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垕民間傳說故事之跛仙翁窯中放寶,烈聖母火裡生金

神垕因鈞瓷而出名,鈞瓷因神垕而繁榮。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燒制出多彩的花釉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間,鈞瓷生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被定為“宮廷禦用珍品”,朝廷在陽翟(今禹州市)鈞台附近設定官窯,鈞瓷也是以得名。為宮廷燒造貢瓷,實作了鈞瓷生産由民窯向官窯的轉變,位居大陸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鈞 、汝 、官、哥、定)。

神垕民間傳說故事之跛仙翁窯中放寶,烈聖母火裡生金

處于群山之中的神垕鎮以燒制瓷器聞名天下。

可那燒瓷器的瓷窯是怎樣建成的?

神垕這裡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

快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跛仙翁窯中放寶,烈聖母火裡生金

從前,有個年輕人想在這裡建窯燒制瓷器。他先挖來山南坡的土,一試不成,土幹後就崩裂了;他又挖來山北坡的土,一試也不成,一遇水就癱軟了。這可咋辦?他為難了。

正當他對着泥土發愣的時候,一位器宇軒昂的文士乘牛車路過,見到此間情景,便問他在幹什麼,青年見文士氣度非常,便将他把事情的經過向文士叙述了一遍。文士聽後便說:“我觀此地山川地貌,異于别處,是個燒瓷的好地方,不過陽坡土性硬,陰坡土性軟,把兩樣土中和一下不就正好了嗎?”年輕人一聽瞬間心裡一亮,剛想答謝先生,誰知那文士人卻如輕煙般隐入山林之中。他想:這一定是土山大王(曆史上的舜帝,據史載,舜曾“陶河于濱”,被窯民們奉為司土之神。)給他出主意來了,都說舜帝當年發明制陶,不是他是誰呢?于是,他馬上把兩種土摻在一起,一試,果然不崩裂,不軟不癱,非常堅實。

神垕民間傳說故事之跛仙翁窯中放寶,烈聖母火裡生金

土有了,窯怎麼造呢?經過多次試驗都不成功,不是沒處進炭,就是沒處出煙,再不就是沒處掏灰渣……他又發愁了。

這天,他正坐着苦想,忽聽到身後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回頭一看,原來是個拄拐老翁指着他笑呢,他很生氣,陰沉着臉沒開腔。老翁說:“年紀輕輕不去勞作,癱在地上隻會生悶氣可不行。”年輕人聽後更氣了,張口說道:“老丈您竟會奚落我,建窯燒瓷哪是那麼容易的事,你有本事,你建一座窯試試。”誰知那老翁卻說:“好,下午你再來這裡,老漢就造座窯給你看看。”年輕人既吃驚又可笑,覺得這老翁有點荒唐。可他還是按時來到約定地,想看個究竟,卻隻見老翁端坐在一旁,不說,不笑,也不動。剛想上前問話,老翁忽然不見了。他回想剛才的情景,老翁的相貌——眼睛、鼻子、嘴……不斷地在腦海中回蕩,他突然省悟過來:人有七竅而生存,窯為什麼不能依照人形造呢?開個口子填炭,開個鼻孔出氣……于是他按照心中所想窯樣子,開始建窯,經過多次修改、實驗,終于把瓷窯建成了。瓷窯建成之後,人們都說:那位老翁是孫膑仙翁(後人尊稱為窯神)顯聖來幫助他的。

神垕民間傳說故事之跛仙翁窯中放寶,烈聖母火裡生金

神垕人制瓷的匠人都供奉司土之神、窯神、火神,看完前邊司土之神、窯神的傳說故事,接着小編再給大家說說神垕的火神。

提到火神大家印象中應該是個紅臉大漢的形象,但是神垕供奉的火神是一位民間女子。

相傳有個朝代的皇帝在晚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對紅似朱砂、鮮如雞血晶瑩透亮,閃閃發光的花瓶,十分惹人喜愛。第二天,他便派遣大臣四處查訪,有一位大臣打聽到鈞州神垕曾燒制出過類似的瓷器,便立即湊明皇帝。皇帝聽後便立刻傳下聖旨,讓神垕窯工為他燒制出夢中所見的花瓶。

鈞瓷燒制工藝複雜,人們至今還不能完全掌握,更何況當時生産條件又十分落後,更是十窯九不成,可是皇帝下的聖旨誰又敢違抗呢?有個窯工曆經千辛萬苦,總算把花瓶燒出來了,呈給皇帝一看,皇帝大怒,說:“這東西和我夢中見到的根本不一樣。”接着又傳下一道聖旨, 十天之内燒不出夢中花瓶,所有窯工滿門抄斬。

窯工們日夜趕燒,眼看期限快到了, 但仍然燒不出來。有個窯工的女兒名叫嫣紅,不但長得美麗,而且心地善良,從小跟父輩學會了瓷器的造型和燒制手藝。此時大禍臨頭,嫣紅心裡也十分着急。

一天晚上她做了個夢,夢見一位鶴發童顔的老者,老人邊走邊說:“隻有開窯時童女的血噴到燒制的瓶上,才會燒成皇帝要的那種花瓶。” 嫣紅醒來後,決心以身試火,讓自己的血氣滲入匣缽中,凝結在花瓶上。主意已定便立即告訴父親,她已經找到了燒制寶瓶的辦法,讓爹爹再燒一窯試試看。

當爐火燒到決定釉色的關鍵時刻,嫣紅登上窯頂,縱身跳進窯腔,隻見窯中紅光彌浸,紅浪翻卷。等到開窯時,一對玉般晶潤、鏡般明亮、血般豔紅的花瓶亭亭玉立在匣缽之中。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善良、勇于獻身姑娘,為她蓋了廟、塑了像,讓子孫後代懷念她,這就是後來傳說中的金火聖母。

神垕民間傳說故事之跛仙翁窯中放寶,烈聖母火裡生金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土山大王、窯神和金火聖母的點化,并期望在燒窯時得到他們的幫助,就在神垕為他們修建了窯神廟,自此以後在神垕流傳了這樣一副對聯:“跛仙翁窯中放寶,烈聖母火裡生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