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親教育的缺失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今天我們探讨的這個話題我認為對于每個中國家庭都會使用,因為在傳統的中國家庭中父親教育幾乎都是缺失的。

并且非常可怕的是我們很多父親們還把這種缺失看作正常,認為教育孩子的事情就是當媽媽應該完成的。

作為男人應該更多地回歸于社會,創造更多的家庭财富。

殊不知,這種想法的背後釀就了很多家庭教育悲劇。

是以,今天張健老師想要告訴各位家長朋友們:父親教育的缺失會對孩子造成多麼重大的影響,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喚起父親們對家庭教育的重視。

父親教育的缺失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中國有句古訓:“子不教,父之過。”

廣東省婦聯與家教研究會不久前對廣州市105個家庭進行調查發現父親在家教中嚴重缺位!

很多家庭的父親在家教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而是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到母親身上,認為媽媽教育孩子天經地義。

調查顯示,在“每天與孩子交談溝通的時間”問題上,母親“沒時間、無法交談”的有29%,而父親則高達56%,這對培養孩子的完整人格,尤其是責任感、獨立意識等極為不利。

在多數家庭裡,父親熱衷于扮演權威的角色,使教育成為一廂情願的事。

随着孩子的成長,這樣的權威會受到挑戰。我們認為,父親首先要與孩子分享情感,不能總是充當指導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須有良好的親密關系作基礎,關系的影響力大于教育的内容。

如何建構父子的親密關系?作為父親要注意點什麼呢?

父親教育的缺失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第一、重要的時機是在孩子出生後到一歲這段時間。

這段時間讓孩子對你建立一個熟悉的臉非常重要,錯過這個時期,你再走進孩子都很容易遭到孩子的排斥,是以這一時期最好的做法多陪伴孩子,同時和他多互動,讓他看到你有一種安全感。

第二、最好時機是孩子兩歲以後。

這個時期,建議母親和孩子要開始學會分離,于是父親可以像一個“讨厭”的第三者,進入母子關系圈中。這一時期父親和孩子關系建立的是否通暢取決于母親和孩子的分離情況。在西方,讓兩歲的孩子擁有單獨睡房已是一種促進兒童心理成章的共識。中國的孩子跟母親可以睡到很大。不誇大地說,許多兒童的心理問題都是是以而産生的。

第三、重要時期是孩子6歲時。

這時,父親要積極參與家庭的互動和規則的建立。獨生子女給家庭關系帶來許多挑戰,父母與孩子需要互相形成一種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關系得到平衡。父親要對孩子好,必須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四、重要是孩子的青春期。

比起母親來,在外慣了的父親更易于接納和認同孩子的獨立。在傳統文化中,父親常常是家庭的邊緣人,他們樂于闖天下,把孩子留給母親。使孩子失去了很好的領路人,使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内心困惑中摸索着成長。

如果父親們在以上四點方面做到,是可以很容易走進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建構一個良性的關系,對孩子的一生成長都有積極影響。

父親影響孩子最多的是他們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

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父親給孩子的最大幫助是面對現實,想辦法克服困難戰勝挫折。

孩子們最欽佩父親的地方是:不低頭,不害怕,不流淚。據對孩子的一項調查,70%的孩子對父親很佩服,認為父親是一個了不起的男子漢。其實,父親對孩子産生的影響,并非都是感天動地的大事,往往都是點點滴滴的小事。

而是當受到委屈或被人誤解時,父親寬容、無私的品格給孩子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當然,如果您沒做好,也會留下另外的印象。

三是父親們樂觀地對待生活,使孩子們感到非常幸福。

27%的孩子說他們的父親太忙,很少有時間陪他們去玩。孩子們感到遺憾的同時又有着強烈的渴望,他們希望父親能有時間和他們在一起。孩子們說和母親在一起娛樂與父親在一起娛樂不一樣。他們認為父親身上有那麼一種揮之不去的吸引力。

父親教育的缺失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研究發現,由于家庭經濟狀況、父親的職業及教育程度、父親的性格及社會地位的不同,等等,使得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所表現出的形式不完全相同,是以,好父親不能用一個統一的尺度去衡量,但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緻的。

最後還有一句話,張健老師也想送給家長朋友:一位父親今天對孩子的教育關注投入多少時間與精力與孩子的未來成就的大小成正比。

我想為了孩子的未來,各位家長朋友應該怎麼做,我想回歸家庭應該是最好的答案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