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0萬志願軍回國後如何安置?楊勇上将一條建議,中央:同意

作者:大戰争

1953年,北韓戰争終于宣告結束,但130萬志願軍卻不能馬上回到家鄉。畢竟130萬大軍,如何合理地安置,是個大問題。本該回國接受人們歡呼和掌聲的志願軍們,又繼續在北韓駐紮了五年多,直到北韓的戰後建設基本結束,才陸陸續續地分批回到國内。

就在大家為了戰士們的後續工作,忙得焦頭爛額之時,楊勇上将向中央提出了一道建議,還得到了一緻認可。大家喜出望外,那麼,這130萬志願軍戰士最後是怎麼安置的呢?

讓戰士們在北韓駐紮幾年,并不隻是因為安置問題。當時,雖然和美國簽訂了停戰協定,但南北韓李承晚政府并沒有簽字,相當于南北韓還沒有停止戰争,随時可以派出特務搞破壞。留下百萬大軍,也是一種未雨綢缪的事。

130萬志願軍回國後如何安置?楊勇上将一條建議,中央:同意

如果志願軍在當時就撤出北韓,那就難以對安全做出保證。萬一李承晚靠美國的支援搞事,那中國就非常被動了。再加上經過多年戰争,北韓群眾的生活難以保障,各種基礎設施破壞嚴重。志願軍們需要幫北韓人民重建家園。

是以,面對仍然在北韓半島駐軍的美國,必須要留下能夠震懾住他們的部隊。同時,志願軍們還可以幫助北韓快速的恢複正常。

130萬志願軍回國後如何安置?楊勇上将一條建議,中央:同意

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足足130萬大軍不是個小數目,新中國剛剛成立,又經曆連年戰亂,也難以負擔起這麼多人的吃穿住行。是以,中央決定先讓志願軍們在北韓駐紮,這樣就能緩解一些困難,這一留就是5年時間。

據不完全統計,志願軍幫助北韓人民,光修築橋梁就有4000多座,還重建了四萬多間的民房,還有關鍵的防禦工事。志願軍們給了北韓人民莫大的力量,修建了四千多條堤壩,還種了三千多棵樹。

志願軍在北韓留下了很多佳話。1954年北韓鬧饑荒,志願軍們省下自己的口糧,為北韓人民送去了幾噸糧食共渡難關。

130萬志願軍回國後如何安置?楊勇上将一條建議,中央:同意

而最重要的,是志願軍們修建的軍事工事,包括十多萬個地堡、數千公裡戰壕。可以說後來北韓的軍事裝備,都是在這些基礎上不斷完善的。

對于這些,金日成十分感謝志願軍,但與此同時,他也想讓自己能盡早獨立掌握北韓的權利。為此,他提拔了很多自己手下的幹部,組建了上司班子。而毛主席也注意到了這些變化,他經過慎重的思考後,決定是時候把撤軍提上日程了。

與此同時,中央也在陸陸續續撤回士兵,到了1957年,北韓境内已撤出了一百多萬戰士。

但如果志願軍走後,美國又來入侵怎麼辦?這個問題,金日成也十分擔心,還給毛主席寫了信。

130萬志願軍回國後如何安置?楊勇上将一條建議,中央:同意

1957年,蘇聯舉辦十月革命40周年慶典,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的上司人都被邀請到場,其中包括毛澤東和金日成。在慶典順利完成後,毛主席和金日成又單獨舉行了談話,詳細交換了對于百萬志願軍的規劃意見。

毛主席首先提出,想讓志願軍回國。對此,金日成自然是十分贊同的。毛主席商議,直接借助外部壓力迫使美國退兵,對美國施壓。最後,決定由北韓政府提出撤兵的方式,讓志願軍回國。

因為,如果是北韓向聯合國送出中國撤兵,那就意味着中國站在了聯合國的對立面,這是十分不利的。之後,中朝兩國聯合釋出聲明,終于解決了撤軍的問題。

130萬志願軍回國後如何安置?楊勇上将一條建議,中央:同意

然而北韓境内還有20多萬大軍沒有安置,為此中央召開了專門會議,由總參作戰部安排戰士們的後續工作。

楊勇上将當時擔任志願軍司令員,他經過了多日的考慮,向彭德懷總司令送出了自己的報告。

楊勇建議到,應該在三月前再撤出兩軍,擴大撤軍影響,還能觀察“聯合國軍”的反應。這兩軍可以并入濟南軍區。而根據鄭華司令之前的建議,在長春設立吉黑軍區,可以及時得知北韓的局勢,這裡距離較近,也便于後續出兵。而其餘的部隊,則可以在陸續撤出後并入武漢軍區。

130萬志願軍回國後如何安置?楊勇上将一條建議,中央:同意

楊勇上将

毛主席一開始收到這個建議,并沒有立馬認可。但經過多輪的修改和商議,最終以楊勇上将的建議為藍本,确定下了“先前沿、再西海岸、後中間”的方案。

最終,一批志願軍駐紮東北,便于機動應對北韓局勢變化。其餘部隊則合并到其餘内地軍區。當年2月,周總理帶領代表團親訪 北韓,并正式釋出中朝聯合聲明。

3月,志願軍正式開始撤軍,一開始中央還嚴格保密,士兵們都使用油罐車離開。到了後來就逐漸公開了撤軍計劃,分成三批将25萬志願軍全數撤離了北韓。而巧合的是,10月25日是志願軍入朝作戰的紀念日,這天也正好是最後一批志願軍撤離的日子。

130萬志願軍回國後如何安置?楊勇上将一條建議,中央:同意

金日成

其實,一開始中央是想在上半年将志願軍全部撤離。但周總理向楊勇等人征求意見時,楊勇卻有着不一樣的看法。

楊勇上将這樣對周總理說道:“最後一批志願軍,能不能晚幾個月再走?一來可以在北韓再多做些工作,二來,在10月25日的出兵紀念日回國,也更有紀念意義。”

周總理也對這個建議十分贊同,經過軍内開會商議,同意了将最後一批志願軍的回國日期,改為10月25日。

抗美援朝的戰火,把北韓半島破壞得十分嚴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平壤,甚至美國人在撤離時,都自我安慰認為,這麼一座破壞嚴重的城市,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一百年都難以重建。

130萬志願軍回國後如何安置?楊勇上将一條建議,中央:同意

戰後的平壤

但在楊勇等志願軍的建設下,隻用了五年的時間,就讓這座城市重新煥發了生機,讓北韓人民的家園得以恢複。北韓人民對此十分感激,金日成也十分重視楊勇上将。

到了1983年,楊勇病逝,金日成得知後流淚不已,說:“我失去了一位難得的好戰友!”

離别的時刻馬上就到了,志願軍們在離開前,也成了北韓人民的焦點,許多熱情的北韓人民圍着志願軍們,有些人還不辭辛勞的跋山涉水,走了好幾公裡路來送别志願軍。

700萬北韓群眾送上簽字的小冊子,還有着數不清的鮮花,平壤的20萬群衆都湧上街頭送行。有位叫做姜金石的老人,趕了好幾天路,拿着自己親自采摘的山參,送給了志願軍戰士們。

130萬志願軍回國後如何安置?楊勇上将一條建議,中央:同意

1958年10月25日,最後一批志願軍戰士乘坐的列車緩緩啟動,離開了北韓。正如朱德所言:“志願軍為我們赢得了榮譽,值得所有人稱頌和學習。”

還有志願軍去了大西北,開始核基地建設。不能忘記這些英雄!抗美援朝志願軍功不可沒,奠定了新中國的地位!

這次撤軍行動為北韓戰争畫上了一個圓滿的結局。不僅削弱了美軍的威脅,讓美國被迫撤走了兩個師的軍力,大大減少了大陸東北地區受到的的軍事威脅。

在此之前,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抹黑大陸,抗美援朝是“侵略”,還聲稱大陸留在北韓半島的軍隊,是為了幹涉北韓内政。如今百萬大軍勝利撤離,彰顯了大國風範,是對這些無理抹黑的強力回擊。

130萬志願軍回國後如何安置?楊勇上将一條建議,中央:同意

雖然1958年的志願軍們已經回家,但還有許多戰士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2021年,109位在韓犧牲的志願軍遺骸歸國,從2014年開始,陸陸續續有825位烈士回家。

抗美援朝是人類戰争史的奇迹,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威武不屈的光輝曆程,願烈士們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