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略政策的價值意涵與實踐路徑

作者:群衆雜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确,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赢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自古以來,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戰略與政策是兩種重要的決策類型,制定執行正确的戰略政策是上司幹部的核心能力,關系着黨和人民事業的興衰成敗。

戰略政策事關黨和人民事業的興衰成敗

“戰略”最初源于軍事領域,而後逐漸拓展至各領域、各層級、各組織之中。所謂戰略,指的是在客觀認知事物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進而作出的具有長遠性、全局性、關鍵性的決策。在革命戰争時期,毛澤東高度關注戰略,深入思考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抗日遊擊戰争的戰略問題。政策則是為確定戰略實作,根據内外環境變化而運用的靈活性具體性措施。毛澤東指出,“我們的原則性必須是堅定的,我們也要有為了實作原則性的一切許可的和必需的靈活性”,“中國共産黨是在複雜的環境中工作的,每個黨員,特别是幹部,必須鍛煉自己成為懂得馬克思主義政策的戰士”,“政策和政策是黨的生命,各級上司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一百年來,黨總是能夠在重大曆史關頭從戰略上認識、分析、判斷面臨的重大曆史課題,制定正确的戰略政策,這是黨戰勝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戰略與政策是兩種重要的決策類型,對于各級上司幹部提升上司效能、對于我們黨的事業興衰成敗至關重要。

堅持戰略與政策的辯證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和政策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要把戰略的堅定性和政策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國内熱點變化不斷,上司幹部必須深入認知戰略與政策之間的内在關聯,堅持理想與現實、穩定與靈活、全局與局部的辯證統一,不斷提升戰略政策水準。

堅持理想與現實的辯證統一。戰略側重于目的,着重于未來願景、發展方向;政策側重于手段,着重于推進方式、行動方案。上司幹部既要制定面向未來的戰略,也需要有腳踏實地的政策。戰略是面向未來五年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組織願景、使命及目标。比如,黨的十九大對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作出分兩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作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大陸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注重未來方向的同時,也要注意當下現實問題的解決。當下是未來的保證,倘若不重視當下現實問題的解決、當下分解目标的達成,長遠戰略就難以實作。政策是把戰略付諸實踐的具體行為能力,是把戰略變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現實行為。各級上司幹部要少喊口号,多幹實事,善于把戰略滲入貫穿于上司活動全過程,将其分解為實實在在的階段目标和具體舉措。

堅持穩定與靈活的辯證統一。上司幹部既要制定相對穩定的戰略,也需要掌握相對靈活的政策。政策離不開穩定戰略的引領,戰略離不開靈活政策的保障。毛澤東把未來形勢發展比作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穿衣應随季節變化而變化。當年抗戰形勢的發展,“第五年以後的抗戰形勢,實處于争取勝利的最後階段。這個階段,不但和抗日的第一第二年不相同,也和抗日的第三第四年不相同”。同一政策處于不同環境條件中就會失去其良好效用,政策必須與當時抗戰形勢相符合。沒有一成不變的政策,沒有“一刀切”的政策。上司幹部要秉持實事求是原則,敏銳感覺未來情況的發展變化,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組織的主要沖突與沖突的主要方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審時度勢、内外兼顧,因時制宜、與時俱進地靈活調整政策,以取得最佳效果。

堅持全局與局部的辯證統一。戰略側重于全局,着眼于總體目标與整體規劃;政策側重于局部,着眼于分解目标與優先順序等。上司幹部既要着眼全局的戰略,也要關注局部的政策,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與全局意識,善于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觀察和處理問題,善于算大賬、算總賬,切不可為了局部利益損害全局利益,任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作部署必須對标中央精神。與此同時,上司幹部要扛起本部門、本地區發展的第一責任,心懷“國之大者”,“放眼全局謀一域,把握形勢謀大事”,深入研究工作所涉及的各組成要素及其互相關系,重點關注其中的重要環節與關鍵要素,立足于本地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確定本部門、本地區的良性發展。

戰略注重長遠願景,政策聚焦目前問題;戰略具有穩定性,政策具有靈活性;戰略着眼全局,政策着眼局部。若幹個當下就是未來,局部的整合就是全局,戰略與政策互相依存,互相交織。上司幹部要統籌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穩定與靈活、全局與局部之間的内在關系。

提升戰略政策能力的關鍵要素

戰略決定了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政策服務于某一戰略的實作,理想的戰略離不開若幹實事求是政策的支撐。預見、決斷、定力是上司幹部制定戰略政策的三個關鍵要素,提升上司幹部戰略政策能力,必須提高預見,增強決斷,保持定力。

提高預見。所謂預見,是“在地平線上剛冒出來一點的時候,剛露出一點頭的時候,還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時候,就能看見,就能看到它的将來的普遍意義”。倘若預見出現失誤,對事物發展趨勢出現誤判,戰略政策就難以發揮其指導實踐的作用。“我們的眼力不夠,應該借助于望遠鏡和顯微鏡。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就是政治上軍事上的望遠鏡和顯微鏡。”基于系統周密的調查研究,上司幹部要在全面、準确、及時掌握資訊的基礎上,提前判斷事物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抓住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制定戰略政策。預見重在求真,通過深刻洞悉和把握客觀規律,分析研判決定事物發展的關鍵要素,以有效避免戰略政策的盲目性。

加強決斷。決斷是面對複雜形勢、多重風險、異常艱難之時的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對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作出的關鍵抉擇,是戰略政策決策中的艱難定奪、果斷定策、審慎創造。毛澤東曾說過,“‘一着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着,而不是那種帶局部性的即對全局無決定意義的一着”。上司幹部要秉持一定的價值原則,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着重發現、分析、解決未來和全局中的主要沖突、沖突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的内在規律,全局統籌、利弊權衡、創新應變,把握時度效,在多種方案中選擇出最适合方案。決斷重在求善,是智慧與膽魄的集中展現,外顯為洞察事物本質、權衡利弊得失和承擔決斷結果。

增強定力。定力是務實沉穩地堅持既定的長遠性、根本性戰略目标,不為一時利益和一時變化而改變初心、目标和方向的心理品質與行為能力。戰略實施具有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在靈活運用政策的過程中,我們可能遇到各種新問題新沖突。有的上司幹部隻看到眼前的困難與沖突,缺乏持之以恒的定力。尤其是在面對挫折與危機時,上司幹部要具有堅定的意志力,平心靜氣,頭腦清醒,對于戰略方向充滿自信,秉持定力,抱有耐心,做到“亂雲飛渡仍從容”。定力重在求穩,延續業已制定的戰略,不患得患失,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和“釘釘子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

制定正确的戰略政策對于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戰勝各種風險挑戰、走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至關重要。上司幹部必須深入認知戰略與政策之間的内在關聯,堅持理想與現實、穩定與靈活、全局與局部的辯證統一,提高預見,增強決斷,保持定力,以不斷提升戰略政策水準。

來源:《群衆》2022年第6期

作者:何麗君(作者系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李佳婧

戰略政策的價值意涵與實踐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