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車企跨界造手機:是主動反攻還是無奈選擇?

撰文 | 小魔

近幾年,科技公司跨界進軍造車業,大家都已經見怪不怪。畢竟相較于燃油車,電動車的進入門檻要低得多,而許多國家又選擇了用加速電動化轉型的方式來淘汰傳統燃油車,讓大型科技公司們都看到了這個入侵汽車領域的好機會。

直接一點的包括小米、索尼都已經宣布了要下場整車制造業,前者選擇了自建工廠而後者選擇了盟友代工。

而像華為與蘋果,最終會以供應商還是以主機廠的身份加入這場戰争,還在他們各自的謀劃當中。

如果說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那麼面對大量科技企業來搶奪“地盤”,車企們就沒有想過去入侵對方的領域進行反攻麼?

事實上有此類行動的車企确實不多,除了去年9月吉利首先站出來宣布布局手機産業後,蔚來是第二家在最近表示可能會進軍手機界的。

近日,蔚來汽車CEO李斌在接受新浪采訪時表示,他們在考慮推出一系列智能手機,以滿足精通技術的使用者的需求。

蔚來選擇下場造手機似乎有些被動防禦的色彩在裡面。李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蔚來造手機的目的不是為賺錢,也不是想直接與傳統手機制造商競争,而是提供汽車功能的延伸,因為他們的使用者想要一款能更好地與蔚來汽車相連接配接的手機。

蔚來造手機,說白了就是也想通過自己的手機系統建立起一個生态圈,在理論上,有了自己的移動裝置可以為自己的電動汽車提供深度內建,反之亦然。

蔚來的商業邏輯其實和蘋果非常像,蘋果已經建立了一個非常穩固的生态圈,以iPhone為核心,即将推出的蘋果汽車也被認為是這個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

許多人認為,蘋果汽車将是一款輪子上的iPhone,在某種程度上,這似乎也是蔚來汽車的目标。

确實,随着汽車進入電動化、網聯化的新時代,汽車從以往單純的代步工具,已經逐漸轉變為功能豐富的移動智能終端,而在這種演變過程中,手機與智能穿戴裝置在汽車的功能實作方面,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輔助媒介。

大家可以看到,包括手機NFC鑰匙、遠端啟動、空調控制、自動泊車等一系列現代智能汽車才具備的新功能,都需要手機或者穿戴裝置等輔助工具作為支援才能實作。

那麼蔚來為什麼不做一款能與安卓和iOS手機無縫整合的軟體,而是要大費周章來造手機呢?

李斌用蔚來最新推出的旗艦轎車ET7給出了回答。ET7搭載有超寬帶(UWB)技術,但蘋果并沒有提供開放的接口,這就使得蔚來很難給蘋果使用者設計相應的功能。

其實這個回答也暗示了蔚來汽車的開發團隊至少研究或掌握了手機、以汽車為中心的智能裝置,甚至可穿戴裝置的細節,知道怎樣才能確定與汽車的有效無縫連接配接。

此外,李斌還說道:“想一想,如果到2025年,蘋果公司真釋出了一款車型,而蔚來的使用者中有60%或更多的人使用蘋果手機,那麼蔚來就完全沒有防禦能力。如果蔚來今天不做一些準備,到那時就不好玩了。”

車企跨界造手機:是主動反攻還是無奈選擇?

是以,蔚來想推出手機,其實是在為潛在的蘋果汽車做準備,盡管其手機的開發工作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但這種未雨綢缪顯然很有必要。

雖然蘋果汽車經曆了這麼長開發時間仍然沒有落地,但一旦它真的出現,确實會對蔚來在内的許多電動車制造商造成不小的威脅。

李斌也大膽表示,上述措施是蔚來戰略的一部分,能緩解蘋果汽車可能給市場帶來的潛在“沖擊波”式打擊。

不過就像科技企業跨界造車會受到行業質疑,事實上車企造手機也有同樣的問題。

雖然對車企來說,他們中有不少具備晶片、作業系統等方面的研發投入,在高端智能制造、産業鍊等領域也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且車機硬體在工藝制造和性能上往往比手機的要求要高得多,是以造手機對他們來說不是難事。

但是在市場需求方面,手機原本就是一個過飽和的市場。不像汽車行業,雖然競争激烈,但電動化汽車時代畢竟還隐藏着極大的增漲空間,這也是為什麼它能不斷吸引科技、地産等非汽車領域企業的試探。

事實上,除了車企,過去已經有不少家電制造商如康佳、海爾、長虹、格力電器等都曾折戟智能手機市場,消費者幾乎沒有注意到這些品牌手機的出現和消失。是以說車企反向進軍手機領域,似乎也不是一個會被看好的選擇。

不過,就像我們之前所說的,布局手機産業算得上是蔚來、吉利等車企在直面蘋果、小米、索尼汽車等強力對手時的一種防禦動作,特别是像蘋果這樣已經建立起完整生态體系的強者。

畢竟蘋果造車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智能汽車所需的能力、資金和技術角度對蘋果來說是足夠的。他們有相同的方向,是以他們可能會成為隊友更可能成為對手。

到目前為止,蘋果公司在其電動汽車上的發展已經進行了大約十五年,它目前還沒有明确的上市進展信号。與此同時,蔚來繼續釋出新車型,擴充到新市場,并探索新技術,如手機。

雖然蘋果汽車絕非迫在眉睫,但從商業角度來看,在不斷增長的電動車和物聯網領域,它仍有很大的意義。相信如果蘋果真的最終傳遞自己的電動車,至少蔚來、吉利已經準備好迎接一些“友好”的競争。【iDailyca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