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工薪家庭”的十年美好時光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一個“工薪家庭”的十年美好時光

一個“工薪家庭”的十年美好時光

一個“工薪家庭”的十年美好時光

一個“工薪家庭”的十年美好時光

□ 《法治周末》記者 孟偉

早上6點,關掉手機鬧鈴,在電鍋裡煮一鍋雞肉蔬菜粥,洗一碟小番茄,炒一盤油麥菜,煎上幾片火腿和饅頭片,再精心擺好盤……半個小時後,一家三口的早飯準時擺放在餐桌上。

“多吃點蔬菜,上課需要帶的書都放在書包裡了吧。今天的鋼琴課不用去上了,晚上讓爺爺帶你到樓下練跳繩……月底了,我今天要加班,讓爺爺接一下佳佳吧。”早餐時段,劉娜用來和家人交流一天的日程安排。

這樣美好而溫馨的生活,10年前的劉娜“想都不敢想”。那一年,劉娜從藝術設計系畢業,坐了一夜火車,提着一個20寸的行李箱,裡面放着幾身換洗的衣服和電腦,隻身來到了北京。

10年後,劉娜從設計師跨界成為銀行支行長,結了婚生了兒子佳佳,在北京買了車子房子紮下了根。

這10年,劉娜完成了蛻變,這背後既有她自己辛苦打拼的功勞,也離不開家庭的支援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一系列好政策,她因時而變,抓住了一個又一個機遇。

本想短暫停留北京

卻在此地紮下了根

“我對這個城市有一個憧憬,那個畫面即使時隔20年還是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劉娜記得,早在兒時她便向往來北京生活。

1999年暑假,家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劉娜跟随父母參加了一個旅行團,第一站就是北京天安門和故宮。

“北京的馬路特别寬、特别幹淨,還能看到很多外國人在大馬路上騎自行車。”逛景區對10歲的劉娜來講稍顯枯燥,但當她看到長安街上寬闊幹淨的街道和來來往往的外國人時,她向往着将來到這樣的城市生活。

上國中後,她開始接觸繪畫,研究西方美學。經曆了大學四年的藝術教育,她又被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吸引了,計劃畢業後去上海闖出一方天地。

但由于父母比較傳統,希望女兒不要離家太遠,劉娜畢業後便選擇暫時到離家稍近的北京準備積累一些經驗後再去上海。

沒想到,原本計劃的短暫停留成了她長期生活的地方。

2012年7月,參加完畢業典禮的第二個月,劉娜懷揣着對大城市的向往,坐了一夜火車,提着一個20寸的行李箱,來到北京。

不久,她找到了一份設計師助理的工作,是一家規模不大的廣告公司。剛入職的薪資隻有3000元,實習期3個月,工資打八折。

彼時在北京,每個月2400元的工資隻能勉強維持生活。當時北京四環内一個6平方米卧室的租金也要1400元左右,僅租房就要花去她大半個月的收入。

“當時什麼都不懂,沒想到房租居然這麼高。”為了節省開支,劉娜和兩個大學室友在北京市通州區合租了一個大開間,她每個月要支付800元。

她還記得,那個開間小到打開防盜門就能看清全貌,從門口到陽台依次擺着3張一米寬的床,門的右手邊有一個一米左右的紅色沙發,廚房和衛生間就在床對面,3個人住在一起非常局促。室友每天和男友打電話的時間,她隻能下樓去遛彎。

而且樓内的環境很複雜,整棟樓一層有十幾戶人家,每天都有人推着電動車進電梯,她曾在半夜聽到過敲房門的聲音。房間隔音也比較差,每天早上5點準時能聽到隔壁大爺的咳嗽聲。

放手一搏重新擇業

積極進取惡補知識

那時,劉娜的願望就是好好做設計,快點漲工資,讓自己有能力搬到一個通勤時間1小時以内的地方住。

讓她沒想到的是,人生的軌迹與她最初的規劃背道而馳。

一次給同僚做伴娘的機會,劉娜認識了她的丈夫張清,經曆了半年左右的相處後,兩人決定組建家庭。

張清的父母是大學教授,他們希望劉娜也能找一份更穩定的工作。

“确實不舍得放棄自己喜歡的設計工作,但身邊的同僚陸續離開北京,離開設計崗位,我也開始考慮這碗飯還能吃多久。當時,受到網際網路的沖擊,傳統廣告行業的業務量越來越少,公司客戶流失嚴重,4A公司的業績也大不如從前。”基于此,劉娜重新考慮未來的職業規劃,是留在舒适區還是選擇一個新的賽道。

最終,她決定放手一搏,考入北京市朝陽區一家國有銀行的網點工作。

銀行網點最基礎的崗位是櫃員和大堂經理,偏操作性和服務性,被稱為“新人的第一站”。

劉娜是典型的東北姑娘長相,一張标準的鵝蛋臉,170cm的身高,再加上爽快的性格,她剛進入網點就接下了大堂經理的工作:每天迎送客戶,從客戶進門時起,就要主動迎接客戶,詢問客戶需求,對客戶進行相應的業務引導。

在劉娜看來,大堂經理更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和維護客戶關系,“要了解客戶的需求、注意目标客戶、留意客戶交易習慣、滿足重點客戶的特殊需求、處理客戶不滿以及為客戶辦理離櫃業務等”。

由于大堂經理崗位涉及的業務内容廣泛,要熟悉幾乎所有的銀行服務内容,劉娜每天下班後,便惡補業務知識。

随着業務逐漸步入正軌,劉娜憑借熱情爽朗的性格積累了幾個客戶,通過提成能在每個月拿到近兩萬元的薪資。

生育暫時影響事業

從零開始沒有怨言

正處于事業上升期,劉娜發現自己懷孕了,“當時壓力非常大,剛把工作理順,手裡剛有幾個客戶,卻突然懷孕了。而且身體情況很不好,特别影響工作狀态”。

那一年,隻有幾個老客戶還能繼續維系着,沒有新的客戶資源。生育後回到工作崗位上時,原本大堂經理的崗位被人取代了,隻有現金櫃員的崗位還有空缺。

現金櫃員的主要工作是接觸各類現金業務的複核、零鈔清點、大額現金清點等。

“換到現金櫃員就等于重新開始,雖然難了點,但絕不能退縮。”這麼多年,母親的言傳身教讓劉娜懂得,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為人處事上都不要抱怨,“我媽在供電局工作,她經常幫别人做一些瑣碎的事情,從來沒有聽她抱怨過任何人。她待人處事的原則是,真誠待人,認真做事。”

櫃員工作需要人必須嚴謹,有很多單據要填,每張票上不能有錯别字,小數點更要注意位置。劉娜性格外向,相比于坐在櫃台辦業務來說,與人溝通交流是她的強項,陸陸續續便有客戶主動找她來做投資業務。

“第一個客戶一直跟我到現在。”做櫃員期間認識的第一個客戶,讓劉娜萌生了做客戶經理幫助客戶理财的想法。她記得,第一個客戶剛來網點時穿着樸素,他當時在幫老闆買瓷磚,每個月工資隻有1000多元,雖然工資不多但有理财的打算,就向他推薦了開放式的基金,每次定投幾十元。

要做客戶經理,就意味着她必須拿下基金從業資格證。作為一個門外漢,這對正在哺乳期的劉娜來講一點都不容易。

每天上班填一堆單據,下班回家看兩眼孩子,就坐在餐桌前“啃書”。

“我在高中時數學成績就不太好,生孩子後記東西更困難了,考試的公式、計算比較複雜。我考的這一年,剛好趕上政策改革,有一本書的内容找不到習題,隻能把整本書讀透、了解清楚。”那段時間,劉娜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其間還要起來給孩子喂奶。

半年時間,消化6本書,考了兩次,劉娜終于拿到了基金從業資格證。她明白,要想在客戶經理的崗位上持續發展,就要獲得更多的資質: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證、期貨從業資格證……

大錢有大錢的投資方法,小錢有小錢的理财管道。購買某一種投資理财産品,除了要看它的收益外,安全性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對于首次理财投資的人來講,風險是否可控是其最關心的問題。

劉娜告訴記者,很多人出于對銀行的信任,會盲目聽從部分客戶經理講的産品收益而忽視了風險,“一些客戶經理可能會有意規避風險點,隻向客戶介紹産品的高收益。但我覺得,要想長遠發展,就一定要對客戶負責。每個産品的真實收益和最大的風險點,我都會提前做好功課,真實地向客戶介紹情況。”

除了是一名客戶經理外,劉娜同時也是一名投資者。幫助客戶購買的産品,她自己也在投資,“客戶能看到我賺到的每一分錢”。

慢慢地,客戶數量開始變多,客戶類型更加豐富,經驗累積更加紮實,業績穩步提升,劉娜坐到了行政經理的位置,還獲得北京市海澱區網點“十佳經理”的殊榮。

2018年下半年,P2P暴雷的消息不時傳來,一直延續到2020年,一大批投資者的錢打了水漂。

P2P是一種新型的個人融資模式,依托于網絡提供民間小額借貸金融服務。

國内的P2P網貸平台始于2007年,2010年以後P2P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根據“網貸之家”釋出的統計資料,截至2018年6月,P2P平台累計數量高達6183個,累計撮合金額達到約7.33萬億元。

2018年下半年,P2P行業風險集中暴發。超過100家P2P平台被曝光有問題,成千上萬的投資人卷入其中。

2018年也是劉娜成為北京市海澱區某網點支行長的第二年。她還記得,在2017年年初的時候,很多老顧客開始将資金轉投向網絡借貸平台。

有一位在北京市朝陽區做生意的老客戶告訴劉娜,當時他身邊很多商戶都在投資P2P,收益非常高。

“他說身邊朋友都買了,有的存了300多萬元,最少的也存了50萬元,自己也想參與投資,來咨詢我的意見。”劉娜對這一行業有一定了解,她向客戶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先投資幾萬元感受一下,客戶收到兩個月的利息後,我建議他見好就收,畢竟這種玩法下一些網貸公司可能支撐不到一年就得‘跑路’。”該客戶收到部分利息後撤回資金,果然不到半個月其投資的P2P平台就“跑路”了,他身邊的朋友最少的都賠進去了幾十萬元。

在劉娜看來,當時P2P雖然火爆但存在極高的風險,“P2P借貸公司的交易成本很低,而且不受銀行監管,他們隻是讓借款人與貸款人保持聯系,容易成為非法集資或詐騙的工具”。

2017年12月1日,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上司小組辦公室正式下發《關于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明确統籌監管,開展對網絡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

從那時起,許多非法集資、非正規借貸公司機構、高利率金融平台等得到整治,一些以資金池為主的平台也紛紛告急。2018年下半年,P2P行業迎來倒閉潮。

“這些年國家持續發力打擊不合規的網貸平台,保障了客戶的資金安全,也淨化了金融市場環境。”劉娜說。

知足常樂感恩生活

買了自住型商品房

努力工作最大的動力來源于家庭,雖然每天大部分精力都在工作上,但劉娜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絕不能缺席。

劉娜的童年就轉輾于各個事先串通的人所和親戚家中。

按她的話說,母親是接了外公的班,為了保住工作早早就斷了奶去上班,抄電表數值夜班是常有的事情,有時還要挨家挨戶收電費,回家時間就更不固定了。

她的父親是名醫生,醫院的工作更是從早到晚,常常下了班還會被叫回機關醫治患者。

“我從6個月大就開始上事先串通的人所了,結果那個事先串通的人所沒上倆月就黃了,我爸又托人找了私人事先串通的人所,我在3歲前基本上就是輾轉于各個事先串通的人所之間。”在事先串通的人所放假的時候,劉娜隻能被送到其他親戚家,很難得到細心的照料。

這些童年的經曆讓劉娜暗暗下定決心,以後自己有孩子了,一定要好好陪伴。

兒子佳佳剛出生的時候,劉娜一家還沒有買房,一家三口住在張清定居美國的表姐的房子裡,房子隻有一室一廳。加上他們的父母都還沒退休,是以夫婦倆隻能輪流請假來照顧孩子,更多的時候是劉娜自己一個人照顧孩子。

劉娜回到工作崗位後,很難抽身照顧家庭,全家便讨論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所在的城市生活。

“這個提議在當時是最現實的,但是我總能記起自己小時候的場景,晚上在二姨家睡着了,一睜眼回到了自己家,和爸媽相處不到幾個小時又被送到幼稚園。”這種漂泊不定的日子,劉娜決心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去經曆。

最後,劉娜雇了住家阿姨幫忙帶孩子,“隻有阿姨和佳佳在家,我也不放心,是以花1000多元買了一個家用攝像頭,在手機上随時看他們的情況”。

攝像頭确實幫劉娜規避了不少安全問題。有一次,阿姨在廚房做飯,佳佳圍着茶幾玩,突然手上多了一把剪刀。“當時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趕緊給阿姨打電話讓她把剪刀拿走。”那個場景劉娜至今記憶猶新。

現在佳佳已經上一年級了,劉娜堅持兩個人接送他上學,遇到月底銀行結算加班的時候,也要先接孩子回家後再回到公司加班。

“我們家分工很明确,正常情況下,周一三五他接送孩子,周二四我接送,周六日盡量空出時間陪孩子出去玩一玩。”劉娜說,每周都會有固定陪伴佳佳的時間。

“我們唯一堅持培養孩子的興趣就是鋼琴和繪畫,剛好是我和張清的特長,也不需要上課外班。”對佳佳的教育,劉娜夫婦倆堅持以興趣教育為主,并沒有很多海澱家長的“雞娃”心态。

30歲前在北京買了車子和房子,這是劉娜剛步入社會時想都不敢想的事。

“第一份廣告公司的工作在北四環,我和室友住在東五環。每天要倒三趟地鐵,往返通勤要4個小時。”10年前,劉娜每天乘坐地鐵輾轉于地下,現在每天看日出日落,開車接送孩子上下學。

北京早晚高峰的擁堵是司機最頭疼的問題,一個小時的車程可能要走兩個小時才能到達。

2018年6月,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北京市警察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等聯合釋出《關于對部分載客汽車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加強對外地牌照車的進京管理。要求自2019年11月1日起,外地車進入六環内須辦理進京通行證。每輛車每年最多辦理進京通行證12次,每次辦理的進京通行證有效期最長為7天。這相當于,外地車每年最多可在京行駛84天。

2021年1月起,北京市正式實施《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以及《〈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根據新政,每人最多隻能保留1個小客車名額,但允許其向名下沒有本市登記的小客車的配偶、子女、父母轉移登記多餘的車輛。

這些新政策出台後,北京的交通狀況明顯改善了。“以前四環路堵的時候會堵成停車場,現在即使堵車,車輛也是在行駛中的,不至于停在路上。”劉娜說。

對于一家三口來說,有穩定的居住環境才算真正有了個家。

在張清表姐家住了不到一年,表姐就以自住為由收回了房子,“當時在望京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最低也能租到6500元,表姐将房子免費給我們住了一年,我們已經非常感激了”。可那時隻有基本工資,張清的負擔很重,一家三口便選擇搬到租金相對便宜的豐台區。

工作都穩定後,佳佳也要上幼稚園了,劉娜夫婦倆開始考慮買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我們倆存款也不多,首付的大頭隻能靠雙方的父母幫襯,東拼西湊了一筆首付款。”一邊湊款一邊看房子,考慮到未來佳佳的學習環境,他們把購房的方向定在了海澱區,但是在海澱區買一套像樣的兩房間超出了兩人的預算。他們又把目光轉向了政策性住房。

那時候,北京市正在推行自住型商品住房。

2013年,北京市住建委推出自住型商品住房,面向全市符合限購條件的家庭,價格比周邊商品住房低30%左右,套型以90平方米以下為主。

在海澱區剛好有項目推出,而且一般都是混合型社群,周邊配套比較完善,房屋品質也有保障。劉娜開始參與搖号,最終在海澱區西北旺搖到了購房資格,該社群包含3棟自住型商品房、5棟普通商品房,環境比較優越。

“雖然購買後5年内不得上市,5年後上市收益的30%上繳财政,但是這個政策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住在自己的房子裡,不需要再考慮搬家的問題,佳佳就在旁邊學校上學,工作和生活都在穩步前進。

如今孩子已經上國小了,劉娜的工作也在正軌中運作,日子越過越好。

制圖/李曉軍

圖① 最近一次出遊,劉娜一家三口來到河北省張家口市的“草原天路”。

圖② 劉娜為家人做的晚餐。

圖③ 小時候,劉娜每年過年就盼着和父母一起去秋林商場的負一層買紅腸。

圖④ 劉娜公司對面的風景。受訪者供圖

來源:法治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