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其實人類都是“早産兒”,足胎需要21個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個問題沒有, 很多草食動物幾乎生下來就能跑,但是人類嬰兒要一歲左右才能走路,這是因為人類都是早産出生的。

其實人類都是“早産兒”,足胎需要21個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很多人表示不了解呀,尤其是當了媽媽的女同志,說自家孩子折騰了10個月才生下來,怎麼可能是早産兒呢?

大家好,我是又帥又不要臉的科普部落客,本期就來聊一聊,人類為什麼是早産兒。

其實人類都是“早産兒”,足胎需要21個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你隻需要花一個點贊,就可以獲得五分鐘的談資。不過各位實在不給的話,我也沒有辦法。

那麼話回主題,有過孩子的人應該知道,小孩剛出生時頭骨是很軟的,頭型會随着睡姿而改變,早些年還流行尖尖的頭型,因為老一輩人覺得尖頭比較聰明,但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現在流行圓圓的頭型,這種确實要好看一些。如果想讓孩子的頭型好看一點,就要不停地變換睡姿。

其實人類都是“早産兒”,足胎需要21個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螢幕前的你是啥頭型呢?尖頭請Q1圓頭請Q2,打在評論區大家讨論。

新生兒的顱骨沒有完全閉合,這是因為大腦還沒有發育成型,為了讓大腦盡快發育,營養會優先供給大腦,這一時期,嬰兒基本不會長個子。

同時為了減少能量的消耗,嬰兒會進入“待機”狀态,除了吃就是睡,等到餓了就會哭幾聲,直到11個月左右,大腦才會發育定型。

其實人類都是“早産兒”,足胎需要21個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嬰兒開始變得活潑好動,大腦處于極度活躍的狀态,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并開始學習語言和走路。

是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剛出生的嬰兒屬于早産兒,需要在母體外發育11個月,但是這種生育方式存在很多不合理。

比如原始社會充滿危險,早産兒并不适合生存,那為什麼人類還會進化出這種生育方式呢?

時間回到400萬年前,南方古猿開始走出叢林進化成直立人,為了在新環境繼續生存,身體構造也在發生改變,最明顯的是四肢的變化。

其實人類都是“早産兒”,足胎需要21個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腳趾失去抓握能力,但大腿變得更加粗壯修長,可以直立行走或者奔跑,能獲得更好的視野和行動力,以躲避天敵或者追蹤獵物。

手掌的抓握能力得到強化,讓直立人可以簡單地使用工具,比如揮舞棍棒或者投擲石頭,尤其是投擲技能在經過強化後,幾乎成為人類獨有的絕技。

人類的近親大猩猩和黑猩猩,也擁有這兩項技能,但隻是簡單地應用,無論是力度還是準度,都趕不上我們人類。

其實人類都是“早産兒”,足胎需要21個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以标槍的世界紀錄為例,史上最遠的投擲距離是104.8米,這是東德運動員霍恩,在1984年創造的紀錄,普通人練一練也能達到五六十米遠。

試想一下,一群原始人手裡拿着長矛,然後快速奔跑助力,猛力向遠處投擲,獵物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鋒利的長矛紮個透心涼。

其實人類都是“早産兒”,足胎需要21個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種攻擊方式等于是降維打擊,哪怕是體型巨大的猛犸象,在人類的投擲攻擊下,也會被當場殺死,是以人類靠直立行走解放雙手,然後利用工具站在了食物鍊頂端。

不過直立行走并非全是好處,比如人類的胯骨變得更窄,同時腦容量也在大幅度增加。黑猩猩的腦容量隻有370毫升,而人類的腦容量達到了1350毫升。

其實人類都是“早産兒”,足胎需要21個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就會導緻孕婦在分娩時,非常容易發生難産。而解決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進化出早産的生育方式,讓胎兒不滿月就出生,大腦在母體外發育定型。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早産基因是怎麼進化來的?其實答案說出來很殘酷,因為大腦發育正常的話,孕婦和胎兒極有可能因難産死亡,是以這種基因是沒辦法遺傳下去的。

其實人類都是“早産兒”,足胎需要21個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在經過幾百年的演化後,人類慢慢适應了早産基因,雖然嬰兒需要長時間的照顧,但是人類是群居性動物,加上已經站在食物鍊的頂端,是以嬰兒的存活率還是很高的。

但即便如此,孕婦分娩仍具有高風險。根據全國婦幼衛生檢測系統公布的資料,2018年全國産婦死亡率為0.0183%,也就是每10萬個産婦裡面,就有近20個産婦面臨死亡。

其實人類都是“早産兒”,足胎需要21個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是以母親的偉大無法用言語表達,生孩子就等于是鬼門關走一遭,我個人很贊同這樣的說法,我們的生日其實是母親的受難日。

當你在和朋友慶祝生日的時候,千萬别忘了給媽媽打一個電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