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玉拾粹(24):何以洞悉真與仿 一圖之上見文章

作者:一夫之

收藏,切不可還未弄懂就大量買入,沒有将有限資金用到真品收藏上,吃藥無數太可惜。這類藏友實在是太多了。

收藏,必須要讀懂藏品所含藏的資訊,才不失為藏玩。是以藏品不在多,而在于懂其味。

對于學習而言,無論真古與假仿,每一件都是标本。所謂“真有真章,仿見仿點”啦。無論真古仿品,必須讀懂其看點所在,才不實為收藏過一遭,否則如果靠不斷地買入“碰運氣”,在“假仿遍地一真難求”的當今,結果大多隻能是無謂地為海量低仿徒然耗費花錢買一屋子的低仿了。

其實,凡有幸遇到代真古(約千難遇一)與海量低仿(遍地皆是)都可以一圖讀出,因為畢竟高古玉皆有開門特征窺斑見豹滄桑畢現(參見《古玉學步(159)玉到高處堪共睹不到開門非高古》);隻有少部分特征不顯著的真古與少量高仿需要反複研究才能讀出其看點所在。

一件局部圖(圖1,以下簡稱“此件”):

古玉拾粹(24):何以洞悉真與仿 一圖之上見文章

圖1

一眼見仿啦,低仿。

或者以為:太武斷了,總要看了全圖才能确定吧?不必,因為任何藏品都可以管中窺豹。

這局部圖看料、工、型、紋、沁色、包漿一無是處。

其中最顯性的看點就是工——陰刻線(圖2)。

古玉拾粹(24):何以洞悉真與仿 一圖之上見文章

圖2

古玉八千年,斷代有一線。這個陰刻線由一寬一窄兩線組合而成,就是西周“一面坡”的刻線特征了,隻有西周一面坡是這樣的寬、窄相輔特征,沒有另外。這陰刻線将古玉八千年界定到西周八百年的區間。

那麼,這個一面坡雕工是否到代西周呢?

顯然畫虎類犬,一眼低仿了。

西周一面坡又稱為勾撒一面坡,其工法主體上由“勾”刀(砣)法與“撒”刀(砣)法結合而構成。

“勾”砣其實就是原來的單陰刻線,由器表向内垂直切入,理論上一砣碾過即可切成,橫截面大體呈 V 字形,到西周後由于與“撒”砣結合或者說視覺效果上以“撒”刀為主體、圍繞撒砣運作,稱為勾刀法;“撒”砣是在原來單陰線的基礎上,在陰線的一邊加切一道大斜刀,理論上要經過兩次砣切(直切一刀、配合斜碾一刀)完成,形成斜坡狀,橫截面幾乎呈現直角三角形,稱為撒刀法(圖3)(參見《古玉學步(90):西周制玉工藝多詳釋勾撒一面坡》)。

古玉拾粹(24):何以洞悉真與仿 一圖之上見文章

圖3

西周勾撒一面坡在工藝風格上有前期與後期的特征變化,既有相對深峻的刀法也有相對平緩的刀法(圖4)。但無論如何變化,都不離勾砣、撒砣的時代風格。

古玉拾粹(24):何以洞悉真與仿 一圖之上見文章

圖4

返觀此件,似勾似撒而又非勾非撒,勾非勾法、撒非撒工,與到代西周一面坡的風格南轅北轍,慘不忍睹(圖5)。這個仿工僅僅是依樣畫葫蘆的外行而已,是以為一眼低仿(當然,如果仿工掌握了西周一面坡的工藝精髓,是可以仿到神似的地步的,那就需要缜密的考鑒功夫了)。

古玉拾粹(24):何以洞悉真與仿 一圖之上見文章

圖5

工之外,其餘形、紋、沁色、包漿一無是處,不再一一贅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