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崇比遼世宗大34歲,為何還甘當契丹“侄皇帝”?

作者:寫乎

作者:許雲輝

​劉崇比遼世宗大34歲,為何還甘當契丹“侄皇帝”?

契丹耶律阮雙喜臨門:在你死我活的皇位争奪戰中險勝并華麗變身遼世宗後,北漢國君劉崇的求助國書又飛到面前。劉崇哀求契丹幫助北漢消滅後周,為此願舉全國之力滿足契丹所有要求。

瞌睡遇枕頭,遼世宗正中下懷,提出極為苛刻的條件:北漢必須參照石敬瑭與契丹舊例,繼續與契丹“約為父子之國”,且必須繳納“歲輸錢十萬缗”的保護費。劉崇既想當婊子又想立貞節牌坊,讨價還價羞答答地提出對遼世宗“以叔父事之”,自稱“侄皇帝”。

劉崇比遼世宗大34歲,為何還甘當契丹“侄皇帝”?

​劉崇比遼世宗大34歲,為何還甘當契丹“侄皇帝”?

(一)亂世無賴

劉崇(又名劉旻)枉有一副“美須髯,目重瞳子”得好皮囊,卻是個“少無賴,好陸博意錢之戲”的繡花枕頭。他終日在賭場厮混,曾因犯罪而被“黥為卒”。服刑期間,他瞅個空子“腳底闆抹油----溜了”,投靠在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帳下為将的哥哥劉知遠。有哥哥罩着,劉崇“兔子跟着月亮走----沾光”,很快混成個低級軍官。

石敬瑭建後晉稱帝,劉知遠水漲船高繼任河東節度使,劉崇也被哥哥戴上河東步軍都指揮使官帽,人模狗樣兒成為中級軍官。劉知遠在後晉被契丹滅國後,在後晉文武官員勸谏下,于太原稱帝建後漢。劉崇接過石敬瑭和哥哥的接力棒,升任河東節度使。劉承祐繼位為後漢隐帝,加封叔父劉崇兼任侍中和中書令。劉崇俨然成為後漢擎天柱,支撐着風雨飄搖的半壁江山。

​劉崇比遼世宗大34歲,為何還甘當契丹“侄皇帝”?

(二)太原稱帝

“時漢隐帝以幼年在位,政在大臣。”年僅17歲的漢隐帝被樞密使郭威與顧命大臣楊邠(bīn)等重臣視為現代版劉禅。劉崇與郭威素來關系惡劣,為自保決定擁兵自重。他在征得朝廷許可後,大張旗鼓“以備契丹為名”,在太原“選募勇士,招納亡命,繕甲兵,實府庫”,不僅拒絕向朝廷“上供财賦”,甚至連“朝廷诏令,多不禀承”,把太原經營成一個獨立王國。

朝廷政局的雲谲波詭,将劉崇推上曆史舞台。楊邠先是當衆把小皇帝當傻瓜訓斥,一口回絕太後與小皇帝為外戚求官的請求。繼而明确拒絕小皇帝“欲立所愛耿夫人為後”請求,甚至不同意小皇帝在耿夫人病逝後“将以後禮葬之。”漢隐帝惱羞成怒,在左右居心叵測挑撥下,終于大開殺戒,将楊邠與名将史弘肇等人同日誅殺,并密诏心腹前往魏州(今河北大名西)賜死郭威。郭威被逼反叛,“舉兵渡河”殺向京城。漢隐帝獸性大發,“乃悉誅威家屬于京師。”郭威全家遇害,場面“極其慘毒,嬰孺無免者。”

郭威在“隐帝遇弑”後進入京城,因不便立刻改朝換代,隻得禀告皇太後,擁立徐州節度使劉赟為帝,并派人趕往徐州迎接劉赟入京繼位。

劉崇得知郭威起兵時,曾一度“乃謀舉兵”幫助侄兒。在心腹勸谏下,他一面坐山觀虎鬥以便坐收漁利,一面厲兵秣馬随時準備進京摘桃子。他得知養子劉赟被郭威擁立為帝後,“乃罷兵”,興奮得大喊:“吾兒為帝矣,何患!”

劉崇派人進京探聽虛實,使者受到郭威親切接見。郭威信誓旦旦保證擁立劉赟完全出于公心,見使者将信将疑,索性露出早年間繡在脖子上的飛雀紋身給使者看:“您看,自古至今,豈有紋身的天子?請轉告劉先生,千萬不要懷疑我的誠意!”劉崇果然中計,“喜,益信以為然。”

心腹李骧勸谏他:“郭公舉兵造反,勢必不甘心再做漢臣,更不會再立劉氏後人為帝。臣建議您立刻起兵南下太行,控制孟津要地觀望形勢。隻要劉赟真正登上帝位,您再撤軍回太原。”劉崇破口大罵:“李骧你個臭腐儒,分明是想離間我父子關系!”他“命左右牽出斬之。”李骧臨刑長歎:“我為傻瓜出謀劃策,活該被殺!隻是,我妻子病入膏肓,我死她也活不了,希望成全我們夫妻同赴陰曹!”劉崇“聞之,即并戮其妻于市。”為了表明心迹,劉崇将處死李骧夫妻一事詳細上報朝廷。

黃粱美夢易碎。郭威以抵禦契丹為由率部北上至澶州時,被将士黃袍加身,重返開封。他逼迫皇太後授自己為“監國”,奪取最高權力,以皇太後名義下诏廢黜劉赟,并遣部将囚禁劉赟。公元951年正月,郭威“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号周。”劉崇針鋒相對,“僣号于河東,稱漢,改名旻,仍以乾祐為年号。”郭威為根除後患,派人秘密毒殺劉赟。劉崇派特使“奉書周太祖,求赟歸太原,而赟已死。”劉崇想起李骧的逆耳忠言,悔恨交加,“為李骧立祠,随時祀之。”

從此,北漢與後周成為有國仇家恨的敵國。

​劉崇比遼世宗大34歲,為何還甘當契丹“侄皇帝”?

(三)勾結契丹

劉崇為報殺子之仇,令次子“率兵攻晉、隰二州。”後周嚴陣以待,北漢軍“不克而退”。劉崇因北漢地域狹小,僅有“并、汾、忻、代、岚、憲、隆、蔚、沁、遼、麟、石十二州之地”,且國力薄弱,難與後周抗衡,于是對契丹“耗子給貓當三陪----拼了命地巴結”。他從稱帝開始,便“以重币求援于契丹”,對契丹卑躬屈膝,“仍稱侄以事之”,終于被遼世宗“僞冊為英武皇帝。”

抱上契丹這條粗大腿後,劉崇醜态百出,或遣使“使于契丹,乞兵為援”,或派人“以厚賂謝契丹,自稱‘侄皇帝緻書于叔天授皇帝’”,或“遣翰林學士博興衛融等詣契丹謝冊禮,且請兵。”耶律述律弑殺遼世宗稱遼穆宗後,劉崇迫不及待派特使祝賀,對年僅21歲的遼穆宗“複以叔父事之,請兵以擊晉州。”

契丹終于丢給劉崇一根肉骨頭,在劉崇“自領兵由陰地關寇晉州,乞師于契丹”時,很大方地“以五千騎助之,合兵以攻平陽。”劉崇圍困晉州兩月餘,一無所獲,“聞周師至,遂焚營而遁。”時值隆冬,“晉、绛大雪”,當地邊民據險自固,漢軍糧秣殆盡,“兵無所掠,士有饑色,比至太原,十亡三四。”

劉崇賊心不死,又于次年春天“遣兵三千餘衆寇府州。”不料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被後周趁勢挖走一塊肥肉。兩次碰得頭破血流,劉崇終于調整戰略,改攻勢為守勢,苦心經營北漢。但是,“北漢土瘠民貧”,可憐的财政收入既要供養數目龐大的軍隊,更要搖尾乞憐“外奉契丹”,是以隻能采取殺雞取卵的“賦繁役重”政策,導緻“民不聊生”,緻使很多百姓逃入後周。

​劉崇比遼世宗大34歲,為何還甘當契丹“侄皇帝”?

(四)高平兵敗

劉崇雖然打不過郭威,卻硬生生将郭威熬死。郭威駕崩,劉崇“聞之喜”,再次“遣使乞兵于契丹”,企圖趁周世宗新立之際一舉蕩平後周。契丹“遣楊衮将鐵馬萬騎及奚諸部兵五六萬人号稱十萬”,與北漢組成聯軍,氣勢洶洶殺向後周。劉崇志在必得,任命張元徽為先鋒,自己赤膊上陣,“将騎兵三萬攻潞州。”周世宗化悲痛為力量,力排衆議,毅然禦駕親征,與北漢和契丹聯軍在高平(今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展開戰略決戰。

劉崇擺出三路對攻陣勢,令張元徽在東,遼将楊衮居右,自居中軍。楊衮好意提醒劉崇:“對手是強敵,我軍不可輕舉妄動!”劉崇狂妄地捋着胡子訓斥他:“時不可失,無妄言也!”楊衮見好心被當成驢肝肺,“怒而去”,令西軍按兵不動。劉崇指令張元輝率東軍全力進攻後周右軍時,南風陡起,飛沙走石,刮得将士睜不開眼。心腹急忙拽住劉崇的馬缰勸谏:“南風甚急,非北軍之利也,宜少待之!”劉崇惱羞成怒罵道:“老窮酸,休得胡說八道,動搖我軍的鬥志!”

後周将領見北漢軍悍不畏死的逆風攻擊,被吓得膽戰心驚,率先撤出陣地。騎兵争先恐後撥轉馬頭快馬加鞭逃命,步兵被迫投降,“數千棄甲叛降元徽,呼萬歲聲振川谷。”周世宗“大駭”,奮不顧身親率親兵上陣督戰。後周将士見周世宗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勇氣陡增,“皆奮命争先”,擋住北漢軍潮水般的沖鋒。

此時,“風勢愈盛”,率部狂攻的“張元徽戰殁于陣”,北漢軍群龍無首敗下陣來。劉崇見勢不妙,親手揮舞軍旗示意撤軍。北漢軍兵敗如山倒,後周軍勢不可擋痛打落水狗。劉崇一路狂奔,沿途“收餘兵萬人”。後周軍“乘勝追擊之後,旻又大敗,辎重器甲、乘輿服禦物皆為周師所獲。”劉崇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獨乘契丹黃骝,自雕窠嶺間道馳去。”深夜,劉崇在山谷間迷失方向,用劍威逼村民帶路北返太原。村民對他恨之入骨,故意将他一路向西帶往平陽(今山西臨汾市)。劉崇“行百餘裡,乃覺之”,惱羞成怒殺死向導,單人獨騎辨明方向倉皇逃竄。一路上,劉崇風餐露宿,狼狽不堪,有時“所至,得食未舉箸,或傳周兵至,辄蒼黃而去。”他曆經周折,終于從捷徑逃回太原。

周世宗修整軍隊,“大宴将士,斬敗将樊愛能、何徽等七十餘人,軍威大振。”他一鼓作氣指令進攻太原,派兩員大将“北控忻口,以斷契丹援路。”後周軍将方圓四十裡的太原城重重包圍,圍困三月之久。其間,負責阻擊契丹軍的大将一人“為契丹所敗”,一人戰死沙場。周世宗審時度勢,見太原城“攻之不克”,擔心腹背受敵,下令全軍撤退。劉崇先“自敗于高平”,繼而被長時間圍困,羞憤交加,“以憂得疾”,一病不起,任命兒子劉承鈞為“監國”後不久,59歲的劉崇一命嗚呼。

唐末亂世,群雄蜂起,割據四方,互相征伐,逐鹿中原,固然會給中原百姓帶來深重災難。但是,“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中原群雄打得再你死我活,畢竟是兄弟内部之間的紛争。自石敬瑭認賊作父甘當契丹“兒皇帝”後,劉崇再次突破華夏兒女的心理底線,出賣國家與民族利益,心甘情願做異族“侄皇帝”,實屬鮮廉寡恥、死有餘辜。事實證明:大權在握者,如果被一己之私迷住心竅,将會幹出多麼厚顔無恥的事!古今亦然!

​劉崇比遼世宗大34歲,為何還甘當契丹“侄皇帝”?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畢業于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雲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進階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文章六十餘萬字。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