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平面傳拓丨平面傳拓,就是把一張堅韌的薄紙事先浸濕,再敷在金石器物上面,用刷子輕輕敲打,使紙入字口,待紙張幹燥後用刷子蘸墨,輕輕地、均勻地拍刷,使墨均勻地塗布紙上,然後把紙揭下來,一張黑底白字的拓片就複制完成了,這種複制文字的方法,稱之為"拓印"。它是将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紙、墨拍印出來,以便儲存和傳播的工藝方法。

傳拓可分平面傳拓與全形拓,根據其技法的不同,又可分烏金拓、薄翼拓等。傳拓是大陸曆史上長期以來形成的一門傳統的手工藝技術,它在儲存、傳播與展示曆史、文化、藝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匚一個書法愛好者的初心

魯迅說過(這真的是魯迅說的):“大陸的書法藝術是東方的明珠瑰寶,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卻有舞蹈的節奏,它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這門獨特的視覺造型藝術以它無窮的魅力吸引着無數的國人為之沉醉,來自浙江蘭溪的陳小龍就是其中一個。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陳小龍臨摹練習的書帖有許多名碑的拓片,也有許多的墓志銘。久而久之,在他眼中這一張張拓片,不再是一幅幅單純的書帖,而是一段段曆史,是中國的地理、文化、藝術、宗教,是地方的風土人情、民俗民風。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這讓陳小龍對此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也促使他最終走上了一條傳拓之路。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匚 踏遍一方山水

西泠印社,天下第一金石名社。陳小龍就是在這裡開啟了自己傳拓之路的修行。後來,他又輾轉奔赴河南,跟随傳拓大師,裴氏拓印創始人裴建明進修學習。陳小龍極為推崇自己的老師,“裴老師的傳拓技藝是現在目前來說是最先進的,也是最科學的。”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陳小龍喜愛旅行,蘭溪的山水名勝,名山古刹處處都留下了他的蹤影。而學完傳拓技藝後,他再次踏遍了這方山水,這次不為遊覽,隻為拓碑。除了博物館和名山廟宇,他還經常在鄉間走訪,隻因早年間有許多寺廟與祠堂的碑刻流落于鄉野。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而就在蘭溪一位農戶家中,陳小龍發現了用來做台階的兩塊殘碑,碑上文字是明代三朝獨相葉向高遊覽蘭溪六洞山所留下的詩文。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葉向高堪稱晚明政壇的風雲人物,曆官三朝,兩入中樞,獨掌内閣一十三年,這樣一位人物在蘭溪本地留下詩篇當然會被地方志所記錄,史料記載石碑原先立于栖真寺,後來不知所蹤,不想卻輾轉流落于鄉間農戶家中,最後陳小龍掏錢将其買下,将兩塊殘碑送回了栖真寺。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匚我怕,怕它們成了無字碑

書法是陳小龍的愛好,傳拓也是他的愛好。而有朝一日,當愛好變成了工作,想必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作為文化館的從業人員,如今陳小龍的工作之一,就是通過石碑、拓片,進行鄉邦文獻的搜集、整理。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接下來,省裡要出一本《浙江墓志碑刻內建》,其中金華、衢州兩地,由陳小龍負責,“接下來的幾年,有的忙了。”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陳小龍的足迹開始走出了蘭溪,他的傳拓之路也在越走越遠。他始終不能忘記,自己親眼目睹一塊刻有文字的石碑,最後成了無字碑。一段曆史留存于世最後的痕迹,就此消逝了。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石碑靜默無言,陳小龍卻有些着急,他怕自己趕不上時間的腳步,他怕石碑抵不過歲月的侵蝕,“怕它們成了無字碑”。那塊被風化的無字碑,仿佛他拓在自己心上的一道印記,提醒着他千萬不能停下自己前行的腳步。

中國最古老的影印機 多少中華文明靠它得以流傳

為匠心營造的傳統手藝人

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