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娛的營業類綜藝,層出不窮。
開餐廳、開民宿、開花店……花樣繁多。
但往往是靠撕X、争議出圈。
《中餐廳》,開創了全網玩梗的「明學」。
《五十公裡桃花塢》,天價夥食費令人咋舌。

有沒有不搞事又好看的營業類綜藝?
最近,台綜就出了一股清流。
嘉賓們拿着最少的錢,幹着最重的活,卻做出了良心爆款。
豆瓣開分9.0。
還成為首部登上Netflix的台綜,并跻身排行榜前三。
這寶藏綜藝,藏不住了——
《來吧!營業中》
這可能是史上最窮的營業類綜藝。
6位明星,合力開一間餐飲店。
誰也沒想到,一切會從最野生的階段幹起。
嘉賓:顔佑庭,鬼鬼吳映潔,炎亞綸,庹宗康,姚元浩,楊銘威
選址在海邊一處年久失修的老屋。
垃圾遍地,一片狼藉,散發着黴味。
這哪是從零開始,簡直是「災後重建」。
沒有任何清潔人員幫忙,隻能自力更生。
嘉賓們穿着高檔西裝趕來剪彩,還以為誤入了靈異節目。
但抱怨歸抱怨,西裝一脫就是幹。
大家第一天就連續工作6小時,掃出十幾袋垃圾,裝了整整兩卡車。
下雨也繼續幹活。
手動搬磚的時候,還喜提四處亂竄的大蟑螂……
個個累得臉色發白,什麼助理、擺拍都是不存在的。
因為啟動資金太少,嘉賓們的吃、住、行開支能省則省。
工作餐是路邊攤,4個大男人一餐隻花了407台币(≈89元)。
值得一提的是,嘉賓炎亞綸被店員認出,對方還表示很喜歡他。
但是他并沒有利用明星身份,要求任何優惠。
為了省住宿費,嘉賓們都沒選擇入住溫泉民宿。
玩遊戲出錯的嘉賓,被懲罰在老屋裡搭帳篷睡覺。
凍得直打哆嗦。
其他人則入住雙人帳篷。
裡面雖然寬敞,但隻有小電爐,隔音效果還巨差。
時間就是金錢。
為了盡快開張,嘉賓們每天早上7點多就開始幹活,風雨不改。
一邊商量餐館的發展方向。
一邊拆外牆、拆吊燈,又收拾出一大堆垃圾。
炎亞綸組拆鐵架用了1小時,就被其他嘉賓質疑效率太低。
彼此督促工作進度,沒有偷懶劃水的餘地。
在奮戰兩天一夜後,老屋終于被打掃幹淨了。
《來吧!營業中》雖然人窮,但志不窮。
首先,節目組的定位很清晰——
要做一檔好看的營業類真人秀。
為此,在嘉賓的選擇上就花了不少心思。
6位嘉賓中,有4位具備成功開店的經驗。
比如提名過金鐘獎最佳男配角的楊銘威,湯包店的月營業額做到了300多萬。
比起嘉賓的名氣,節目組更看重嘉賓的經曆是否對口。
不僅節約了很多溝通成本,更增強了節目的可控性。
嘉賓在錄制時也會不時輸出一些幹貨。
在具體經營層面,節目組給了嘉賓們幾乎全部自主權。
開店的每一筆開支都是公開的,小到嘉賓吃飯,大到老屋裝修。
這就要求嘉賓自主去思考怎麼控制成本,優化人員分工。
完全遵循現實中開餐廳的經營邏輯。
就連遊戲環節的編排,也在契合餐飲主題。
比如分辨不同種類的食材。
乍一聽沒什麼難度,但當外表相近的食材擺放在一起,的确很容易混淆。
這些小常識不僅讓嘉賓們在開店時能用到。
也能讓不怎麼做飯的觀衆有所收獲。
兼具了實用性和娛樂性。
最重要的一點是,節目組不怕得罪嘉賓。
該讓他們幹活的時候絕不手軟。
比如在做飯時指定食材,嘉賓必須親自下地采摘。
還得負責清洗和加工。
農民伯伯會在一旁做示範,但絕不是苦力一般的存在。
反觀内娛一些同類真人秀。
《五十公裡桃花塢》,目标是将京郊的桃花塢建設成一個「新型鄉村社群」。
嘉賓陣容十分混搭。
時尚圈的、演藝圈的、網紅圈的,彼此不認識,聊都聊不到一塊兒去。
有的嘉賓十指不沾陽春水,極度缺乏生活常識,洗潔精都能錯認成油。
更别提共同策劃經營方案了。
說着從零開始,但其實裝置一應俱全,嘉賓隻需要輕松入住。
頂多也就是帶點愛吃的東西,或者更浮誇的,買一車鮮花來裝點生活。
主題沒有,流程沒有,全員劃水。
最後居然玩起了擺爛行為藝術。
一群人大中午在太陽底下睡午覺。
活生生把營業類真人秀拍成了過家家。
《來吧!營業中》的可看性,也離不開店長的上司力。
庹宗康資曆最老,還被稱為「演藝圈經營之王」。
開着一家台北最大的滑雪用品店。
按理說他的意見就是最權威的。
但他并沒有倚老賣老,而是善于聽取所有人的意見。
由大家共同商量出最好的對策。
他情商很高,會時刻關注到每個嘉賓的情緒。
鬼鬼是6人中唯一的女性。
因為沒有開店經驗,在提裝修意見時一直被大家忽略。
好不容易插了一句話,又被捂嘴了。
她忍不住委屈哭了。
店長立馬跟她道歉,但沒有将矛頭指向具體的男嘉賓。
反而根據她的意見,提出了更細節的補充,問她是否可行。
還給了她鼓勵的抱抱,讓她覺得被尊重了。
後來她在餐館裡放上了一些小花,确實增加了店裡的生氣。
同時店長在幹活時也起到了表率作用。
第一天面對一塌糊塗的選址,他花幾分鐘就理清了思路。
明确打掃的方式,以及各自負責的區域,避免了扯皮和偷懶。
在他的帶領下,嘉賓們慢慢形成了凝聚力。
相較之下,火爆一時的「明學」則是反例。
黃曉明在《中餐廳》擔任店長時,堪稱獨斷專行。
上菜慢了,就怪主廚能力不足。
生意不好,就讓楊紫、王俊凱穿傳統婚服招攬顧客。
雖然自己不時玩失蹤,對餐廳經營狀況的評估也屢屢出錯。
但就是要把「聽我的」挂在嘴邊。
最後就導緻嘉賓們愈發沉默,不再和他提意見,隻是被動執行任務。
在這種壓抑的氣氛下,自然無法齊心協力。
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嘉賓的态度。
《來吧!營業中》雖然隻有6個人,但執行力超強。
節目組說要打掃衛生,他們撸起袖子就幹,毫不矯情。
在提裝修意見的時候,也注意到了很多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比如地上非常潮濕,需要鋪一層地闆來解決。
還有送餐口的顔色,以及店門口的大水池。
即使有嘉賓無法到場,也會通過視訊參與讨論。
在吃飯的過程中,或者采購的路上。
大家也不尬聊,而是抓住碎片時間讨論餐館如何規劃。
比如:你的專業技能是什麼?你覺得老屋怎麼樣會發展得更好?
鬼鬼16歲就出道,隻當過藝人,缺乏其他的社會經驗。
但是對社交平台很熟悉,可以營運店鋪賬号。
另一個嘉賓是電影系畢業,可以拍照,還能設計LOGO。
總之每個人都努力為餐館建言獻策。
試菜環節,食客并沒有因為是新餐廳就降低标準。
上菜慢、口感不好、就餐環境太差都會直接抱怨。
甚至提議店長趕緊關門算了,根本達不到開餐館的水準
盡管嘉賓們已經盡力做到了最好,從食材、擺盤都有過精心挑選。
但面對差評依舊欣然接受,當成一場挫折教育,思考如何改進。
觀衆能感受到,他們是真的想開好一家店。
但内娛不少同類節目中,累的是節目組,明星則在擺拍+作秀。
比如《拜托了冰箱 轟趴季》。
一個主打美食的節目,斥巨資請來了一衆流量明星。
不會做飯可以學,但他們居然點起了外賣。
在等外賣的過程中就忙着做無效社交,玩各種腦殘遊戲。
節目快收尾了主廚才登場,而且鏡頭一晃而過,待遇堪比傭人。
《中餐廳 第五季》更離譜。
說是要開餐廳,但一個會做飯的人都沒有。
周也戴着手套切菜。
一道胡蘿蔔炒肉,直接油漫金山。
更别說黃曉明已經連上了5季了,一樣硬菜都沒學會。
最家常的蕃茄炒雞蛋,還能把蛋炒糊了。
好歹是一個做飯節目,但明星們一點功課也不做。
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節目定位不清晰、嘉賓态度不端正。
必然導緻節目缺乏可看性。
轉而通過撕X,刺激觀衆的眼球。
嘉賓硬拗人設,沒有沖突也要制造沖突。
于是便有了《五十公裡桃花塢》當中尬上熱搜的一系列對話。
以及《中餐廳》的「明學」。
在這樣的「擺爛」環境當中,營業類真人秀走上了一條歪路——
黑紅也是紅,為了流量可以犧牲節目品質。
而《來吧!營業中》則反其道行之,找回了初心。
當嘉賓們都腳踏實地,從零開始把一家餐廳經營起來時。
不需要刻意制造噱頭,真實的過程便已經足夠精彩。
節節攀升的收視率,也證明了這是一條正路。
其實,真人秀本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