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話新劇《鐵流東進》下周開演,“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王诤

4月7日,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新創話劇《鐵流東進》在北京召開釋出會。該劇将作為第七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開幕大戲于4月13日-4月17日在國家話劇院劇場上演。

國話新劇《鐵流東進》下周開演,“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鐵流東進》演出海報

話劇《鐵流東進》根據人民文學獎得主季宇的中篇小說《最後的電波》(首發于《人民文學》2018年07期)改編,編劇查文白、鐘鳴,導演查文浩,舞美設計張武,燈光設計黃祎,演員侯岩松、田征、王挺、褚栓忠、張真源、王啓函、李夢男等加盟,可謂優秀的創作和表演力量大集結,勠力同心打造熱血湧動、感人至深的抗戰題材戲劇,塑造可信、可敬的新四軍“鐵軍”群像。

人民文學獎作品改編,赓續紅色血脈

話劇《鐵流東進》講述了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爺爺突然宣布“我是烈士”。孫子詫異之餘,通過觀察爺爺的一言一行,逐漸揭開他的身份之謎——1941年,皖中獨立師第三團東進受阻,被日寇圍困在白馬山,急需通過電台與上級聯系。協助三團的發報員是一位技藝超群,卻對抗日勝利毫無信念的老百姓,他們的相遇像一塊頑石砸進了滾燙的鐵流中,火花四濺……

小說作者季宇在談到《最後的電波》時曾介紹說,自己的父母都是新四軍通信兵老戰士。父母離世後,他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一套《新四軍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通信兵史料回憶選編》,于是萌生了寫一篇小說的想法。在季宇看來,《最後的電波》和那部《永不消逝的電波》間最大的不同在于,“兩者都寫到了電台,但嚴格說,《永不消逝的電波》還不是寫通信兵生活的,它是寫地下工作,而《最後的電波》是寫皖南事變後,我軍一個團突圍出來,在白馬山遭到圍困,在電台打壞了,電報員也犧牲的情況下,如何與上級取得聯絡,最終突出重圍的故事。”

主創團隊與原作者多次溝通交流,在小說提供的資訊和背景基礎上查閱了大量曆史資料、通信兵回憶錄,并實地采風、走訪相關人士,在深入挖掘的過程中逐漸讓劇中人物更加豐滿立體。

國話新劇《鐵流東進》下周開演,“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編劇查文白 王昊宸 攝

編劇查文白數易其稿,力求最精準的舞台表達,“劇中的一些台詞來源于真實的烈士遺言,例如‘生無臭,死無聞,足矣’,英勇的烈士們不該默默無聞,他們應該被後代銘記和歌頌。”在他看來,“戲劇的主題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必須要落實在人物上。作為主角的李安本如何承載主題,深化主題呢?當一個個戰士犧牲倒下,突圍無望時,是顧團長醍醐灌頂的一句話激發了李安本,‘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才看到希望。’”

國話新劇《鐵流東進》下周開演,“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導演查文浩接受媒體采訪 王昊宸攝

從飾演電視劇《覺醒年代》中的鄧中夏,到此番執導話劇《鐵流東進》,導演查文浩具備着年輕創作者敢于突破的創新力,同時有着年輕黨員守正笃實的時代擔當。曆時兩年籌備該劇,他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劇組數次因疫情暫停,也始終沒有懈怠。為了了解通信兵的戰鬥生活,他實地走訪了多個軍部舊址、拜訪曆史研究會的學者,邀請無線電專家開展教學,帶領劇組腳踏實地的創作。“鐵軍精神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傳承,本劇是為烈士立碑,為人民立傳。創作團隊要擰成一股繩,互相信任扶持,堅持守正創新,用心用情用力創作一部優秀的作品。”

“全男班”彙聚鐵流,塑造英雄群像

《鐵流東進》是一部沒有女性角色的“全男班”硬漢戲,戲中甚至也沒有呈現“對手和敵人”。就此,編劇查文白介紹說,“沒有女性角色,戲劇可能會缺失了色彩;沒有對手和敵人,似乎也意味着丢掉了沖突的對立面。但我認為這恰恰将成為本劇的特色——缺失色彩不要緊,沒有特色更可怕。在戲劇舞台上本劇要做大膽嘗試,就從丢掉俗套開始。當30位男演員在舞台上彙成一條奔騰的鐵流,勢不可擋向着目标前進,這詩意的一幕,就是戲劇的高潮。”

國話新劇《鐵流東進》下周開演,“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演員侯岩松 王昊宸 攝

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侯岩松,與國家話劇院資深演員田征,共同飾演劇中的發報員李安本,他們各有千秋的表演風格為這個角色增加了看點。在侯岩松心裡紅色題材始終閃耀着不滅的光輝,自兩年前将原著小說推薦到劇院以來,他一直全力推進這部劇的創作,并在創排期間鄭重遞交入黨申請書,将一名文藝工作者對中國共産黨的崇敬展現在實際行動中。

國話新劇《鐵流東進》下周開演,“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演員田征 王昊宸 攝

擁有豐富舞台經驗的田征強調要用真實的表演打動觀衆,并且認為這部劇的每一個演員都很重要,大家共同構成了鐵軍的群像,任何單獨的個體都無法展現這樣磅礴的氣魄和力量。

國話新劇《鐵流東進》下周開演,“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演員王挺 王昊宸 攝

值得一提的是,田征在這部劇中與闊别17年的“老戰友”王挺再次同台,二人曾在《冰山上的來客》中有過合作。本次王挺在話劇《鐵流東進》中飾演三團團長,塑造過諸多警察、硬漢角色的他被導演稱為是這個角色的“不二人選”,他将用四川方言刻畫一位絕境中帶領戰士突圍的英雄。王挺表示,“取舍和信念是顧團長身上最重要的精神品質,希望将它們傳遞給觀衆。”

曾在話劇《谷文昌》中飾演谷文昌的國家話劇院演員褚栓忠此次演繹歸國華僑杜參謀,他有學識、明大義,希望通過這個角色讓觀衆從那代人身上體會到愛國的力量。

國話新劇《鐵流東進》下周開演,“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演員張真源 王昊宸 攝

首次出演話劇的張真源就讀于中戲,他表示本次與國家話劇院藝術家們合作是一次受益匪淺的經曆,“我從國話演員老師身上學習到很多在表演上的心得,老師們每一次在表演細節上的處理都讓我很佩服。”張真源在劇中飾演小柴火,他每每以這位少年士兵身份站上舞台時,内心都充滿了使命感和自豪感。

國話新劇《鐵流東進》下周開演,“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排練照 王昊宸 攝

“意象山”堪為舞美創新,傳遞對先烈的敬仰

就澎湃新聞記者觀摩排練現場,此次舞美設計張武将一個個白色積木塊搬上舞台,排列成摩斯電碼符号,由這些電碼組成了劇中的白馬山。釋出會上,導演查文浩介紹說,用摩斯電碼在舞台上組成的“意象山”是該劇一大亮點。“觀衆可以跟随劇情的發展,将它視作白馬山抗擊日寇的戰壕;視作主角李安本發病時混沌的大腦;也可以視作解放後給烈士樹立的紀念碑。通過轉台和光影的變化,它在不同角度呈現的形态,就如同發電報時滴滴答答的節奏。總之,随着舞台詩意的變化,大家可以引申出十分豐富的内涵。這正是主創團隊在叙事和舞美上做到守正創新的突破。”

國話新劇《鐵流東進》下周開演,“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排練照 攝影:武雲飛

在查文浩看來,“這個節奏是白馬山戰士的希望,他們希望通過電報與組織取得聯絡,沖出重圍繼續東進;這個節奏也是全體演員最好的祝福,他們懷着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美好願望,在摩爾斯電碼構成的圓形時光隧道中,傳遞對先烈的敬仰。”

國話新劇《鐵流東進》下周開演,“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排練照 攝影:劉子郁

話劇《鐵流東進》創排于新冠疫情期間,經曆多次暫停再重新開機,王啓函、鄧炀、吳俊達、劉子郁、張若塵等國家話劇院青年演員不畏辛苦,帶着護膝訓練形體,在排練場摸爬滾打,傾注心血排除萬難,力争在舞台上表現出當代年輕演員蓬勃的朝氣。作品即将迎來觀衆和市場的檢驗,在釋出會最後,全體主創共同表達了希望該劇塑造好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能夠打動觀衆内心,引發觀衆共鳴,為英雄樹碑立傳。”

國話新劇《鐵流東進》下周開演,“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主創大合影 王昊宸 攝

責任編輯:梁佳 圖檔編輯:陳飛燕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