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雄安記憶:手腕上畫的手表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筆者小的時候,手表還是許多人夢寐以求,可望不可即的貴重物品。因為當時生活困難,收入普遍較低,上班族工資平均幾十元,種地者工分日值甚至不足一毛,而手表至少也要一百多元。溫飽尚且沒有解決,花這麼多錢買手表又談何容易?

是以,那時候戴手表的基本都是工薪族,許多人雖然工資不高,但省吃儉用也要買一塊手表,圖得就是上下班看鐘點友善。至于面朝黃土面朝天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間不時間的也沒有什麼用,需要的時候看看日頭就足夠了。

我父母是上班的,都有手表。記得老媽做飯或者洗衣摘下手表擱在窗台,我都會跑上去拿起來放在耳朵上聽那均勻悅耳的咔咔聲。有時候,也會好奇地套在手腕上,但根本撐不起細長的表帶兒,隻有慢慢往上撸,直到過了胳膊肘才能勉強固定下來。

雄安記憶:手腕上畫的手表

雖然我不知道手表怎麼看時間,但覺得手表很有意思,有了機會總是喜歡拿着玩兒。那時候,爸爸在湖北工作,每年都有探親假,那一年爸爸探家回來,我輕輕地撫摸着他的手表,怯怯地問;爸爸,我什麼時候能戴上自己的手表啊?

爸爸噗嗤一聲笑了,做了個鬼臉對我說:這不難,我很快就能滿足你的要求。說着,把我的袖子挽起來,用原子筆在手腕上小心翼翼畫起來。我感到癢癢的,像是有一個小蟲子在緩緩地爬。爸爸按住讓我堅持,過了一會兒手表畫好了,有表鍊、表盤、表針,生動形象,活靈活現。

我看着手腕子上自己的手表,歡欣雀躍,興高采烈,立即跑到外公外婆面前顯擺。外公故意問:幾點了?我裝模作樣煞有其事地伸出手腕看看,然後随便回答一個數字,于是引來大家的一片歡笑。

雄安記憶:手腕上畫的手表

在家裡炫耀夠了,我又跑到大街上忽悠小朋友。小朋友都很羨慕,沒有幾天,一些小朋友手腕上都有了畫上去的手表,什麼形狀的都有,表針指向幾點鐘的都有。雖然明明知道是假的,但都感到很滿足很幸福。

上學以後,有了自己的原子筆、鋼筆,同學們也經常互畫手表,有藍色的、黑色的,甚至有紅色的,有畫左手上的,有畫右手上的,還有雙手都畫上的,甚至還有一個胳膊上畫倆的,五顔六色,煞是好看。

那個年代,沒有畫過手表的童年肯定不是完美的童年。

就這樣,在手腕上不斷畫着手表,憧憬着美好的未來,我也漸漸長大。1980年,到縣城上了高中以後,為了能夠随時掌握時間,友善作息,老媽花一百二十多塊錢給我買了一塊上海牌手表。戴上向往已久的真正的手表,我激情澎湃,百感交集。

而今,手機都顯示鐘點,手表的時間功能日益淡化。可是,我還是經常想起小時候手腕上畫表的經曆,那是一種簡單的幸福,也是一種成長的渴望。每每想起來,我都會感到很滿足,很欣慰,仿佛又回到了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童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