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愛的小孩》隐藏一個錯誤教育理念,這樣做隻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文/葉秋臣

剛剛寫完一篇關于《親愛的小孩》裡婚姻問題的文章,現在聊一聊這段婚姻破裂的導火索,肖路出軌。

任素汐和秦昊這部劇拍的風格實在過于壓抑,色調和情節都盡可能地向負面消極的方向發展,追劇的人心口堵得慌,大喊窒息。

《親愛的小孩》隐藏一個錯誤教育理念,這樣做隻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任素汐飾演的方一諾與秦昊飾演的肖路本來是一對夫妻,在生孩子之後無法适應突變的生活狀态,加上肖路陷入出軌事件,以此為契機選擇了離婚。

《親愛的小孩》隐藏一個錯誤教育理念,這樣做隻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雖然夫妻倆是主角,但這個過程裡也有一個關鍵人物不容忽視,那就是朱顔曼滋飾演的朱珠。

她的出場鏡頭并不多,但幾乎每一幕都讓人感覺到了一種忍氣吞聲的憋屈感。

與肖路合作,對方送了一支口紅。

一個漂亮的小姑娘哪能不愛美?她悄悄塗上了。

結果很快被嚴厲的母親發現,并怒斥她不思進取,因為母親覺得化妝就是不務正業。

即便隻是塗個口紅而已。

《親愛的小孩》隐藏一個錯誤教育理念,這樣做隻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朱珠和母親之間的互動,基本上都是木偶與操縱者的關系,讓她去擦掉口紅她隻能去擦,讓她喝牛奶她也不敢拒絕。

朱珠的媽媽,在劇中的定位是一個女強人。

肖路為了能更順暢地合作,于是去找了朱珠做工作,進而開始關系密切,經常見面。

本來一切都算是行走在正常的軌道上,直到那一天肖路酒醉到不省人事,朱珠将他帶回家,拍了兩個人的親密照片。

其實我有點疑問,都醉成那樣,眼睛都睜不開了,真的還能做什麼嗎?

事情爆發了,朱珠覺得他倆的關系應該有個結論,于是在聯系不上肖路的情況下,不請自來大鬧孩子的周歲宴,徹底激化沖突。

《親愛的小孩》隐藏一個錯誤教育理念,這樣做隻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究竟是什麼原因,這個被管制的乖乖女,會愛上一個有老婆孩子的已婚男人?

甘願當第三者,還當得理直氣壯?

《親愛的小孩》裡面,答案是通過一場戲來呈現的。

肖路和朱珠兩個人過馬路,并沒選擇繞行,而是翻了欄杆。

對于朱珠來說,翻欄杆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她必須嚴格按照母親劃定的路線行走,不能行差踏錯,不能有一絲絲走偏走歪的時候。

大路放在那,翻欄杆就是錯誤的。

但每個人都有想要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哪怕這個選擇是錯誤的。

于是在朱珠嘗試了翻欄杆的叛逆之後,她開始不斷重複去翻,仔細品味這種叛逆帶來的所謂自由感。

哪怕這個選擇是錯的。

她感覺到了自己很爽,能夠開始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了。

包括眼前這個有老婆孩子的已婚男人。

《親愛的小孩》隐藏一個錯誤教育理念,這樣做隻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之前她是在公園裡喂養流浪狗去找尋自由感,如今隻是将這種情緒轉移到了另一方。

朱珠真的是喜歡肖路嗎?

可能她根本不懂什麼是愛情。

幼稚的思維,固執地折騰,每一個行為都讓她看起來仿佛很努力,但其實令人很無語。

朱珠,為什麼會成為這樣的朱珠?

朱珠的母親,教育方式非常強硬。

對女兒,她所說的話幾乎都是帶着否定詞出現的。

不能,不許,不讓,不可。

身為一個母親,她的出發點自然是好的。

為了能更好地保護女兒,為了能讓孩子少走彎路。

于是朱珠母親就像一個保護幼崽的老鷹,将女兒養在溫室裡,不希望她受一丢丢傷害。

但就是這樣窒息的操作,讓朱珠的叛逆比其他人都來得兇猛。

不惜成為破壞别人家庭的存在,也要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擁有所謂的“追求”。

《親愛的小孩》隐藏一個錯誤教育理念,這樣做隻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這部劇中還有一個被過度保護的孩子,但保護的方式與朱珠母親略有不同。

那就是肖路的親弟弟,肖旭。

一個成年男人,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了令人讨厭的模樣。

沒有媽媽在家,他吃飯全靠點外賣,去哥哥家蹭吃蹭喝時理直氣壯,家裡有孩子還在廁所與卧室偷偷抽煙。

為了讨好,把他媽媽的手镯偷出來想當禮物哄好生氣的女朋友。

貼在他媽媽身上吸血啃老,隻知道玩手機打遊戲。

成天無所事事,渾渾噩噩度日。

《親愛的小孩》隐藏一個錯誤教育理念,這樣做隻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在肖路和方一諾離婚分賬的時候,提到這個不學無術的弟弟借錢不還。

再想想他做的那些混蛋事,肖旭比他哥哥還要麻煩,隻不過沒站在主角團的位置上罷了,否則批判的一定不少。

這樣一個四肢健全的男人,怎麼就變成了啃老族?

原因,還是在教育的方式上。

大概因為是小兒子的原因,肖旭的媽媽對他格外寬容,恨不得像照顧幼童一樣照顧他,衣食住行都得安排妥當,方才放心。

擔心他吃不上飯,擔心他拆房子。

這好像都是10歲以内的孩子,自己搞不定的事情。

《親愛的小孩》隐藏一個錯誤教育理念,這樣做隻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有一種教育理念,叫做“為你好”。

忽略了需求,隻一味提供自己覺得對孩子好的生活。

供需不平衡,嚴重的話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也會毀掉和諧的親子關系。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其實觀點不會有太多新意。

不過葉秋臣在劇裡面舉的兩個例子中,發現有一個共同點。

單親家庭,尤其是母親帶孩子的單身家庭。

這一點上,《親愛的小孩》設計很妙。

因為單獨帶孩子成長的單身母親,除了肖旭媽媽,朱珠媽媽,還有剛剛選擇離婚的方一諾。

親愛的小孩,說的不止是方一諾的女兒禾禾。

還有朱珠,還有肖旭,方一諾,肖路,等等。

《親愛的小孩》隐藏一個錯誤教育理念,這樣做隻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于是,給孩子一個怎樣的教育環境,是對孩子而言最好的選擇?

是朱珠媽媽那種事無巨細都要限制和掌控嗎?

是肖旭媽媽那種有求必應凡事都去替他做嗎?

好像都不是。

乖乖女叛逆,兒子啃老,背後的問題其實同源。

《親愛的小孩》隐藏一個錯誤教育理念,這樣做隻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極緊,極松,都會造成不可挽留的後果。

大家都明白,找到一個合适的分寸和度,非常難。

但我們所有人,都是在摸索中行走,與父母一起摸索,與自己的孩子一起摸索。

對于教育和被教育,我們每個人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同樣也是第一個摸着石頭過自己人生之河的人。

犯錯是必然,是可以原諒的,沒有人不會犯錯。

但要懂得及時調整,及時自省,及時溝通,及時負責。

人生之路很長,未來不會因為一次的錯誤就無可挽回,不可彌補。

隻要我們懷着陽光積極正面的心态,日子就會越來越好。

為人父母,為人子女,都是生命中可貴的考驗和曆練。

文/葉秋臣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