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作者:有感回憶錄

1952年2月18日晚,一架美C—46型運輸機即将從美軍基地起飛,前往北韓北部鐵原以西的谷山。

飛機上搭載着15名軍人,其中10人為美籍特務教官,另外5人則是身穿志願軍軍服的特務小組的成員。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他們還随身攜帶袖珍收發報機、蘇式步槍、美制小型手雷以及地圖、指北針等偵察工具。

在夜幕籠罩的高空中,飛機朝着北韓北部鐵原以西的谷山郡地區飛去。

而大陸志願軍部隊正是在此地區奉命休整。

特務小組接到的任務是空降後打入大陸志願軍内部,搜集志願軍在當地的彈藥庫、糧庫等相關情報,為飛機轟炸标定目标。

2月19日淩晨2點20分,飛機到達目的地上空。

負責此次行動的美特務機關“遠東司令部聯絡隊”的哈裡森指令特務小組做好跳傘準備。

可沒想到的是,其中一名特務小組成員在離開艙門前的一瞬間竟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手雷,猛地拉環,使勁将手雷扔進了機艙深處,緊接着迅速轉身跳離飛機。

就這樣,敵人的間諜破壞計劃在爆炸聲中化為了泡影。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随後,前後兩個降落傘也在月光裡緩緩降落出現在志願軍的視野中。

原來,指揮官哈裡森在手雷爆炸前一瞬間,也以特工的靈活迅速跳傘逃命。

很快,哈裡森被志願軍活捉,而這名特務小組成員則落到了另一座大山的樹林裡。

落地後,他立即找到搜山的部隊,交出了随身武器和特工用品,并向部隊上司講述了整個事情的經過。

被俘的哈裡森也在供詞中證明了這名成員的行為。

在部隊将此人的資訊上報調查後才得知,他竟然是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被美軍俘虜的原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80師電台報務員張文榮。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畢業于黃埔軍校,為追尋光明,舉旗起義

1926年,張文榮出生在遼甯省遼中縣。他和衆多愛國青年一樣,走上了投軍從戎之路。

1948年8月,張文榮輾轉考入國民黨成都陸軍軍官學校第23期通訊科學習,成為國民黨軍在大陸的最後一批黃埔生中的一名。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經過一年多緊張而繁重的學習訓練,張文榮系統地掌握了電台報務技能,各項考核均達優良成績。

學習期間,張文榮和許多同學已對國民黨政治和軍事上的腐敗深感不滿。

1949年11月,第二野戰軍主力及第四野戰軍一部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開始向西南進軍,先後解放了貴州全省和湖北、四川大部地區,随即于12月8日發起成都戰役,從東南西三面包圍成都。

與此同時,第十八兵團在西北軍區司令員賀龍指揮下也兼程南下,追擊南撤的胡宗南集團,從北面直逼成都。

重慶解放前夕,蔣介石倉皇逃到成都,在重兵保護下住進成都陸軍軍官學校,妄圖坐鎮指揮成都地區的國民黨軍保住川西再伺機反攻。

可蔣氏政權早已腐朽不堪,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四處怨聲載道。

12月9日,國民黨滇、川、康地方實力派将領盧漢、鄧錫侯、潘文華、劉文輝紛紛宣布起義。

12月10日,蔣介石慌忙指令胡宗南留在川西收拾殘局,自己則乘飛機逃到台灣。胡宗南見勢不妙,随後也找借口逃之夭夭。

幾天後,二野戰軍便解放了成都。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就在解放軍大軍壓境之際,包括張文榮在内的成都陸軍軍官學校3000多名學員便倉促畢業。

可校方依舊寄希望于他們,試圖讓他們随國民黨軍殘部遷往西昌作最後頑抗。

但該校的少将教育處長李永中和特種兵少将總隊長肖平波已不願再為虎作伥,早早就與共産黨取得了聯系。

在西遷途中,他們召集全體學員開會,向大家講明了目前的形勢,宣傳起義思想。

果不其然,包括張文榮在内的大多數學員紛紛表示堅決擁護起義。12月25日陸軍軍官學校正式宣布起義。

就這樣,張文榮和大批同學加入解放軍的隊伍裡,繼續追尋他們的愛國理想。

起義後的張文榮被編入西南軍政大學川西分校學習了大半年。

在這段日子裡,他極大地提高了思想覺悟,加深了對自己光榮起義的認識,并堅決要求到作戰部隊鍛煉考驗自己。

學習結束後不久,他被配置設定到基層部隊參加了著名的成渝鐵路和其他道路的修建。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北韓戰場浴血奮戰,卻不幸被俘

1950年6月,美國借北韓内戰爆發,悍然宣布出兵北韓,并不斷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城鎮。

此時,遠在成渝築路工地上的張文榮積極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号召,參加了志願軍。

由于張文榮曾是黃埔軍校的高材生,他被選派到第三兵團60軍第180師任正排職報務員,後随部隊開赴北韓參加了第五次戰役。

1951年4月,志願軍經過半年與美軍的較量,已初步掌握了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經驗。

然而,此時的戰場形勢卻不容樂觀。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遭受四次戰役沉重打擊後,為挽救敗局,在正面與我進行拉鋸戰的同時,迅速調集大量兵力進行戰略補充,準備在志願軍側後方搞“第二次仁川登陸”,妄圖在北韓蜂腰部,平壤至元山“建立新防線”。

而志願軍新入朝部隊對敵情、地形均不熟悉,再加上長途強行軍體力也未恢複。早期入朝部隊戰鬥減員又很大,尚未得到休整補充,加之美軍對志願軍運輸實行瘋狂地“絞殺戰”,後勤保障更是極為困難。

尤其是在第二階段的戰役中,過大的戰場間距為後來志願軍後撤部隊遭到美軍分割包圍留下了隐患。

此時,志願軍因後方運輸困難,部隊隻得在斷糧少彈情況下堅持戰鬥,不少戰士僅靠樹皮草根充饑。為此,志願軍總部隻得下令主力撤回三八線以北休整。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但在志願軍為等待補給被迫停止進攻的三天時間裡,美軍迅速派出兩個機械化師封堵了南北韓軍潰敗的防線缺口,死死纏上了精疲力竭的志願軍。

雖然我軍有一些部隊被圍,憑借豐富的戰鬥經驗,堵口子、鑽空子,迅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

但張文榮所在的第60軍180師卻在分散突圍中損失慘重。

在這場突圍戰中,身為報務員的他在電台被敵機炸壞後,和戰士們一樣拿起武器拼死突圍。

在張文榮和戰友們突圍到敵人包圍圈邊緣時,一陣炮火襲來,張文榮在炮擊中負傷倒在山林裡。等他醒來時,他和戰友陽文華已不幸被俘。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敵窟抗虐争回歸,炸機歸隊建奇功

張文榮被俘後,敵人對他進行多次審訊,均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由于他和陽文華都是熟悉電台通訊的人才,敵人并沒有将他們殺害,而是把他們一同關進了戰俘營86聯隊。

從此,張文榮他們便轉到了另一個戰場,與敵人進行各種形式的英勇鬥争。

當美軍得知陽文華和張文榮等人是黃埔生時,便找來台灣調來的國民黨特務,采取了“懷柔”政策試圖拉攏他們二人,遊說他們與美軍合作“效忠黨國”。

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

當時在戰俘營裡誕生了一個秘密地下黨組織。

黨員骨幹通過做文書、翻譯或中小隊長等工作,對戰友們不斷進行革命信仰和氣節教育。

同時,誓死不屈的陽文華還利用《日内瓦公約》與美管理人員抗争,維護戰俘們的權益,并與戰俘中的敗類進行堅決鬥争。

在陽文華和張文榮等人掩護下,地下黨成員還放火燒毀了戰俘營美軍物資倉庫。

敵人惱羞成怒,不顧優待戰俘的國際公約,殘忍地殺害了陽文華,還将他的心髒取出來示衆。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與此同時張文榮也在與敵人進行着特殊的鬥争。

起先,面對敵人的恐吓,他也是誓死不從。但不久之後敵人突然對他改變了态度。

原來,根據原美軍駐延安觀察組組長包瑞德的建議,美軍計劃從戰俘中挑選一組人員培養成間諜,然後将這些人派往志願軍後方實施破壞活動。

得知敵人的這一計劃後,地下黨組織便心生一計,動員張文榮主動參加教育訓練,然後尋機逃出破壞敵人的間諜行動,将戰俘營裡虐待戰俘的真實情況公之于衆。

很快,張文榮因自身是黃埔畢業并有着報務專長等因素成為了敵人首要“特招”的對象。

1951年12月初,張文榮等人順利離開戰俘營,通過對其的初步審查後就被送往日本東京一所特務學校受訓。

到了東京,張文榮表現得十分“配合”,同時在美方的逼迫下他不得已填寫了特務登記表。

這也對張文榮在戰後恢複身份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但事已至此,他隻能繼續之前的計劃,接受了為期兩個月的間諜訓練。

很快,張文榮就熟練地掌握了輕武器射擊、情報偵察、爆破刺殺、通訊、跳傘等課目的訓練。

受訓結束後,張文榮等人就被送回漢城,伺機派往志願軍後方進行間諜破壞活動。

1952年2月18日晚,張文榮等5人被要求換上志願軍的軍服,并且随身攜帶袖珍收發報機、蘇式步槍、美制小型手雷以及地圖、指北針等偵察工具,在10名美籍教官的“護送”下登上了一架美C—46型運輸機。

飛機臨起飛前,擔任此次任務的指揮官哈裡森聲稱隻要張文榮他們順利完成任務,回來後定有重賞。

飛機起飛後,張文榮便在暗中細細觀察機組成員并做好反抗的準備。

2月19日淩晨2點20分,飛機到達目的地上空,哈裡森看到機艙的紅色訓示燈開始閃爍後大聲指令張文榮等人做好跳傘準備。

張文榮則乘機迅速将提前備好好的手雷塞進了棉手套裡。

艙門打開後,哈裡森向張文榮連連揮手指令他立即跳傘。

張文榮早已将手套裡的手雷鐵摳住,說時遲那時快,他在離開艙門前的一瞬間猛地拉環使勁将手雷扔進了機艙深處,緊接着迅速轉身跳離飛機。

就這樣,敵人的間諜破壞計劃就這樣在爆炸聲中化為了泡影。

此時,志願軍地面防空部隊也在密切監視着這架敵機。

他們驚奇地發現敵機在空中爆炸後,前後有兩個降落傘緩緩從天而降。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原來,指揮官哈裡森也是特工出身,在手雷爆炸前一瞬間,他也憑借靈活的身手迅速跳傘逃命。

沒過多久,哈裡森就被早已埋伏好的志願軍活捉了,而張文榮則落到了另一座大山的樹林裡。

落地後,本可以一走了之的張文榮立刻找到搜山的部隊,主動交出了随身武器和特工用品,并向部隊上司講述了整個事情的經過。

後來,被俘的哈裡森也在供詞中證明了張文榮的英雄行為。

由于張文榮的身份和英雄壯舉過于傳奇,負責審查他的部隊很快将他送往志願軍總部。

張文榮随即又将美軍虐待和強行“甄别”戰俘、逼迫戰俘當特務的罪行,以及中朝戰俘英勇鬥争事迹逐一向上級首長機關作了報告。

早在1951年12月北韓停戰談判進入遣返戰俘議程時,美方就公然違背《日内瓦公約》中有關“毫不遲延地釋放和遣返”戰俘的基本原則。

以所謂“自願遣返”、“一對一遣返”(“聯合國軍”被俘1.15萬人)等荒謬方案百般設定障礙,緻使戰俘遣返談判毫無結果。

然而,數月之後突然發生的張文榮炸機事件,使美方頓時陷入了狼狽不堪的窘境。

正因為有了張文榮帶回來的戰俘營内的情報,讓美軍迫害我方戰俘的罪惡行徑大白于天下,迫使美方不得不在戰俘問題上有所收斂。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沉冤48年後終得昭雪

可遺憾的是,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張文榮的英雄壯舉并未得到社會和國家的認可,回國後,他還是要繼續接受審查。

直至1958年3月,時隔六年後,北京軍區政治部才對此案有了結果,出具證明稱:張文榮是在戰場上被俘後被敵軍強迫其充當特務,随後在間諜行動中乘敵機降落前,用手榴彈将敵機炸毀,并且投案自首,有立功表現,是以獎勵給張文榮人民币800元。

雖然800元在當時是個較大數目,但這種獎勵顯然與他的英雄壯舉有着本質的不同,同時并未恢複其軍籍。

志願軍張文榮“叛變”,美軍派他當間諜,他卻反殺10名美軍軍官

随後,張文榮被遣傳回老家務農。

但那封證明信并沒有給他摘掉“叛徒”、“特務”的帽子,人們依舊把他當作“叛徒”對待,在曆次政治運動中也是吃盡了苦頭。

2000年3月,張文榮老人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

但值得欣慰的是,在老人離世三個月後,北京軍區政治部派專人前往張文榮老人的家鄉遼中縣,給他的家人送去了關于恢複張文榮軍籍的決定,并且補辦補發了複員軍人的證明書和複員費。

這個遲到48年的平反決定為這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志願軍老兵的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