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本市場“倒春寒”,二季度投資主線何在?

作者:财經新媒體
資本市場“倒春寒”,二季度投資主線何在?

作者 | 《财經》新媒體 蔣金麗 編輯 | 蔣詩舟

暖春已至,資本市場卻還在“倒春寒”。

進入四月,股市震蕩依舊。4月7日,本月的第三個交易日,三大股指延續弱勢。截至收盤,滬指跌1.42%,深成指跌1.65%,創業闆指跌2.10%。

兩市超4100隻個股下跌,32隻個股跌停。地産股多數走低,數字貨币、養殖業、醫藥跌幅居前,水泥、煤炭、化工逆勢走強。

對于當日市場下跌的原因,華夏基金分析,主要是受到三重壓力的影響:一是美聯儲會議紀要釋放更多鷹派信号,引發隔夜美股大跌;二是市場擔憂地緣沖突對抗有更新風險;三是國内本輪疫情尚未出現拐點,短期加大經濟運作壓力。

“一季度權益市場可謂内外憂困,外部沖擊大于内部憂慮。”創金合信基金總結道,展開而言:

·外部面臨俄烏沖突、美聯儲加息、中概監管三重沖擊,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進一步加劇滞脹格局;收縮的宏觀流動性也持續壓制長久期資産估值。

·内部穩增長政策陸續出台,但政策發力-穩增長生效仍需過程,上遊漲價加劇成本壓力,疫情反複壓制消費需求,增長動能的信心也不足。

回顧一季度,行業闆塊集體深度下跌,下跌調整通脹交易資源為王,煤炭行業季度上漲23個百分點,石油石化、有色金屬、鋼鐵行業也相對抗跌,同時低估值與穩增長鍊上的地産、銀行也排名靠前。

資本市場“陰霾”未散,站在當下這個時點,二季度的投資應該怎麼做?

資産配置:三大核心影響因素

創金合信基金認為,影響二季度資産配置的核心因素主要集中在政策效果、産業利潤配置設定格局、外部環境變化上:

一是目前産業利潤過度集中在上遊,中下遊成本壓力顯著,關注政策引導和産業自發調節,産業利潤配置設定格局如何演化;

二是地緣沖突是否逐漸接近實質性緩和,基于戰争的交易主題邏輯變化;

三是聯儲如何應對持續的高通脹,加速收縮是否會沖擊自身經濟、金融和加強新興國家脆弱性;

在市場交易邏輯及二季度市場核心關注點方面,博時基金建議重點關注五個方面:地緣政治沖突的進展,對大宗商品和中國的影響;海外通脹率的變化及貨币政策的響應;穩增長政策的執行和效果;民營房地産企業的困境是否會有緩解;散發疫情的管控情況,尤其是新冠特效藥引入後的表現。

A股:短期磨底,長期成本效益突出

“短期仍有擾動,大勢不必悲觀”在華夏基金看來,經曆了一季度的調整後,在政策面呵護、基本面支撐和流動性提振下,市場在反複築底後仍有反彈基礎,特别是從長期角度來看,投資成本效益已經非常突出。

博時基金認為,宏觀環境方面,目前是“穩信用/寬貨币+經濟弱”階段,季度次元A股有反複磨底訴求。滬深300隐含ERP已修複至均值之上,ERP中期走勢還取決于後續經濟增長趨勢。

從節奏上看,A股全年U型,指數beta性機會在“寬信用+經濟見底向上”驗證後,2022年中是重要觀察時點。ERP視角下高股息與大盤價值過去10年最便宜,乘成長超跌反彈向價值高股息方向調倉。

在行業比較上,博時基金指出,2022年1季報,能化大宗和新能源行業相對景氣占優,A股盈利下行凸顯高景氣方向稀缺性。規避大宗原材料成本占比高、有盈利預期下修風險的行業,比如白電、汽車、電網、建材/部分化工等。

從A股的風險收益情況來看,一季度呈現下跌行情,指數中上證指數跌幅最少,為-10.68%。市場風格上平衡風格股票跌幅最小,為-5.17%。

前海開源基金表示,從各行業來看,結合四季度經濟發展情況和政策預判,消費、周期、制造業、房地産整體給予超配評級,其他闆塊給予标配評級。

“二季度市場大機率偏向震蕩,先揚後抑,5月之前市場機會大于之後,全年仍須警惕回撤下限的下移。”創金合信基金重點推薦能源(煤炭、石油),短期提防地緣沖突緩和帶來的波動風險;關注房地産基建鍊條;數字經濟方面關注數字基建和元宇宙主題;适度關注農業生豬鍊條。

港股:保持謹慎,等待拐點

港股在2022年一季度經曆大起大落,1月一度領跑全球市場,但在外資回流潮之下又受傷最重。談及對港股的看法,部分基金公司提到了“謹慎”二字。

創金合信基金判斷,港股短期最快修複階段或正在過去,後續大機率震蕩修複,但中期仍有二次探底可能。結合目前基本面看,港股市場V型反轉機率小,底部鑄就需要更長時間。

并指出,港股本次超預期的快速下跌,外資流出是重要推手,本質上是基于中美脫鈎的風險規避行為,“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華爾街買方機構對于未來逆全球化趨勢的态度仍是趨于保守的,港股的低估值在政治風險下,并不構成很強的買入理由”。

與此同時,南下資金對于港股的配置力度是加大的,顯示内資對于港股核心标的的信心。創金合信基金分析,外資撤出和内資流入意味着港股投資者結構的變化開始雙向加速,随着中概的回歸,港股市場未來會成為國内資金的重要配置市場,但這個過程仍會充滿曲折。

博時基金也認為,2022年二季度,國内從政策底向經濟底過渡、海外高通脹下流動性緊縮加速推進,港股整體仍需保持謹慎。結構上推薦關注:一是目前處于景氣高位且有延續性的光伏風電、能源金屬;二是受益于海外高通脹的上遊資源品。

“展望二季度,對港股不會特别樂觀,但也無需過分悲觀。”前海開源基金指出,香港本地疫情爆發、國際局勢不明、通脹高企、美元避險情緒濃厚,疊加經濟降速甚至對經濟增長目标有懷疑,都造成了市場的參與度和情緒短期較差。

“但正因為此,衆多優秀公司的估值已經到達曆史低位。”前海開源基金表示,現在可以不那麼絕望,靜待整體經濟降速反轉、國際局勢緩和等明确的拐點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