全球性的。從1842年創刊,直到2003年閉刊,這家百年老店始終堅守了可信與中立的新聞倫理……100多年後,我們再回看這些制作精美的版畫插圖和頗有現場感的速寫,宛如一場身臨其境的穿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是一個寬廣的老中國世俗社會生活圖景;同時,這些栩栩如生的新聞紀實,也無一不是精美絕倫的版畫藝術佳品。

雖然西方記錄的曆史也不一定都是真實準确的,對于有些曆史事件的觀點和看法也跟中文史料中的觀點和看法不同,但它們所報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國社會各方面的細節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點,圖像也會對曆史做出相對誠實的定格,或許一些過去在本土史料中存疑或有誤的部分,能夠在他者的記錄裡重新找到答案。

文/李唯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