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事:别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老婆,你說,明天,我回咱郁家莊,穿哪套西服合适呢?是這套淺灰色的,還是那套藏藍色的?”我拉開衣櫃門,拿不定主意,“時下已是陽春時節,我還是穿這套淺色的吧。哎,對了,打不打領帶呢?”

“老郁,你腦子沒進水吧?”老婆李清芬嘲笑道。

“我和你正經說話呢。”

“你是說,我不正經了嗎?”

“老婆,别打嘴官司,你參謀參謀嘛。”

“嘁,就是個座談會嘛,弄得好像要再婚當新郎似的。”

“老家專門邀請咱,我馬虎不得啊。”

“哎呀,我的酸夫子,你穿件夾克就行啦。我承認,寫小說,我不如你,可是這人情世故啊,嘿嘿,你還是聽我的吧,别明天你穿得周吳鄭王,跟耍猴似的。”

……

咋回事呢?

前兩天,老家的支書兼村委主任郁小孬給我打電話,說,村裡要開一個鄉村振興的座談會,邀請了從郁家莊走出去的各界賢達志士,可謂群英荟萃,末了,說:

“松寒叔,你是咱郁家莊的大作家呀,無論再忙,也要位臨呀。”

“喔。好的。鄉村振興,是咱郁家莊的大事兒,我能不參加嗎?順便說一下,小孬,那個啥,那個字念li,是莅臨,不念位臨,與利國利民的利同音……”

“啊,啊,好的,叔,挂了啊。”

放下手機,我心潮逐浪,久久不能平靜。

屈指算來,從春節到現在,又兩個多月沒回郁家莊了。春節回家,還捎帶着協調了現任支書與老支書郁權娃的關系,出村的第二條路也不知修得咋樣啦。

現在回老家的路暢通了,回老家也就是兩個小時的車程。郁家莊,因莊後的郁山而得名。這郁山,郁山古名微山,郦道元的《水經注》中都有記載,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舉兵西伐,曾駐軍此山,今天尚存漢王台遺址。明清以降,因其林木茂盛蔥郁,且微、郁二字音近,得名郁山。

可惜啊,多少年來,郁家莊得天獨厚的資源僅僅是資源,前年才随着大形勢脫了貧,真算是守着金碗要飯吃,鄉村振興,勢在必行,而且任重道遠呀……

故事:别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郁家莊要開鄉村振興座談會

咱閑話少說,書歸正傳。

到了第二天,我猶豫了半天,還是聽從了妻子的建議,穿了件夾克。但是,裡邊穿了煞白的襯衣。這件襯衣,買回來後就穿過一次,那是一年前市裡作代會換屆時,以示重視,專門花了幾百元買了件新的白襯衣。

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呀。鏡子裡照照,自我感覺超好!

早上六點半,我就駕車出發了。小孬通知說是九點,我掐過時間,路上可以很從容。回老家,人的心情可以用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來形容,是再貼切不過了。

出了市區,一個半小時後,進了山,車速降了下來。陽春三月,百花齊放,一路都是風景。我打開車窗,讓和煦的春風吹進車内,有一種“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的輕松惬意。

峰回路轉,路過一個山村時,路邊站了一位村姑,挎着一籃子,老遠朝我招手。我心裡話,估計她也是看我穿戴整齊,像個好人,才想搭個便車,咱回老家了,就當一回活雷鋒呗……

于是,就把車速放緩,快到了她跟前,奇怪,她依然招着手,而且臉都沒看我。我往後視鏡中一瞧,後面是一輛長途大巴車。

哎呀,是我自作多情啦,差點鬧笑話。真要是和人家搭了讪,說不定她還以為我是撩妹呢。

故事:别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差點把我當成撩妹的

卻說到了村口,才八點半。進村的第二條路也修好了,水泥路,平整如鏡,變化不小。我把車停到了老宅門口,跟家裡人打了個招呼,就趕緊去村部。

到了村部,郁小孬等兩委成員都在。我居然是第一個趕到的。

小孬說:“松寒叔,還是你重視,你最遠,卻是第一個趕回來。”

“應該的。咱郁家莊出去的人,就是放出去的一架架風筝,需要時,一收線,就都得回來嘛。”

說說話話,就到了九點,邀請的十來個人都按時回來了。

座談會在二樓小會議室舉行。

會議桌一圈坐得滿滿當當,有在縣裡當局長的郁建華,有在臨鄉當副鄉長的郁紹堂,還有搞房地産的老闆郁大發,有在縣城經營大酒店的郁小椿,等等。就郁家莊出去的人來說,算是群賢畢至啦。

我一看,人家郁大發、郁小椿等,搞企業的,都西裝革履,心裡埋怨着妻子打了個岔,真是頭發長見識短,我今天就應該也穿西服嘛……

郁小孬先代表兩委,對一年多來村裡的工作進行了簡要彙報。之後,開明宗義,說,上個月,出村的第二條路也修好了,按照鄉裡的安排,這幾年要搞鄉村振興,兩委向上級彙報了村裡的想法,想圍繞郁山發展鄉村旅遊,農家樂啥的。上面倒是支援,隻是讓村裡先自己想想辦法,從村裡通往郁山主峰的這一公裡多路,要兩條腿走路,“上級撥一點,自己籌一點”。前一段時間呢,經過求爺爺告奶奶,縣裡答應支援一百五十萬,鄉裡也答應配套七十五萬,還有七八十萬的缺口……大家是咱郁家莊出去的大人物,見多識廣,今天在百忙之中請回來,就是聽聽諸位有什麼高見?

聽話聽音,這弦外之音,似乎是要大家掏腰包啊。

但我還是做好了第一個發言的準備。畢竟,我看了一大圈,真正的文化人,就我一個。再者說,自從接到小孬的邀請電話開始,我一直都在打腹稿,還想着鄉村振興首先是産業振興,如何挖掘郁山的曆史文化,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小孬話說完,會議室内靜悄悄的,落針可聞,連空氣似乎都凝滞了。

憋了足足又十分鐘,我都為支書郁小孬着急,如果都這樣閉口不談,這不尴尬嘛。

故事:别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正當我準備開口救場呢,隻聽郁大發清了清嗓子,開了腔:

“嗯哼,我先說兩句。開發郁山,大好事,這是咱村多少代人的夢想啊。這兩年呢,房地産形勢不太好,否則的話,這剩下的缺口,我一個人就堵上了,不就是一個小套房子的錢嘛。可是,從去年到今年,房價一路走低,我現在呢,每月最怕的就是月底那幾天,為啥,發愁啊,得還銀行貸款的利息。但盡管如此,我也不能沒有表示,我拿三十萬!”

好氣魄!

我在心裡給郁大發點了個大大的贊!

而且,我想起,郁小孬與郁大發是從小就要好得穿一條褲子的鐵杆,估計,小孬私下已經做過大發的工作,發言時帶個好頭。不過,即便大發是個事先串通的人,這個事先串通的人也當得好!

“我也表個态。”郁小椿接腔說,“我的生意沒有大發董事長的大,小打小鬧的,再加上,大夥兒都知道,疫情對我的餐飲業沖擊不小,但今天不是回來訴苦的,啥都不說了,我十五萬!”

接下來,有十萬的,有八萬的,有五萬的,有三萬的……

局長郁建華和副鄉長郁紹堂,也表示各拿兩萬元。

他們在發言的時候,我心裡就在打鼓,不表示當然不合适。可這個時候,也不能再跟老婆打電話商量呀。

幸虧,沒有穿西服!今天,穿西服的,人家一出手都是十萬朝上呀……

正當我的思緒天馬行空之時,我發現衆人的目光,像自行車輻條一般聚到我身上。喔,回來的十來個人,沒發言的隻剩我啦!

我支支吾吾道:“百無一用是書生啊。回報桑梓,理所當然。可我很慚愧,囊中羞澀,隻能拿出區區一萬元。這個是我那本小說去年獲得‘五個一’的獎金,我全捐了。”

我沒法細說。那獎金,當時扣除兩千元個人所得稅和幾百元城建維護稅,真正拿到手的不足八千元。

……

郁小孬最後說,大家心裡不忘老家,這個情,郁家莊人會永記心頭。村兩委決定,凡是捐款在一萬元以上的,刻碑紀念,鑒于郁大發董事長拿了大頭,我們準備把這條路命名為“大發路”,相信不遠的将來,我們郁家莊一定能大發的。中午,村兩委在郁三妹的郁山飯莊略備薄酒一杯,前幾天,專門逮了野兔等野味,大家一定要賞光……

故事:别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我囊中羞澀,尴尬至極

(圖來自網,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