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作者:樂壇往事

鳳兮鳳兮,吉祥來儀。

(一)

南國盛夏,歲在乙酉,年近花甲的殿堂級歌者徐小鳳在香港紅磡體育館連開二十三場“金光燦爛”演唱會(包括8月14日的補場),是華語歌壇繼2003年鳳飛飛三十五周年演唱會和2004年許冠傑“繼續微笑”演唱會之後的又一大盛事。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早在1995年農曆年開完十八場演唱會後,徐小鳳就暫别香港舞台,一休十年之久。除了1997年的“回歸之夜”晚會和國慶晚會出席獻唱之外,她在香港娛界罕有露面,此後在千禧之年遠曾赴美國大西洋城,登台演唱三場以飨海外歌迷,旋即又歸于退隐狀态。

一晃又是五年過去,如今甫告重登舞台,立時掀起搶票熱潮,四度加場都難以滿足觀衆願望,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其備受歡迎的強勁勢頭真可謂一時無兩。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2005徐小鳳“金光燦爛”演唱會已劃上了圓滿的句号,人們熱切期望着這隻不過是一個省略号,衷心希望徐小鳳在帶給人們久違的精神享受和真情感動之後,不會又一次退隐久休。在這二十三天裡,不知從哪裡湧出那麼多的觀衆,像過節一般奔赴紅磡,不少歌迷連看多場,與心目中真正的歌者進行着有笑有淚的至誠交流。徐小鳳沒有請固定嘉賓,每晚她都以飽滿的狀态面對萬餘名熱情的觀衆,一人唱滿三個小時,亦歌亦舞、又說又笑,調動氣氛、掌握節奏,這對歌者的體力和精神、經驗和素質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從化妝準備到完場開會總結,再與等候在外的歌迷相見,多要淩晨一點才得離去,時間跨度更長達六、七個小時,徐小鳳以将近花甲之年,二十三天基本上晚晚如此,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是以,演唱會水準偶有起伏,是很正常的事;而且她多年來已習慣了退隐休息的家居生活,一旦複出,與十幾年前全盛期相比或有不及,也完全可以了解。事實上,要在這般馬拉松式的演唱會中,在這四面人山人海的巨大舞台上,每晚都保持穩定的高水準,放眼歌壇(無論通俗還是民族、美聲),沒有誰能做得到。徐小鳳也不能,但她拼盡全力為觀衆奉獻最佳表現,以豐富的經驗和老藝術家的素質,從容應對舞台上出現的任何意外,多次将失誤和險情化于無形。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第七場因“失聲”而“腰斬”演唱會的事件。類似情況在二十年前曾發生過一次,當年是整場演出完畢,徐小鳳不滿意歌唱水準,主動提出以最佳狀态為觀衆免費演出一場。這次情況要嚴重得多,徐小鳳開場就表示聲音狀況不理想,要請觀衆多多包涵,唱至一半時已感到再唱下去效果隻會越來越差,甚至有“失聲”的危險,既對不住觀衆也無法向自己交代,徐小鳳毅然決定中斷演唱,免費為觀衆加補一場。事後有觀衆表示小鳳就是假唱大家也了解和支援,但主辦方稱,徐小鳳本人絕不同意這樣做。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不欺場,這是敬業藝人的底線,老藝術家對觀衆、對藝術都抱以真誠的态度,也懂得尊重自己、珍視藝術聲譽。對于小鳳的決定,廣大觀衆抱以熱烈的掌聲,然後靜靜離去,沒有抱怨沒有責怪,有的隻是了解和疼惜、支援和愛護,更有大量關心她的樂迷守候在場外,直到深夜。第二天各大報章對此事均有集中報道,多是對小鳳身體表示關切、對她的決定表示了解。這樣的愛護和珍惜,是對小鳳四十年用心歌唱、與樂迷息息相通,真誠為藝、真誠為人的最好報答。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二)

四十年前的1965年底,即将年滿十七歲的徐小鳳參加了第一屆“香港之莺”歌唱大賽,并于次年以翻唱白光的一曲《戀之火》而在兩千人中脫穎而出,奪得冠軍并獲得唱片合約,從此有了“小白光”的美名。1968年,徐小鳳正式加入仙樂斯舞廳,開始其夜總會和歌舞廳的趕場演唱生涯,并頻下南洋參加俱樂部巡演。此後得到名指揮文就波先生的提攜,于1970年開始灌錄唱片。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四十載風雨飛渡,徐小鳳那渾厚低沉的嗓音,雍容大度的氣派,高貴莊重的造型,優雅大方的舉止,謙和平易的作風,從容沉着的态度,受到了幾代人的喜愛和敬慕,也得到姚莉、吳莺音、白光等前輩歌後的肯認和贊許。她是天生一派大姐風範,早在八十年代就被歌壇同仁和樂迷親切地稱呼為“小鳳姐”,她跟“阿姐”汪明荃、“肥姐”沈殿霞一樣,是香港演藝界幾十年來的金字招牌,也是香港市民心聲永遠的代言人。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屹立歌壇四十載,發行唱片超過六十張,經典好曲數不勝數,人民作派有口皆碑,徐小鳳可謂是巨星中的巨星、常青樹裡的常青樹。她雍貴的歌衫金光燦爛,大氣的台風光芒萬丈,面如滿月帶春風、發似波浪卷雲鬟,明眸含笑、柳腰微擺,她是天生的大家作派,渾身散發着舊時貴族的風韻,就那麼往舞台上一站,那壓場的氣度與魅力無人可比,舉手投足、一颦一笑,更是儀态萬方,象征着那樣一個有歌有舞、繁華無限的時代。她卻又從容莊重得好,沒有沾上流行的輕浮與俗豔。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徐小鳳不像羅文、國榮、百強和阿梅,不是那種天生就是為了舞台而到人世走一遭的明星藝術家,但她同樣有着極好的舞台感。生活中她是端方持重的,慢慢說話、慢慢做事,舞台上她卻是诙諧風趣、妙語連珠,氣氛營造得活潑熱烈,而又不失分寸。她也常會開些很俚俗甚至很香豔的玩笑,但不會讓人覺着突兀或失禮。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正如《徐小鳳的漫漫長路》一文中有位香港音樂人所說,小鳳在MTV中穿着波波裙跳探戈,推倒年輕舞伴,舞台上霓虹閃爍,如果換成别的歌手,就會覺得舞台設計俗氣,但她站在那裡,給人感覺就像是到了百老彙或者百樂門。的确是這樣,看她的歌唱特輯,有時抛個眼風、做個手勢、擺個姿态,要換了别人就會覺着“騷”,甚至覺得“妖”和“邪”,但她不會,因為她的整個感覺有一股正氣,非常大方,她鎮得住。演唱會上與歌迷和嘉賓的互動,她随時會就着特定情境,自然随意地說說笑笑,甚至也會說些很江湖、很搞怪的話,但再是俚俗的玩笑,都因着她恰到好處的處理而不顯得過分。而這些,正是以她大方正氣的形象、優雅沉穩的風度為前提和底色的。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三)

不同于那些能歌能演、還能主持的多栖明星,徐小鳳是單憑歌藝就在藝壇風雲中屹立不倒的藝術家。她亦曾自謂缺乏表演天賦,一輩子隻懂得認真地歌唱。她就這麼一唱幾十年,唱出無數聽衆的心聲,成為一個時代的聲音,成為深入全球華人世界的聲音。著名的鳳迷網站“徐小鳳全球歌友網”(http://www.paulatsui.com/)刊出網友撰文《戀之火燃亮四十載,唱盡人間悲歡離合》,總結徐小鳳歌聲之是以恒久動人,最少有以下三個理由: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第一,她獨特的低沉磁性聲線,像醇酒一樣年份越久越好,音色迷人,歌聲扣人心弦,優雅非凡;

第二,她吐字清晰(尤其粵語),行腔造句順暢自然而富有感情,強弱對比的效果處理得恰到好處、渾然天成;

第三,她發音準确,呼吸控制到極高境界(很難聽到她的呼吸聲),表現出一流的“技巧”。而且她舉行的演唱會,唱的是中外名曲,包括粵曲、平劇、黃梅調、越劇、客家山歌、山西鼓樂、國語時代曲、中國地方民歌小調、日語藝術歌曲、馬來民歌、英語金曲……她歌路廣闊,演唱會又保持與錄音室一貫水準,更添上不少讓人大呼過瘾的“神來之筆”。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在另一個著名的鳳迷網站“忘不了的徐小鳳”(http://www.paulatsuifans.com/)上,歌迷們紛紛自發撰文一譜心曲,或叙事、或抒情,或表達對她的深深愛意,或抒寫因她的人她的歌而引發的生活趣事、人生感想;更有不少歌迷大量翻唱小鳳鳴曲向她緻敬,彙成了洋洋大觀的“好歌送給小鳳姐”專欄,其中被翻唱得最多的當然是《順流逆流》、《婚紗背後》、《随想曲》、《不了情》等經典名曲,但也不乏《秋風秋雨》、《重逢是個夢》這樣少人知曉卻格調極高的作品。

徐小鳳擁有無數個人金曲,風格多樣、雅俗兼備,難易不等、修短各異,因而常能激發起人們的翻唱興趣。數十年來翻唱小鳳歌曲者,真是數不勝數。茲羅列如下: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風雨同路》(葉麗儀、黃杏秀、甄妮、黃耀明、雷安娜、劉雅麗、呂珊、劉鳳屏、陳慧琳、何韻詩),《随想曲》(許冠傑、甄妮、譚詠麟、鐘鎮濤、張國榮、陳百強、梅豔芳、夏韶聲、肥媽),《順流逆流》(羅文、蔡國權、區瑞強、譚詠麟、張德蘭、梅豔芳、尤雅、呂珊),《無奈》(鄧麗君、周潤發、周華健、劉雅麗、張偉文、陳慧娴),《風的季節》(梅豔芳、黎瑞恩、劉雅麗、李慧敏、張偉文),《喜氣洋洋》(羅文、譚詠麟、Twins等英皇歌手),《人生滿希望》(關正傑、譚詠麟、甄妮),《大亨》(葉麗儀、張國榮、黃耀明),《婚紗背後》(劉雅麗、呂珊、鄭秀文),《三分,七分》(譚詠麟、薰妮),《漫天風雨》(張國榮、劉德華),《漫漫前路》(關正傑、陳慧琳),《星光的背影》(林子祥、呂珊),《深秋立樓頭》(區瑞強、呂珊),《電話》(許冠傑),《城市足印》(葉麗儀),《舊事随夢去》(關正傑),《風裡的呼喚》(關正傑同曲異詞《小小一個家》),《誰又欠了誰》(張國榮),《情比雨絲》(梅豔芳),《歎息》(《梅豔芳》)《雙城記》(王傑),《人似浪花》(何國禧)……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此外,香港的呂珊、廣州的古璇等人都是以翻唱小鳳歌曲起家,張鳳、陳汝佳等人在八十年代都曾有過“廣州徐小鳳”的美稱。順便一提,去年離世的優秀歌手陳汝佳,以男聲翻唱小鳳歌曲,頗能得其神韻,我個人感覺比刻意模仿小鳳的古璇要強不少。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四)

徐小鳳自己屬有無數經典名曲,卻還敢于自我挑戰,演唱别人名曲,二度創作多能再翻新境,甚至勝過原唱,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翻唱顧媚的《不了情》、汪明荃的《勇敢的中國人》和許冠傑的《浪子心聲》,此外還有鄭少秋的《誓要上刀山》,關正傑的《雪中情》,林子祥的《在水中央》,譚詠麟的《愛在深秋》和《忘不了你》,葉倩文的《晚風》,童安格的《誰能預言》(粵語版《一張傾心的臉》),費翔的《我怎麼哭了》(粵語版《何年何月》)等等。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另外一些翻唱基本上能做到不輸于原唱,如翻唱許冠傑的《鐵塔淩雲》,羅文的《愛情的代價》,仙杜拉的《啼笑因緣》,薰妮的《風中的微笑》,陳麗斯的《問我》,辛尼哥哥的《音樂與歌唱》,歐陽菲菲的《熱情的沙漠》、《火鳥》和《向往》,梅豔芳的《似水流年》,張德蘭的《午夜吉他》,黃莺莺的《雲河》,甄妮的《細雨蒙蒙憶當年》,尤雅的《一簾幽夢》等等。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不過,徐小鳳的翻唱并非如鄧麗君那樣十全十美、無可挑剔,當然這跟選曲有關系。小鳳翻唱作品還是有遜色于原唱的,隻是數量很少,比如翻唱鄧麗君的《難忘的初戀情人》,風格明顯不對路;翻唱潘秀瓊的《情人的眼淚》,對歌曲的了解和诠釋有所不及,唱得有些啞了,整曲風格顯得過于滞重;尤其翻唱齊豫的《答案》和《橄榄樹》(粵語版《幸福途》),可能是小鳳所有翻唱中最失敗的,她真是不适合唱齊的歌。不過,徐小鳳敢于将人民藝術家郭蘭英洋溢着革命熱情的《南泥灣》翻唱成愁緒無端的《重逢》,将新青年崔健苦悶呐喊的《一無所有》翻唱成彷徨無奈的《真愛又如何》,既有勇氣,也算得上成功。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值得一提的是,徐小鳳與鄧麗君曲目相同的多首演唱,基本上能分庭抗禮,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麗君版當然是絕唱,小鳳版卻也别開一重生面;她們都翻唱過周璇的《天涯歌女》和《何日君再來》、李香蘭的《恨不相逢未嫁時》,唱出了不同年齡段的風格,可以說各有千秋,至于翻唱白光的《歎十聲》和吳莺音的《明月千裡寄相思》,應該是小鳳更适合一些;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小鳳還唱過麗君的《何處是歸程》、《舊夢何處尋》,以及《炊煙升起》的粵語版《每日懷念你》、《酒醉的探戈》的粵語版《抹點愁》,都不遜色于原唱,個人更喜歡小鳳的演繹;李香蘭的《夜來香》,在麗君唱來就是那種纏綿醉人的圓媚明潤,小鳳84特輯中和林子祥合唱此曲,她唱的部分那真是溫厚雅氣,有着舊時落寞貴族那般沉沉的典雅,沒人比得了;至于《不了情》、《雪中情》、《浪子心聲》等,那小鳳超過麗君絕對沒得說。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很有意思,兩大歌壇傳奇人物,麗君隻翻唱過小鳳的《無奈》,小鳳卻翻唱麗君名曲多首,其中就有風格不合、明顯遜色于原唱的《難忘的初戀情人》,是否可以這樣說,麗君比較謹慎,風格不對路的作品不會輕易嘗試;小鳳在拓展歌路上更為踴躍,率意而為、勇于嘗試。反映到為人上,也許麗君也是比較矜持、細心的,小鳳則顯得率真、随意,粗枝大葉,放得開。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五)

徐小鳳翻唱過大量三、四十年代的老歌,尤以白光作品為多,如《歎十聲》、《如果沒有你》、《未識绮羅香》、《魂萦舊夢》、《戀之火》、《假正經》和《什麼話》等,别的還有周璇的《天涯歌女》、《花好月圓》和《鐘山春》,吳莺音的《明月千裡寄相思》、《我有一段情》和《聽我細訴》,姚莉的《秋的懷念》和《桃花江》,李香蘭的《恨不相逢未嫁時》和《三年》,龔秋霞的《秋水伊人》、黎莉莉的《妹妹我愛你》,崔萍的《今宵多珍重》,張露的《靜心等》,淩波的《郊道》等等,雖不敢說超邁前輩,但因着其嗓音的飽滿壯實、能收能放,氣息的沉穩綿長,也多能唱出自己獨特的聲情韻味來。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比如衆多版本的《明月千裡寄相思》中,小鳳版可說得一個“中”字,沉着平實,不喜不悲、不怨不傷;小鳳版的《戀之火》、《如果沒有你》和《假正經》,跟原唱比起來,少了白光式的“野”與“浪”,多了小鳳獨有的“壯”與“正”,不過白光的風格更符合歌曲的要求,那種浪勁兒真是獨此一份;但小鳳版和潘秀瓊版的《未識绮羅香》,就跟前輩有得比。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人說蔡琴是老歌翻唱終結者,這就是不懂得那些老歌的風神和韻味了,蔡的翻唱固然有其精巧、到位之處,但本質上卻是新潮時尚之風包裝起來的僞古典,她的那種“舊”和“雅”是做出來的,而且她唱得有點兒“悶”和“闆”,聽着感覺憋得慌;小鳳和老潘身上天然帶出一派舊時風情,那般雅氣的閨閣風韻是從身體裡淌出來的,她們才真正傳神地诠釋和傳遞出那樣一個夜夜笙歌的舊時代韻味與風緻。蔡與徐、潘都唱老歌,氣質上的差別就好比機械制品與手工藝品,完全是兩種感覺。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總的來講,徐小鳳歌曲是典型的“大路貨”,閱聽人面很廣,既有大量易于傳唱、為人喜聞悅聽的歌曲,也有很多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之作,内容極其豐富,風格異常多樣,從兒女情長到家國情懷,從小橋流水到大漠風煙,從民生俚俗到古典神韻,從勁歌熱舞到散闆慢曲,或持重從容,或酣暢淋漓,或情深款款,或壯懷激烈,總之是雅俗共賞、老少鹹宜。其歌迷從童稚少年到耄耋老人,從平民百姓、販夫走卒到名門顯族、商政要員,具有極為廣泛的代表性。

有鳳來儀:似水流光四十年——我心目中的“香港之莺”徐小鳳

作者:雪山輕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