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劍橋望月人 低頭思故鄉———聽古筝大提琴曲《劍橋望月》有感

作者:文賞畫評

文/米新橋

上海的月亮

聽古筝大提琴曲《劍橋望月》有感

2022年4月10日

米新橋

邱漢橋作《拜月》

劍橋望月人 低頭思故鄉———聽古筝大提琴曲《劍橋望月》有感

在劍橋照片

劍橋望月人 低頭思故鄉———聽古筝大提琴曲《劍橋望月》有感

劍橋的琴聲飄飛萬丈,

月宮從未如此蒼涼。

嫦娥睜開悲憫的雙眸,

聆聽古筝清脆地鳴響。

玉盤躲進黑夜之中,

英倫島看不見上海的月亮。

我的父老鄉親,

不知現在過得怎麼樣。

昔日繁華的大街,

今夜甯靜空曠。

曾靜熙攘的外灘,

不見人來人往。

隻有潔白的救護車,

還在不停的奔忙。

滿天星鬥憂郁的閃爍,

古筝弦音倒是柔和安詳。

家鄉人忙碌了多少年,

矗立起萬千大廈樓房。

天穹的繁星,

原來是人間煙火點亮。

不論百姓與精英,

全都關在屋裡苦思遙想。

大上海按下暫停鍵,

曆史大劇剛剛演完上半場。

月亮已去九天之外歇息,

正好去找太陽補充能量。

靜思床前明月夜,

回味繁華已褪場。

天地正在輪回,

陰陽還在較量。

劍橋這邊仍在上演悲喜新劇,

大提琴向古筝傾訴衷腸。

洋人兩年群體免疫,

不知是瘋狂還是荒唐。

一批批家人朋友,

忽然就去了天堂。

如今隻有大提琴,

還在劍橋孤獨地悲傷。

也不知道過了今夜,

明天能不能迎接朝陽。

劍橋月亮是白是黑,

上海無須刻意考量。

月下風水是冷是暖,

西天上帝自有主張。

放開共存還是精準防控,

月圓月半未見月方。

殲滅戰還是持久戰,

奧密克戎仍然變幻無常。

渾厚低沉的琴聲,

有點無奈有點凄涼。

忽見玉指輕撥筝弦,

弦聲融入寬闊的黃浦江。

江水漸漸流入大海,

弦音伴随海浪湧進大西洋。

上海正在嚴防死守逐漸清零,

千萬市民天天在家欣賞誘人的月亮。

高樓男人多想上天撫摸嫦娥的俏臉,

優雅女人近期不用天天穿戴職業裝。

疲憊的心靈,

正好可以增加一點豐富的人生營養。

動靜穿越,

不久将要啟動望月大劇的下半場。

封城開頭亂了幾天,

現在的生活有肉有菜有雞湯。

親朋好友都還活着,

有人為百姓提供各項保障。

倒春寒是不是快過去了,

人們心中不斷增添新的希望。

也許明天也許後天,

日月同輝閃現出聖光。

大提琴驚訝深沉雄渾的聲音,

還在劍橋回響。

古筝清麗歡快抒情的弦聲,

響徹在奔流的黃浦江。

江上緩緩升起一輪明月,

嫦娥正在那裡調教吳剛。

快去采摘一些桂花啊,

多釀幾壇天宮玉液瓊漿。

送給上海的老百姓喝幾杯,

讓醉美的居家生活多點花樣。

放心吧劍橋的同胞,

外灘有安神敗毒的中藥湯。

吳剛配合嫦娥,

為每棟高樓送去潔白的月光。

若你沒有收到,

随時微信投訴天庭王母娘娘。

劍橋望月人,

低頭思故鄉。

劍橋望月人 低頭思故鄉———聽古筝大提琴曲《劍橋望月》有感

王天一,研究所學生學曆,國家一級作曲,著名作曲家、古筝家,筝樂大師,新筝藝術之父,曾先後擔任文旅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副會長,中國新筝專業委員會主任,中華古筝新筝研究會會長,北京市音樂家協會新筝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央視播出他的作品近百期,先後出版20多部古筝新筝理論專著和文學著作,早在2006年受文化部準許派遣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了王天一個人原創作品音樂會。

劍橋望月人 低頭思故鄉———聽古筝大提琴曲《劍橋望月》有感

姜淼,研究所學生學曆,國家一級演員,國家設立的“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國家人社部幹部教育教育訓練師資庫專家,北京市引進人才專家,現任中國東方樂團團長。她從師于國家一級作曲、筝樂大師、新筝藝術之父、王派筝法創始人王天一,曾3次榮獲全國和國際古筝新筝比賽青年專業組第一名,5次主講了國家級電視台錄制的全國古筝新筝藝術電視講座。她曾受國家有關部門派遣,出訪過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受到20多位中外國家上司人的接見和高度贊譽。

劍橋望月人 低頭思故鄉———聽古筝大提琴曲《劍橋望月》有感

王啟琛,中央音樂學院大提琴演奏碩士,中央音樂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大提琴教師,西區愛樂室内樂團成員。多次受邀在央視音樂頻道亮相,多次随北京電影樂團、北京職工交響樂團、國家大劇院交響樂團、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以及西區愛樂樂團等樂團參加各種形式的演出、講座以及活動。曾獲得著名演奏家琴立巍、林恩·哈瑞爾、Michel Strauss等人的指導,并同台演出,受到一緻贊譽。

後記:《劍橋望月》古筝大提琴合奏曲,由古筝新筝大師王天一作曲,由中國東方樂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著名古筝新筝演奏家姜淼與中國音樂學院教師、大提琴演奏家王啟琛合奏。中央電視台15頻道(音樂頻道)即将播出。

國畫《拜月》由國畫大師邱漢橋創作,意境高遠。

釋出于 14小時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