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之下才懂,人到中年,好好存錢

疫情之下才懂,人到中年,好好存錢
疫情之下才懂,人到中年,好好存錢

盧梭說:“人們手裡的金錢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

疫情叫停了整個城市,卻無法叫停車貸房貸、柴米油鹽。

看到一個視訊,一個40多歲的中年男人,在和防疫人員講情,希望能夠出去工作,并未得到允許。

最後他崩潰大哭,說自己不出去工作,一家人就吃不上飯了。手裡沒有存款,日子過不下去。

最後防疫從業人員幫他聯系了社群,社群幫他們家裡送去了一些青菜水果。社群盡力了,但能夠幫助他的,也隻有這些了。

在疫情之初,微網誌上有一個投票,疫情之後你會選擇報複性消費嗎?最後的結果顯示,選擇會的人不到20%。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紮破了一個可怕的真相:不光大多數年輕人沒有多少存款,就連一些中年人,銀行卡上的數字也不容樂觀。

好好存錢,才能讓你有能力抵禦突如其來的風險,比起那些報複性消費,不如認真地去存錢。

疫情之下才懂,人到中年,好好存錢
疫情之下才懂,人到中年,好好存錢

随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覺得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是生活的保障。未雨綢缪,在哪個年代都不過時。

現在存的每一分錢,都是你餘生的福氣,是一個家庭穩固的基礎。

我們向往自由,向往詩和遠方,可是這些也是要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

有人說生活就是要及時行樂,不然自己那麼辛苦,為了什麼?可是欲望總是取之不竭的,錢到用時方恨少,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有時候中年人的底氣,就是你兜裡的錢。誰也不會永遠年輕,賺錢的能力很重要,存錢也一樣重要。

為什麼我們的父母輩都有存錢的習慣,是因為他們受過窮,經曆過因缺錢而走投無路的經曆。

而年輕一代的人,很多沒有受過苦,意識不到存錢的重要性。

其實存錢并不是要向誰證明你有多成功,也不是說你有多喜歡錢,隻不過是為自己準備一條退路,添一份底氣。

在你面對生老病死、你面對突如而來的危機時,能夠第一時間去反擊坎坷的命運。

疫情之下才懂,人到中年,好好存錢
疫情之下才懂,人到中年,好好存錢

在《锵锵三人行》中窦文濤講起了自己的親身經曆:年輕的他曾視金錢如糞土,也沒有存錢的習慣,而一次意外,讓他的母親住進了ICU。

于是家底很快被醫院掏空,于是他不放過任何賺錢的機會,婚禮主持、廣告客串。他想:“多點存款,母親就多幾天的命。”

生活的壓力,會讓人感到焦慮。而存錢,便是緩解這一焦慮的利器。

錢不是生活的全部,可因為缺錢讓自己的日子變得一團糟,因為缺錢讓自己的至親離自己遠去,難道就不可悲嗎?

在我們有能力賺錢的同時,有計劃地去儲蓄一些備用金,而不是把生活的結餘用于毫無節制地揮霍,才能讓你擁有一直幸福下去的能力。

賺得多,我們就多存一些,賺得少,我們就量力而行。隻要能夠認真地對待自己辛苦得來的報酬,就不會在今後的某一天後悔不已。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突如其來的風雨,我們要學會在風雨到來之前,為自己撐好一把堅固的傘。

疫情之下才懂,人到中年,好好存錢
疫情之下才懂,人到中年,好好存錢

人生就如同坐過山車,起起伏伏。人生無常,好好存錢,比什麼都重要。

手裡有錢,就有勇氣對機關的不公平待遇說不,手裡有錢,就有勇氣随時離開一段失敗的婚姻……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在這個消費變得觸手可及的時代,能夠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的人,才是人生的赢家。

不論掙多掙少,不去與他人攀比,按自己的能力有規劃地堅持存錢,是一個成年人的頂級自律。

一筆存款雖然不能讓你實作财富自由,但在意外來臨的時候,至少給了你一段時間的緩沖期。

做人,會賺錢,會花錢,更要會存錢。

成年人的退路,說白了,就是卡裡的餘額給的。人到中年,事業家庭危機四伏,懂得給自己留一點安全感,才是本事。

疫情之下才懂,人到中年,好好存錢

-END-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覺生活】