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睡前故事】歌一曲:閩都日常

本期題目

【任務釋出】書魚文學社第96期:歌一曲

導言

一國之主的女兒能有什麼煩惱,用她阿爹的話說,無非是長年居家,閑得發慌。她生于安定的年代,沒有經曆過兵荒馬亂,也沒見過阿爹身縱白馬的英姿,從記事以來,隻看見一個粗布麻衣、尊儒禮佛的閩王。

閩都日常

作者:時節

限定詞:宴清都

【睡前故事】歌一曲:閩都日常

【壹·燈】

貞明二年,正月十五。

她在東街口,花街燈如晝。

今日下了整個白天的雪,這會兒雖停了,卻叫一整條街的棚子都白了頭。

今夜她阿爹設宴,款待遠方來客。她本應列席,偏悄悄溜走。

臨開宴時才發現,把閩國之主氣得跳腳,隻得推脫她身體不适,悄悄遣人來尋她。

她玩味地捧着臉想,這樣熱鬧的街,遣人也難尋見她。

“這位客官,您還猜嗎?”

掌燈人以為她被難住,小心翼翼地開口。誰都不願苛待一位美麗的姑娘,他的語氣格外溫柔。

呀,走神了。她才反應過來,彎起星月一般的眼眸:“‘倒行第一’為由,自由的由。”

這樣的字謎自然難不倒她。盡管琅琊王氏如今早已沒落,他爹也并非王氏本家子,卻依然秉持用世家女的方式教導她。

“哎,對啰,這是您的燈,請拿好。”今天是歡慶的日子,掌燈人真情實意地為她高興,将貼在燈上的謎面揭下,将竹燈遞給她。

如今閩國文風大盛,建州多産竹,便時興起竹制花燈,用薄竹片镂出好看的圖案,再用竹條編織起來,意在氣正身直,心中有光。

她道了謝,提着燈繼續往前走。喧鬧的東街,多的是結伴出行,有老友驚喜相遇,有故人相看無言。

她隻有自己,順着人群行走,盡管笑着,卻是格外孤獨的模樣。

盡管“離家出走”的是她,但也許她也希望,有人能尋見她。

【貳·香】

二十餘年,戰争和動亂在閩國已然沒有什麼痕迹,在今天,街上的人們都是無憂無慮的喜慶模樣。她常去的脂粉鋪子今個兒也支了個攤子,老闆娘頗具經商頭腦,在今夜推出了新款口脂,色澤喜人,聞着有甲煎香的氣息。

姑娘們争相排隊試色,她不用排。她連錢袋子都沒掏,因為老闆娘認識她。

老闆娘把口脂裝進錦绮羅制好的福袋,這是貴人專屬的包裝。老闆娘堅決不收錢,連連誇她阿爹,說當年泉州一役,多虧了閩王救下她的父親,又減輕賦稅,鼓勵貿易,才有如今的好光景。

百姓無以為謝,隻能獻上最引以為豪的妝品,裝點閩王心頭的千金,閩都最美麗的姑娘。

她以阿爹向來提倡節儉簡樸為由,妄圖拒絕,但久居深閨,不如坊市之人那樣能言善辯,沒幾個回合便敗下陣來,連連推脫也沒能争過老闆娘,隻能再三道謝,紅着臉收下這份“新年禮物”。

阿爹要是瞧見了必然要生氣。她揣着口脂繼續走,心裡頭有些愧疚,但想到下午和阿爹吵的那一架,又賭氣地想,就怕他不生氣,不把他氣壞,她都不配做他心頭的好姑娘。

【叁·塔】

人世間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事。怎麼似乎都對,但細論起來,怎麼似乎都不對。人們便要說,這個世界并不是像食鐵獸那樣非黑即白的,有許多許多模糊的地帶,論不了對錯。

她認為不是這樣,她斷言食鐵獸也不是非黑即白。

它會吐出好看的粉色舌頭。

她讀的書不多,雖然比她那些個庸才兄弟們多,但并不比她那位以英武著稱的阿爹多。

阿爹的脾氣其實很好,她的脾氣也很好,會吵起來,大概是阿爹認為,他們該吵一架。

立場不同,看到的世界便不一樣。不一樣,便可能要吵架。

舉個也許并不恰當的例子。比如現在,糖葫蘆攤前,餘家小阿弟想要糖葫蘆,他阿爹餘有涯擔心小阿弟吃壞牙齒,堅決不買,厲聲責怪阿弟不聽話。

餘阿弟哭得撕心裂肺,上氣都要不接下氣了,周圍人都在勸餘有涯,大過年的,為了一個糖葫蘆,不值當。

餘有涯漲着臉堅持:“言不可廢。國君說過,君子一言九鼎,不可朝令夕改。”

有人認識餘有涯,知道他是外航船隊的領頭,便開玩笑:“你可不是什麼君子,今日就改一改吧。”

這話嚴格論起來倒也沒錯,但卻不能這樣講,争論便從吃不吃糖葫蘆變成了是不是君子,愈發激烈起來。

餘阿弟哭着哭着,發現大人們的注意力已不在他,忽然咬了咬牙,從架子上拿了一隻糖葫蘆便跑,像是預演過多遍,人們還沒反應過來,他便已經消失在拐角。

餘有涯怎麼也想不到兒子會偷東西,愣在了原地。而在他反應過來之前,她已經追了過去。

餘阿弟去的方向隻有一條路,路的盡頭有座塔,是阿爹為了給祖父祖母祈福所建。

報恩定光多寶塔。

俗稱白塔。

十歲的小阿弟勤于鍛煉,跑得飛快,她疏于健體,十分努力也沒能追上他。

等她趕上時,餘阿弟正氣喘籲籲地跪在地上,糖葫蘆被放進近旁的神龛裡。

他說:“佛主啊,我帶來了我最愛的食物,我的心很誠很誠,求你救救我阿娘。”

【肆·銅】

這是一個意料之中的故事。

她認識小阿弟,她瞧見過他爹帶他來府裡,知道他是一個很乖的孩子。

乖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無理取鬧。

她想:耽于外物不對,不告而取也不對,但事有前因,不問緣由便想當然地指責,也非是什麼可取的做法。

餘有涯也追上來了,他抱着阿弟,眼淚止不住地流:“我的好阿弟,我的乖乖兒。糖葫蘆救不了你阿娘,我們得有很多很多的錢,錢才能救你阿娘。阿爹出海就是為了你阿娘,海外有數不盡的寶物,都是珍稀的寶貝。”

“阿爹說謊,要真是寶貝,怎麼會賣不出去呢。”

父子哭成一團,待他們都平靜下來,餘有涯對她行了一禮,欲言又止,但最終隻是道了句祝福,便離去了。

她能猜出餘有涯沒能說出口的話。

她聽阿爹說過,如今國境内銅礦稀缺,鑄币量遠遠不足,貨币由交易物變為保值物,百姓手握着錢币而不敢花。不敢花,頂好的商品也賣不出價。

真實情況必定比阿爹說得更加複雜,以至船隊頭子的妻子生了病,他的兒子還要來到佛塔,祈求上蒼。

這便是阿爹的閩國。它在短短二十餘年内繁榮起來,表面一派祥和,内裡卻是波濤洶湧,稍有不慎便可能傾覆。

“我不怕戰争,可百姓怕。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百姓隻是想過得安穩些,有衣穿,有飯吃,如此簡單的願望。”

阿爹看上去是那樣的無奈,他扶住額頭,又重複了一遍:

“如此簡單的願望。”

【尾聲】

她繞塔拜了一圈,準備歸家。任性完了,該參加的宴會還是得參加。

行過東青門,又經啟聖門,再過應天門,她在紫宸門口停下。

蘇先生在門口等她。

她一看到蘇先生,便知道,阿爹懂她。

她對蘇先生行禮,蘇先生回禮,他們向還沒有散場的宴會廳走去,沒有多說一句話。

她想,不多說,便能減少不必要的煩憂和尴尬。

她不知道蘇先生為何不開口,也不知道蘇先生怎麼想。

俱往矣。事到如今,朦胧而尚未點破的情感,在家國面前都得放下。

今鄰國吳越遣使來聘,是為交好,為鞏固兩國情誼,保邊境安甯,護群眾休養生息,由不得她嫁或不嫁。

紫宸門到家的距離變得格外近,沒走兩步便已到達。

蘇先生對她行禮,她回禮,她将手中的竹燈送給他,作為告别禮物,祝他文運恒昌。

她推開廳堂大門,熱鬧的氣氛撲面而來,她揚起笑容,迎上阿爹喜悅又歉疚的目光。

月明滄海,天地開新顔。女别無所願,唯願助我的父王守護好它。

【參考文獻】

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2006). 閩都文化研究-(上.下冊). 海峽文藝出版社.

歐陽修(宋). (2016). 新五代史: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中華書局.

司馬光(宋). (2011). 資治通鑒. 中華書局.

王鐵藩. (2015). 王審知譜志彙編. 福建人民出版社.

薛愛華. (2019). 閩國: 10世紀的南方王國. 上海文化出版社.

00

評論區

1

亂話八千

可惜閩國也隻有這二十幾年的和平安定,後面就是内亂 同室操戈 直至南唐滅閩,甚至王姑娘的聯姻恐怕也沒起到什麼作用,吳越應援來閩,一次是插手内亂,一次是最後撿了福州……想到這些,看着最後的結尾,尤感悲涼。

時節(作者)回複:哇!捕捉到曆史大佬!以我臨時惡補的曆史知識來看,我猜王審知可能也沒想着能實際幫到多少,隻是對關系好的國家加個保障、對得罪了的陳吳有威懾就行。可惜兒孫真的太不争氣啊,王姑娘嫁的人也不是什麼好貨色,唉。

2

徐放屁

這篇好棒啊,節奏,人物,心理和措詞都渾然天成。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讀之前我真的沒想到這個篇幅可以寫出這麼多東西,一個公主“微服私訪”中發生的思考與成長,成長是好的,但卻非常無奈啊。

結尾格局一下子就大了起來!

3

時節

自評。這篇卡了好久,第一次寫曆史文,文盲對五代十國的曆史沒有什麼概念,寫了幾稿都寫不下去。查的書還是不夠,導緻寫的時候畏手畏腳,不敢做更多更細緻的描寫。總體來說,最後還是完成了,給自己的勇氣打個A,故事麼還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