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思源學院校長周延波:一代教育科技專家的精神之光永恒

作者:資訊新報
思源學院校長周延波:一代教育科技專家的精神之光永恒
思源學院校長周延波:一代教育科技專家的精神之光永恒

受疫情影響,我和賈昌傳教授已經三個多月沒有見面了。原來感覺他的身子骨還不錯,加之我也一直在為學校防疫工作忙碌,也沒常和賈老師聯系。等知道他住院的消息,他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前幾天,聽說賈老去世,我感到十分震驚,十分痛惜。

隻聽說賈老這幾年身體不太好,沒想到舊病複發了。賈老去世後,我前往老人家家裡看望親屬時他老伴說,2017年賈老做了直腸惡性良性腫瘤切除手術,手術也挺順利,前期病情一直挺穩定。大概從前年開始,病情逐漸惡化,後來轉移到肺部。因為他家在長安大學住,今年年初解封後,元月中旬又才住進了醫院。

高尚的人生追求和教育情懷令人欽佩

賈老是一位真正投身于國家高等教育和科技發展的有識之士,他的高尚追求和教育精神可歌可泣,是我們靈魂的導師。

他常說:“公辦院校到了一定年齡必須要求退休,但我覺得人不能閑着,我想換個戰場,換個位置,到體制不受限制的民辦高校,繼續在國家高等教育事業和國家的科技領域發揮餘熱,為國家和社會多做一些貢獻。”

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不像很多教授專家,退休後便徹底解甲歸田,回家安享天倫之樂。他卻大不一樣,從長安大學剛剛退休便來到西安思源學院,一幹就是近18個年頭,讓我們深受感染和感動。

其實,我們許多人都很辛苦,也都很努力,但是與賈老這種在教育和科技發展第一線默默奉獻一生的精神相比,我們許多年輕人應該感到自愧不如,應該有欽佩之心。

前瞻的戰略眼光和戰術經驗熠熠生彩

賈老是一位真正具有前瞻性教育戰略和教學戰術的行業專家,他的人格魅力和學術精神熠熠閃光,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教育教學方面,賈老擁有很前沿的理念,既有戰略眼光又有戰術經驗。從戰略上講,他積極倡導并推動學校電子電信專業要改革、要發展,提倡建設物聯網相關專業。在擔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系主任時,率先提出并于2005年就為學校引進了更先進的IPV6技術,在全省高校建成首家IPV6實驗室。

IPV6技術具有更大位址空間、傳輸速度快、傳輸方式更安全等優勢,可以解決IP位址不夠用的問題,技術十分先進。2022年IPV6+技術首次現身北京冬奧會,實作更穩定和快速的冬奧會新聞和視訊轉播。可見,賈老在科技和教育領域戰略戰術上真是高瞻遠矚。

從戰術上講,賈老十分重視人才師資培養,很細心地指導、教育、幫助、團結并影響着身邊的每一位中青年老師。他指導幫助過的中青年老師至少在100人以上,不論是哪個學科專業的老師,說起賈老大家都是由衷地敬佩,甚至連體育學院的好多老師也受到了他的指導幫助。

賈老對許多中青年教師在職稱晉升和日常教學科研工作中,都傾注了很多的心血。他高風亮節,不要索取,不求收報,隻是在盡最大努力為國家、為學校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然後再通過青年教師,培養出更多優秀青年學生。這種教育戰術和思維可謂是用心良苦,讓人油然而生敬意。

懷大格局謀大事的氣魄讓人敬重

賈老是一位真正心懷大格局為學校謀大事的智者,他的大智若愚和低調内斂令人敬重,是我們追随的楷模。

2017年,為了促進學校辦學層次提升,賈老和時任工學院院長的劉重軒教授,在我們大家都毫不知曉的時候,根據學校學科建設發展規劃,主動低調為學校争取研究所學生聯合培養項目。期間,這項工作沒有上過校長辦公會讨論,也沒有上過黨政聯席會讨論。問及他們,隻是輕描淡寫地說正在着手申請這個項目,隻要學校配合完成相關申報流程就行了,需要支援時再向學校上司彙報。

山不言自高,海不語自深。格局越大,越容易成功。在賈老和劉重軒教授等老師們共同努力下,2018年1月10日,省教育廳、省學位委員會、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财政廳、省人資和社保廳、省國資委八部門聯合下發檔案,“長安大學-西安思源學院控制工程專業碩士研究所學生聯合培養工作站”獲批,并于2018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所學生。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胸中有乾坤,心懷大格局,時機到來時才可大展身手,扶搖直上九萬裡。

其實,要申請全省研究所學生聯合培養示範工作站難度可想而知是很大的,需要師資和硬體各方面條件都比較成熟才有可能成功。所幸是,智能制造實際上就是電子資訊技術和機械制造的結合,賈老是電子資訊方面的專家,劉重軒教授則是機械制造方面的專家。他們兩位專家強強聯手,經過不懈努力申請下來了控制工程專業碩士研究所學生聯合培養工作站。這對我們培養更多、更優秀、更具科研能力和水準的中青年教師意義非常重大。

當然,在研究所學生聯合培養示範工作站近幾年的建設和發展中,賈老也一直在為工作站的研究所學生師資做着努力,始終關心幫助、提攜我們的中青年教師,為研究所學生工作站的申報和建設付出巨大心血。

思源學院校長周延波:一代教育科技專家的精神之光永恒
思源學院校長周延波:一代教育科技專家的精神之光永恒

正因如此,在2018年校慶20周年,大家首先提名、且提名最多的十位終身教授人選,就是賈昌傳教授和劉重軒教授,他們謀大事、胸懷大格局,對學校做出的重大貢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都赢得師生一緻認可。

胸懷教育“第三春”的豪情永放光輝

賈老是一位真正熱心國家教育和科技事業的耕耘播種者,他的赤子之心和奉獻精神鮮活永恒,是我們教育人心中的燈塔。

這些年來,我認為對學校發展貢獻比較大的,第一個當屬陳忠實先生,是他力挺我們在他的家鄉白鹿原創辦了這所民辦大學,他功不可沒。那麼學校建成後,從專業建設、學術研究、教育教學方面對學校産生重要影響的,就要屬賈昌傳教授了。

賈老從做系主任開始,對學生和青年教師言傳身教,從戰略的高度和角度來不斷完善教師和科研隊伍,等條件很成熟的時候,積極主動而低調地為學校争取申報研究所學生聯合培養項目。

現在看來,賈老在思源學院實作了教學科研的“第三春”。

據了解,賈老是從部隊科研院所轉業到長安大學的。在部隊科研院所,他從事高機密、高尖端的國家兵器方面的科研項目和科學技術研究。由于立過多項功勳,他家被授予“光榮之家”榮譽,這是部隊科研院所對他所做貢獻的肯定。

轉入長安大學以後,他成為長安大學非常著名的專家教授,對學校的教學科研發展影響很大,在科技和教育科研領域取得多項顯著成果,很有影響力,不論是學校上司還是同僚都對他十分敬重愛戴。

從長安大學退休以後,賈老來到思源學院繼續發光發熱,在新的天地、在他所鐘愛一生的教育和科研領域創造了新的功績,幫助學校實作了多項突破。他把學校當自己的家,把中青年老師當自己的孩子一樣,幫助許多中青年教師實作教學科研水準和學曆等方面的提升,實作了他“第三個春天”的抱負。

賈老一生轉戰三個教學科研機關,在每個地方都做出特别突出的貢獻,思源人永遠感恩于他。他在世時,常常對學校寄予深切期待,希望學校能盡快拿到碩士授予權,實作更高層次的辦學和跨越。現在他離開了,我們廣大教職工一定要繼承賈老的遺志,大家團結一心,繼續努力,力争盡早實作賈老生前願望,讓思源學院早日取得碩士授予權,把學校建設得更加美好,更有實力。

願您一路走好,願您精神永存!思源人永遠懷念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