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其玲:她是網格員,也是居民們的貼心“女兒”

作者:煙台融媒

(通訊員姜甯)自本輪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的那一刻起,萊山經濟開發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主動請纓,奔忙在防疫勸導點、小區、樓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網格員,而康其玲就是其中一員。

任勞任怨,做社群網格的大管家

康其玲是萊山經濟開發區暖山國際社群第十三網格的網格員,負責同德花園小區1#、2#、3#樓居民的網格化管理,在萊山區同德花園小區裡,大家每天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您好,請問家裡常住人口有幾位?近期有家裡人去過高風險地區,或者從高風險地區回來嗎?有沒有人出現發熱症狀?……”網格員康其玲正在進行入戶走訪工作。

康其玲:她是網格員,也是居民們的貼心“女兒”

這是疫情期間,她每天工作的一個場景。社群的工作主要是人員排查和核酸檢測,康其玲不光負責自己網格,還負責網格内所有涉疫區人員的資料彙總上報。

自從本輪疫情開始後,她和同僚就在辦事處,從早到晚,顧不上休息,按照排查名單,通過電話、微信群、入戶走訪等方式,對網格内的返煙人員進行排查,重點排查居民是否來自中高風險地區,是否完成核酸檢測等。

康其玲:她是網格員,也是居民們的貼心“女兒”

排查工作告一段落後,康其玲又馬不停蹄地前往社群核酸檢測點,“請大家主動出示健康碼、行程碼”“請各位全程佩戴口罩,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間隔。”手裡提着小喇叭,不厭其煩地喊話并動員居民主動配合核酸采樣。

對于年邁老人等不會使用微信和支付寶的,她會不厭其煩地耐心指引,幫助他們掃碼填報資訊,這樣的工作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協助醫護人員掃碼采樣也是她每天的工作,為了不出任何纰漏,每個環節她都仔細再仔細的确認,從一個個人掃碼到封管,她與醫護人員的默契相得益彰!

晚上下班後,在網格群裡,不時有居民詢問小區裡是否有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還有在家的一些生活問題,康其玲都一一作答,“目前我們小區還沒有疑似的病例,但疫情目前,許多住戶減少外出聚會,就會産生一些問題,例如外賣是否還能送進來,現在疫情到底怎麼樣了之類……”

康其玲:她是網格員,也是居民們的貼心“女兒”

同時,還對居民們發的一些視訊進行辟謠,給他們宣傳防疫知識,一遍遍地告訴居民相信政府,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為政府精準防控提供決策依據。

另外,每個網格都有一些居家隔離人員,這些人所有需要的生活用品都需要她送上門,包括每天一次要處理他們的生活垃圾。

“您好,請問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

這樣的話她每天都要說上好多遍,這樣的事情康其玲每天也要做上很多件。

“網”結起來了,可康其玲這隻“蜘蛛”沒敢松一口氣,雖然,每天超負荷的工作讓她疲憊不堪,微信群裡輪番轟炸的資訊讓他心力交瘁。

但她從來沒有一句抱怨,沒有一次想退縮的念頭,隻要接到居民的電話,無論白天黑夜,無論是正在幹什麼,她都會第一時間幫助居民解決問題。

不僅如此,她還時刻牽挂着小區裡的獨居老人、殘障人士等,經常關注他們的生活。

在一次日常的入戶走訪工作中,她得知同德花園1号樓有一位老人年紀較大,子女也不在家,無法自行前往醫院接種疫苗。

了解情況後康其玲便主動提出,她可以接送老人去醫院接種疫苗,最終,在她的熱心幫助下,這位阿姨最終如願以償地完成了疫苗接種工作,現如今,她和這位阿姨已經成為了好朋友。

在大家的眼裡,她既是“媽媽”又是“女兒”。

兩個戰場,一定能赢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加班是常态。

不少人都是夫妻二人在抗疫一線,無法照顧在家的小孩,隻能辛苦父母,堅持不下火線。

“作為直接面對居民百姓的網格員,我知道我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不管疫情在不在,我都在。”康其玲說。

康其玲的兒子今年即将參加聯考,她一心撲在防疫工作上,沒能好好陪伴,有時候下班回家看到兒子正在吃泡面,内心也會深感愧疚,但是看到現在疫情形勢日漸好轉,她會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無比值得。

聯考是兒子的戰役,抗擊疫情是她的戰役,母子二人定會不負自己。

這是萊山經濟開發區一個網格員每天工作的真實寫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中,網格員們勇擔當、敢作為,他們用平凡的力量,拼盡全力保護好自己的那一片“網”。

讓居民群衆信得過、靠得住,也帶動了社群内更多的群衆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來,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他們是群衆的貼心人,是疫情面前“最普通”的逆行者,是心系群衆安危冷暖的知心者,更是抗擊疫情的一股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