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沖着陳寶國和張豐毅這兩位老戲骨,我決定去看《山河月明》,可是八集過後,我發現還是高估了導演高希希對于這種大型曆史劇的把控能力。

本以為會像《大明王朝1566》那樣專注朝堂權謀,或者像《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那樣專注帝王成長。

但他偏偏選擇朝着古偶劇的方向發展,把一個殺伐決斷幹淨利落的朱棣,弄成了又傻又憨的二愣子。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山河月明》如今被差評刷屏了,更多的人用一星表達着不滿,甚至覺得都比不上《大明風華》,至少《大明風華》那爺仨在一起的戲份還是很有意思的。

我覺得,這部劇至少有三個敗筆,當然是我個人看法而已,一家之言就當吐槽。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人設存在問題

陳寶國演的朱元璋确實被弱化了不少,我說的弱化,是指削減了他身上的帝王之氣,反而增加了普通父親的平易近人,以及優柔寡斷的念舊情。

對比我比較看好的胡軍飾演的朱元璋,陳寶國這個版本的我并不太喜歡,甚至覺得很多時候,恍惚間以為是白七爺附體,那神态,那語氣,就連傲嬌時的小表情都是一模一樣的。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我承認他和朱标以及馬皇後之間深厚的親情,但為了強化朱标的決斷,犧牲掉朱元璋的城府,這個就有點太不拿曆史當回事了。

朱元璋的發家史大家應該知道,一個破碗開局當上皇帝,雖然清朝可能某種程度抹黑過朱元璋,但高希希也不至于把朱元璋弄得如此淺薄和優柔寡斷,他是父親,但更是帝王。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還有就是張豐毅演的徐達,當他和朱元璋坐在一起時,我甚至都分不清到底張豐毅是皇帝,還是陳寶國是皇帝。

而且,張豐毅這回的演技很差,演的徐達繃得太緊,一闆一眼地念着台詞,缺乏大将風範。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最可笑的就是,居然把朱棣塑造成了傻白甜。我知道傻白甜很多時候形容女性角色,但《山河月明》裡的朱棣就是傻白甜。幹啥啥不行,逃婚第一名,還沒有一點幹練勁兒,就這确定能造反?

說起逃婚,虧高希希能想得出來,把古偶劇的那套拿到這裡,不覺得尴尬嗎?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還有其他的演員,比如張天陽的鐵铉,王繪春的姚廣孝,還有劉譽坤的盛庸,這些可都是朱棣造反之後的重要人物,卻隻是對他們一筆帶過,這讓以後劇情怎麼發展?怎麼銜接?

如果不會拍,可以照着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來,别意淫曆史,别篡改人設,更别添油加醋的扭曲曆史。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感情線太多

為朱棣安排婚事這件事,從第一集一直延續到第八集,愣是沒辦成,還安排朱棣逃婚,然後又讓朱棣直接當面告訴徐妙雲不娶她。

曆史上可沒有這麼一出逃婚悔婚戲碼,徐氏自幼入宮,選在朱棣之側,洪武九年被冊封為燕王妃。也就是說,為了增加戲劇沖突豐富朱棣感情線,居然意淫了這麼一出。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最惡心的操作就是,弄了一個蒙古公主後朱棣邂逅,然後還給了這個公主那麼多戲份,甚至聽說朱棣被賜婚後,還表現出吃醋的模樣。

有沒有搞錯,朱棣的白月光是徐妙雲,她才是賢内助,她們兩個感情很深,沒有人可以破壞的。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據說當初删減了很多戲份,其中就包括朱棣的感情戲。但我覺得還是沒有删除幹淨,這個蒙古公主就不應該出現,或者提一下就行,沒必要強行安排她和朱棣糾纏太多。

我覺得,後面肯定還有這個公主的戲份,反正已經走在古偶劇的道路上,索性破罐子破摔了,這也是被吐槽的原因。高希希忘了初心,扭曲曆史不說,還學起了流量劇那套你情我濃的套路。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曆史劇裡,感情戲可有可無,既然選擇保留,那就不要搞成宮鬥,而是成為權謀争鬥的輔助,或者說為角色成長錦上添花,不是為了狗血故意制造沒有的感情線。

叙事線太混亂

從和王保保的戰争就能看出,這部劇的剪輯非常亂,一會戰場一會朝堂,問題是,戰場和朝堂有時候根本不在一條線上。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我其實還想看看徐達如何幹死王保保的,畢竟當初看《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就對對陣王保保特感興趣。很可惜,這場仗打得不明是以,就跟紙上談兵差不多。

徐達幾乎就沒有正面和王保保打,連像樣的排兵布陣都沒有,盡跟朱棣在那裡扯淡了。還有之前藍玉兵敗也沒說明白,作為明朝猛将,幾乎是躺着演了八集。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戰場上沒有弄明白,朝堂上也是沒有像樣權謀,《大明王朝1566》那台詞基本上得掰開來分析,很多時候話裡有話,不點透卻值得品味。

可到了《山河月明》這裡,朱元璋失了雄心,朱标失了仁心,明朝兩大集團之間的掐架也少了味道,跟過家家似的,關鍵是,前言不搭後語,非常淩亂。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我到現在都沒弄明白,這部劇的重點到底在哪裡?是朱棣的成長?是朝堂的争鬥?如果真要塑造朱棣,那就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朱棣身上,别東一下西一下。

高希希可能不太清醒,拍後宮戲他不如鄭曉龍,拍權謀戲他不如張黎,那就安安靜靜拍拍朱棣的成長。

八集過後,高希希被罵慘,《山河月明》三個敗筆,決定它難成佳作

不要扭曲,不要魔改,不要意淫,就講講朱棣和朱元璋朱标的關系,朱棣是如何從燕王被逼造反的,這不挺好嗎?

要的太多,想得太多,還想拍個八十多集,奈何能力不足,最後删減成這個爛樣子,目測最終口碑不會超過6分。

#影視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