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愛你,中國》歌唱家意外離世 空巢悲劇再次讓大家痛徹心扉

作者:毛大慶

昨天,《我愛你,中國》 的原唱者、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女高音歌唱家葉佩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7歲。

《我愛你,中國》歌唱家意外離世 空巢悲劇再次讓大家痛徹心扉

葉佩英教授生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祖籍廣東惠陽。新中國成立之初,她毅然告别父母,歸國求學。葉教授曾經深情地表示,“我的父母告訴我,我們的國家叫中國,我們的家鄉叫唐山。在國外,我深深感受到弱國被人欺。”

1955年,葉佩英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羅忻祖和湯雪耕。1961年,葉佩英畢業留校。為了克服咬字吐字的困難,她鑽研學習戲曲和民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點的中西結合的唱法,為美聲唱法民族化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愛你,中國》歌唱家意外離世 空巢悲劇再次讓大家痛徹心扉

1963年,葉佩英在中南海為毛澤東、劉少奇等國家上司人演出時領唱《祖國頌》。1965年,她在“紀念抗日戰争勝利20周年”大會上演唱《黃河怨》後,受到周總理的贊揚。

1979年,葉佩英接到了《我愛你,中國》曲作者鄭秋楓的來信邀請,為電影《海外赤子》演唱歌曲《我愛你,中國》,電影上映後,葉教授飽含深情的歌聲立即傳遍大江南北。

我從一位與葉教授聯系密切的朋友那裡了解到了葉老去世的具體情況。

《我愛你,中國》歌唱家意外離世 空巢悲劇再次讓大家痛徹心扉

葉教授的丈夫,同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的吳式锴先生常年住院,夫妻二人唯一的女兒身在美國,葉教授一直獨居在家。

前天,她的女兒給這位朋友打電話說,聯系不上母親,請求幫忙。

這位朋友随後試着撥打葉教授的手機,無人應答,随後與她居住地的居委會、學校保衛處、物業聯系,各部門紛紛來到葉教授家,敲門始終沒有響應。

無奈之下,學校保衛處和居委會請求當地派出所,又聯系了開鎖公司,破門而入後,發現葉教授摔倒在廁所,已昏厥多時。

120急救車趕到,将葉教授送院搶救,終因顱内大量出血,不幸去世。

噩耗傳來,悲從中來,這一天,葉教授的歌聲時時回蕩在我的腦海中。

由此,我又想到,就在去年8月的一個深夜,年近八旬的财政部原部長金人慶先生獨居在家,家中陽台書籍起火,過火面積僅2平米,但是金先生在事發前意外受傷行動不便,難以自救,被發現時已昏倒在客廳,推測死因可能與煙熏有關。

兩位逝者都是獨居在家的老人,離世的主要原因都是行動不便。這不能不讓我們再次重新審視中國老齡社會中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問題:居家養老的康養與安全防護。

老齡化中國最緊迫的現實問題:空巢

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20年,大陸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3.5%。聯合國中等變量預計,2025年,中國将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40年進入超老齡化社會。

盡管中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但人們對于未來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依然缺乏比較直覺和感性的認識。

《我愛你,中國》歌唱家意外離世 空巢悲劇再次讓大家痛徹心扉

以最新的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預測趨勢,到2025年,中國老齡人口占比将超過14%,到2040年,中國老齡人口的占比将超過20%,正式進入超老齡化社會,這也意味着,每五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位65歲以上的老年人。

居住環境是影響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世界衛生組織釋出報告稱,每年有30餘萬人死于跌倒,其中60歲以上老人占了一半。

調查顯示,老年人對室内居住空間環境應配置的安全設施提出要求,尤其是對室内防滑地面(72.6%)、緊急呼救系統(68.4%)、室内扶手(41.8%)三類無障礙設施的需求度更強,分年齡段看,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較弱,相應對防滑地面、呼救系統、扶手的需求度明顯高于低齡老年人。

老年人對社群老齡服務項目表現出較大的需求,緊急呼叫(68.3%)、走失定位(60.4%)、陪同出行(46.4%)三類服務占比最高。

相較于年輕群體,老年人的就醫頻率更高,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需要便捷、完善的醫療健康服務。調查資料顯示,老年人對社群醫療服務項目的需求強烈,健康監測(59.5%)是各年齡段老年群體最希望配置的社群醫療服務項目,其次是送醫拿藥(47.7%)和家庭醫生(45.8%)。

多部委曾多次發文推進居家适老化改造

事實上,政府決策部門也已經意識到了居家養老過程中的安全問題。

2020年,九部委聯合頒布《關于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指導意見》,實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是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促進養老服務消費提升、推動居家養老服務提質擴容的重要抓手,對建構居家社群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同年,六部委聯合頒布《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群養老服務的意見》,推動和支援物業服務企業積極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切實增加居家社群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更好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着力破解高齡、空巢、獨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長期照護難題,促進家庭幸福、鄰裡和睦、社群和諧。

建構銀發友好型社會是城市建設的重要闆塊

現代社會,傳統家庭結構正在解體、少子甚至獨子及單身化成為家庭結構的主流,這些因素,都令高齡獨居和空巢比例快速上升。

高齡獨居、空巢老人發生意外事故,并不是小機率,随着人口老齡化特别是深度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加速,如何以更多有效手段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是一個刻不容緩、亟待破解的課題。

做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十年,養老服務體系是中國社會産業結構中繞不開的重要課題。我們必須提早布局,才能更好地建設一個銀發友好型社會,同時,把握好在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的經濟抓手,也是城市走向高品質文明社會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疫情期間,北京市曾通過社群對高齡獨居老人進行過摸底調查,并落實巡視探訪的相關制度和責任。我了解到的資料是,北京市約有60萬以上的80歲以上人口,而60歲以上的空巢獨居老人比例正在逐年增加,至少有一半的老齡人口沒有和子女共同生活。

這些獨居老人的起居安全,亟待搭建一個高效可行的應急救助網絡。

針對這個問題,同為老齡化社會的鄰國日本,已經進行了很多有益嘗試,包括居家監控報警等硬體配套設施。

在羅胖跨年演講中就曾提到過智能水表救老人一命的案例。

在一個空巢老人較多的小區,物業公司如果天天派人上門“查崗”或安裝攝像頭監控,其實以老人的視角,都會感到個人隐私受到侵犯,那麼,一家聰明的物業公司利用了智能水表的功能:看水字。

物業公司為智能水表設定了一個報警功能,空巢老人家中的水表如果在一定時間内沒有動,就會收到提示。

常年在家的老人每天都會用水,如果水表不動了,說明可能出了一些狀況,物業公司就會上門檢視。

呼籲:盡快推進搭建空巢老人意外防範體系

藉由發生在葉教授這次不幸離世一事,我想再次呼籲,在中國的養老體系建設中,除了保險、機構養老、養老志願者等環節之外,我們特别需要重視老年人的生活細節,包括獨居老人的護理、失獨家庭的老人贍養、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看護等方面,都需要盡快推動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服務體系,尤其是在猝死防範和跌倒意外防範方面,亟待采取相應的政策推進措施。

在猝死防範方面,發達國家獨居及夫婦空巢戶比例高70%-80%。中國可借鑒外國的應對經驗,針對社群登記在冊的空巢老人,引入網際網路傳感檢測系統、家庭扶助制度、配備社群生活指導員等模式。

在跌倒意外防範方面,生活中的意外跌倒已經成為老齡人口傷害死亡、傷殘失能的最重要因素。

中國一些城市設施相對完備的城市,可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在老齡化較為密集的社群率先推廣老人摔倒監測報警系統,借助網絡技術、視訊圖像資訊互動技術和傳感技術,對監控區域内的老人摔倒進行識别,當發現異常情況時以最快的方式進行預警,有效的協助管理人員處理,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誤報和漏報現象;同時還可以檢視現場錄像,友善事後管理查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