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馬河街道文明城區建立工作紀實

作者:視覺見聞

清晨,闊步走在石馬河的大街小巷,一路建立、一路美好。整齊劃一的街道,停放規範的車輛,幹淨衛生的環境,煥然一新的基礎設施,居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文明之風也愈加濃厚。

石馬河街道文明城區建立工作紀實

重慶市江北區石馬河街道供圖

“垃圾山”不複存在 環境煥然一新

走進石馬河街道南橋寺社群盤溪六支路29、36、53号,眼前的景象,讓人很難聯想到這是始建于1995年的典型單體樓棟老舊小區。

“我們家這兩年變化特别大,現在的改變大家都看在眼裡,我們住得特别舒心”住了20餘年的居民徐霞感歎道。以前在一走進這個區域,總能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

“過去大家都不願意交清潔費,全部堆在樓道裡,等着社群收拾,哪有這種做法嘛,搞得一棟樓臭死了。”徐霞說。盤溪六支路這3棟老舊房屋,一直以來都沒有物業進行管理,由于收不齊最基本的清潔費用,更沒有物業公司願意接手。

小區業主自治力差、業主因衛生糾紛不斷,如何破解?南橋寺社群為解決盤溪六支路三棟房子的物業問題,開了不下5、6次會議,召集所有的業主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各種各樣的困難擺在面前。于是,社群副書記屈杉帶着黨員和居民代表挨家挨戶做工作,“我記得那是夏天,我涼鞋的帶子都走斷了,不過還好,最終的結果居民很滿意。”在社群的不懈努力下,現在的盤溪6支路已經形成了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的一套工作流程。選出業主黨員代表進行自治管理,每家一年繳費200元,垃圾每天都有人清理,堆積在樓道的“垃圾山”再也看不到了,臭氣也消失了。

石馬河街道文明城區建立工作紀實

增設人行天橋 保障師生安全出行

行知國小位于石馬河街道桂花園社群内,離馬路距離較近,來往車流不息。過去,許多學生上下學都需要穿過馬路,存在較大的安全隐患。

街道了解情況後,為保障廣大師生的出行安全,緩解該路段的交通壓力,積極向區政府申請,經過多次協調,增設了該人行天橋。

“有了天橋,孩子上下學的安全就有了保障。”行知國小一名學生家長的一句話道出了所有家長的心聲。

石馬河街道關注轄區校園周邊設施,從師生家長最關心、最迫切的需求入手,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石馬河街道文明城區建立工作紀實

創文一路好風景,共享成果暖民心

石馬河街道以建立文明城區行為為契機,用心用情服務群衆,堅持兩眼向下,深耕基層,從細節入手,解決居民的煩心事,繼續推動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堅持資源下沉多方保障,不斷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切實提升群衆幸福指數,真切感受文明城區建立的獲得感,為建設又美又好、幸福美好石馬河而不懈努力。

(石馬河街道供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